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
  • 详情
  • 评价
  • 联系
  • 推荐
立即购买 分享好友 商城首页 商城分类 切换频道 秒杀活动 购物车
1/5
2013-中国宗教报告-宗教蓝皮书-2013版图1

2013-中国宗教报告-宗教蓝皮书-2013版

40IP属地 广东
价格 59.00
发货 广东东莞市
数量
-+
库存 100
商品详情

内容简介

本书探讨了中国宗教在中国的社会发展和在文化战略中的作用,在总结中国各大宗教在2012年积极健康的发展态势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本年度中国各大宗教的发展状况与面临的突出问题,并从国家宗教事务局2012年的主要工作、宗教治理体现的新理念和基本原则以及年度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走向等几个方面,对2012年国家宗教事务局的宗教治理工作进行了综述和总结。

目录

Ⅰ 总报告
 1 从文化战略的高度定位宗教发挥宗教在社会文化
   建设中的积极作用【邱永辉 金 泽】
Ⅱ 各大宗教报告
 佛教报告
 2 2012年中国佛教及其经济问题报告【周 齐】
 道教报告
 3 2012年道教发展与养生问题考察【詹石窗】
 伊斯兰教报告
 4 2012年中国伊斯兰教发展向度【潘世杰】
 基督教报告
 5 2012年中国基督教概览和“神教”问题报告【段 琦 唐晓峰】
 天主教报告
 6 2012年中国天主教发展及欧洲天主教的影响【刘国鹏】
 儒教报告
 7 兴亡继绝返本开新
   ——2012年儒教的发展与书院复兴报告【赵法生】
 民间信仰报告
 8 中华信仰版图的建构与民间信仰形态的发展【陈进国】
Ⅲ 热点报告
 9 2012年中国宗教治理综述报告【张训谋】
Ⅳ 专题报告:河南宗教调研报告
 10 河南开封和南阳的宗教格局及成因报告【段 琦 执笔】
 11 河南开封市宗教现状及格局报告【唐晓峰 执笔】
 12 南阳地区宗教生态报告【李华伟 执笔】

摘要与插图

除了政策措施的宣布,政策解释、政策教育以及开放空间的社会舆论讨论,应该也有益于调试和整合相关佛教经济问题的合理理念及行为原则,而这将有助于相关政策措施的落实,也有助于社会形成和树立相关佛教经济的合理合法的理念和经营行为。
  3.地方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努力撇清所谓“山大王”形象,坚守本位职责和政教分离原则,营建政治、经济、人文等社会生态和谐的综合业绩
  由理解地角度看,地方政府之所以成为一些佛教资源被利用上市、承包乃至门票涨价的背后推手,相信主要还是基于搞活和发展地方经济的目的。近30年来,佛教发展带来的佛教经济效益是有目共睹的,而GDP考核政绩的压力,让地方官员瞄上佛教资源可能带来的经济红利,或也是情有可原的,但是,却是不能够苟同的。
  社会是个有机体,各个方面既相互关联又不能替代,即如经济发展不能替代文化发展,政治意识形态取代不了宗教影响作用等。在目前围绕佛教资源的经济活动中,政治、经济、宗教等各社会主要方面边界不清、职责不明,共同陷入争取经济利益的混战中,形成一种置社会风气及社会原则和社会关系于不顾的状态。如果用球赛比喻利用佛教资源牟利的现象,那就好比是一场不仅有运动员在踢球,连球场建设者,裁判员、评论员等一千人马全都下场踢球的混战式球赛。在这种谁都想插一脚的混战中,政府无疑是力量的一方,因而,在2012年关于利用佛教名山上市的议论中,地方政府被舆论冠之以“山大王”之名,也就难辞其咎了。
  对于佛教这种以标榜超凡出世立足于世的宗教,其宗教神圣性是不能触动的底线,不然,这门宗教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一个社会的真正繁荣发展是社会各方面的和谐发展,一味加强经济发展,就会导致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社会结构的失衡乃至畸形,一个畸形的社会,必不会有健康发展的经济,更何谈一方水土的繁荣发展呢?所以,不应该不顾佛教的基本慧命而利用其赚钱牟利。试想,一个丢了慧命没了神圣性的佛教,又能用什么来有益于社会呢?营建政治、经济、人文等社会生态的和谐发展,提升社会综合实力,才是地方发展能经得起考验的政绩功业。
  ……
举报
收藏 0
买家评价
正在加载评价详情...
联系方式
加关注0

图书资料维护组

VIP会员第1年
资料通过认证
保证金未缴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