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的道士生活》历史学的命运不是没有转机,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这一古老学科已经逐渐转向于一些新兴的分支。其中很值得注意的,有文化史和社会史。文化史、社会史并非新的创意,但过去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走向发达乃是近些年的事。
目录
引言
一、道教与道士及道士的宗教信仰
1.道教与道士
2.道教的发展及道派、道经
3.道士的宗教信仰
二、道士的修炼生活
1.道士的外丹修炼
2.道士的内丹修炼
3.道士的其它修炼方式
4.道士的修炼与科学
三、道士的日常生活
1.道士的服饰
2.道士的饮食
3.道士的居住
4.道士的行旅
5.道士日常生活的经济来源
四、道士的戒律清规
1.戒律由来和入教受戒
2.戒律的种类和内容
3.戒律的执行与清规
五、道士的法事活动
1.道士的斋醮法事
2.道士的符篆咒术
3.宫观常行科仪及其它
六、道士与社会生活
1.道士与宫廷
2.道士与士林
3.道士与民众生活
主要参考书目
摘要与插图
南朝名道士陶弘景是葛洪之后的又一个大炼丹家。为了获得奇妙的金丹,陶弘景也付出了极为艰辛的努力。据(南史)记载,从梁天监四年(公元505年)到梁普通六年(公元525年),在这长达20年之久的岁月里,陶弘景进行了无数次的炼丹实验。他一次又一次郑重其事地在深山中挖灶安鼎,“阳燧”取火①;一次又一次地沐浴斋戒,虔诚地祈祷神灵,保佑他炼出上好金丹。就这样,他日复一日地苦候在毒烟笼罩、酷热难当的丹房中,然而得到的却是一连串的失败,据<华阳陶隐居内传)记载,天监四年、五年以及其后的几年里,陶弘景炼丹“鼎事累营,皆不谐(不成功)”。连续的“开鼎无成”,使得这位清修之士变得脾气烦躁、疑虑多端,自信心骤减,甚至想到了以死来解脫。但是,陶弘景毕竟不是一个庸常之辈,“不见金丹心不死”,他苦心孤诣修道几十年,梦寐以求的就是炼成金丹,白日飞升。所以,他岂能甘心半途而废。也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年近70岁之时,他总结此前历次炼丹的经验教训,再次“营鼎”,终获成功,开鼎之时,只见“光气照烛,动心焕目”,“金丹”静静地躺在鼎中。欣喜之下,当即服用,当然也没有忘记将此作为厚礼送给他的方外之交——梁朝君主梁武帝萧衍来享用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