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各种类型的文化,在这里生成衍变,碰撞融合。彪悍粗犷的游牧文化只是一个侧面。绿洲里的城邦,农耕社会的安定生活,同样产生了灿烂的文明。凭借横贯其间的欧亚“丝绸之路”,东西方之间传递播扬的不仅仅是物质,更有精神。中世纪晚期的大城市撒马尔罕、布哈拉、希瓦……成为人类智力探索和艺术创造的杰出中心之一。内陆地域的相对封闭,为各民族创造样式丰富而永不过时的艺术精品,提供了限度的可能。
目录
主编寄语引子 薰血异俗,化为蔬饭之乡; 宰杀邦家,变为劝善之国Ⅰ 摩尼的生平 亲受明尊清净教命 宣说正法Ⅱ 文献和绘画 摩尼教与书籍 七部大经与图 大经之外的文献 摩尼教艺术对波斯绘画的影响Ⅲ 摩尼教教义 初际 中际:第一、二次召唤 第三次召唤 后际Ⅳ 教阶、寺院和仪规 五个教阶和四部之众 寺院 仪规
摘要与插图
亲爱明尊清净教命摩尼教(Manichaeism)是公元3世纪中叶波斯人摩尼(Mani,216—约274年)所创立的世界性宗教。摩尼的母亲满艳(Maryam)与波斯的安息(Arsacids)王室有亲戚关系,其父跋帝(Pattig)原住波斯的哈马丹(Hamadan),后来迁居到底格里斯河畔泰西封(Ctesiphon,今伊拉克都巴格达南面)附近的玛第奴(Mardinu),参加了基督教的伊尔查塞(Elchasaites)派。这个教派以禁欲和实行烦琐的浸礼仪式为特点。摩尼于216年4月14日诞生于苏邻国(Suriston,即巴比伦[Babylonia]北部的玛第奴)。
汉文《摩尼光佛教法仪略》记载,因为摩尼亲受神只明尊(即大慈父)的清净教命,所以他的异号之一是光明使者。摩尼的形相为“顶圆十二光王胜相”,穿着白色的袍子。高昌发现的壁画IB6918是被男选民拱绕的一位教会大人物。画面上的这个大人物,甚至比真人还大;身穿华丽的摩尼教大祭司法衣,这是一件白色长衫,与那些教士穿的白色法衣类似。这个大祭司位于画面左侧,头部保存得相当好,是一个可敬的老人面容。大祭司的头上戴着一顶形状奇特的高帽子。这位大祭司的头光,与摩尼教其他一切绘画上出现的头光不同,它是一个白色镶边的大红圆盘,我们可以把它看作一轮红日,被黄色月牙围绕着。在摩尼教神话中,太阳和月亮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们一出现,大概就象征这个教的创始人来到了我们面前。
20世纪70年代,在德国科隆大学收藏的纸草文献中,发现了一部希腊文的小书,通常被称为《科隆摩尼古卷》(Cologne Mani Codex)。这份古卷为摩尼的生平、是他的早期生活提供了许多第一手资料。摩尼从4岁起就被他父亲带到伊尔查塞教派生活,他自称12岁时就受到了启示,这启示来自光明王国。带来启示的天使被称为神我(阿拉伯文Tawm),他告诉摩尼要与这个教派分离,但是摩尼年纪尚幼,仍需要暂时留在原来的教派里。摩尼24岁时(240年4月19日)受到神我(希腊文Syzygos)一次要的启示,涉及以后摩尼教的主要基本教义。摩尼决定向这个教派公开他所受到的启示,结果引起了轩然大波。摩尼向他们指出,每天浸洗食物是无用的,每天进行洗礼也是无用的,这种教规并非出自救世主的命令,我们所说的洁净乃是出自灵知的洁净,伊尔查塞教派中的有些人倾向于他,承认他是一位真正的先知,但也有许多人反对他,认为他要废除根据法规而进行的浸礼时,他便是取消基督的命令,他们甚至要求处死摩尼。教派们召开了一次宗教会议,与摩尼辩论。他们无法说服摩尼,就抓住他,揍了他一顿。如果不是摩尼的父亲跋帝加以劝阻,他们可能会将摩尼杀死。,他们散去,留下摩尼一人,摩尼对自己在这个教派中的前途深感绝望。这时,神我又出现在摩尼面前,鼓励他离开这个教派,周游各地传播福音。摩尼遂与伊尔查塞派决裂,踏上了创立新宗教的艰难历程。
七部大径与图
摩尼清楚,自己的宗教与以前的琐罗亚斯德教、犹太教、基督教、佛教的一个不同之处是,其他宗教的创始者没有亲自写定经典,以致继承者莫衷一是,自己则在有生之年就写定经典,使继承者有所适从。敦煌出土的汉文《摩尼光佛教法仪略》中列举了摩尼教七部大经及图,可以与《布道书》(Homilies)等科普特文摩尼教文献中的记载相印证:即《彻尽万法根源智经》(《生之福音》[Living Gospel])、《净命宝藏经》(《生命之宝藏》[Treasures of Life])、《律藏经》或称《药藏经》(《书信》[Epistles])、《秘密法藏经》(《秘密书》[Secrets])、《证明过去经》(《专题论文》[Treatise])、《大力士经》(《巨人书》[Book of Giants])、《赞愿经》(《诗篇和祈祷书》(Psalms and Prayersl),此外还有《大二宗图》(《图集》(Pic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