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化在经过后冷战时期高歌猛进的十年之后,目前步入了消化、调整、深化的阶段。在未来五至十年中,化是否能够继续推进,取决于主要国家能否有效地开展合作,协调政策,取决于它们能否克服彼此之间的利益冲突,取决于它们能否有效地解决化带来的负面效应。一句话,如何创造出适应化新现实的有效治理模式,决定着化的前途与命运。总结历史和现实的经验教训,我们可以看到,那种认为化的浪潮势不可挡、不可逆转的观点,显然是盲目乐观了。
目录
第一章 导言
第一篇 化的趋势
第二章 经济化
第三章 化对国家安全和安全的影响
第四章 环境问题的化
第五章 社会与文化的化:概念、历史以及美国的作用
第六章 传播的化
第二篇 化对国内治理的影响
第七章 治理和世界公民
第八章 是否准备好了:发展中世界和化
第九章 化与公共管理改革
第十章 法律移植政治及其动机
第三篇 性治理
第十一章 化、非政府组织与多部门关系
第十二章 化与制度的设计
第十三章 文化、认同和合法性
第十四章 信息政策与治理
第十五章 经济化的治理
摘要与插图
货币。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怀疑,不同货币的存在,是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汇率的动荡不定,阻碍了贸易和投资的发展。汇率波动显然与商品市场中统一价格原则失灵有密切的关系。例如,假定废除贸易壁垒、地理和语言限制,加拿大人和美国人仍偏向于与本国人进行贸易,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货币差别可能是一个主要的原因。但是,直到我们仍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货币的不同阻碍了贸易和投资的发展。有学者采用引力模型研究了汇率问题。结果发现,如果剔除汇率变率中的标准差(比如,从平均值7到0),那么,一组国家间的贸易量将会增加13%。除此之外,罗斯发现,如果这些国家采用同一种货币,产生的影响会更大:贸易量将再扩大3.5倍。
在过去的十年中,约有20个国家采用了同一货币或共同建立了货币委员会(包括1999年成立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的11国),一个主要目的是促进贸易和金融的发展。但是同时,大约有20种新货币诞生,这主要是前苏联解体的结果。
衡量金融市场一体化
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的代表们聚时提出了建立世界货币体系的设想,他们认为,一体化是好事,要尽快消除各种壁垒,为货物贸易的自由化提供金融条件。尽管经济学理论可以充分证明资产的自由贸易和商品与服务的自由贸易一样可行,但是,与会代表们还是决
定吸取20世纪30年代的教训,同意对资本流动加以一定的限制。直到1973年固定汇率制崩溃,德国和美国解除了它们的资本管制措施。日本和英国到70年代末也解除了资本管制,但是,其他大多数欧洲国家直到80年代末才解除资本管制。90年代,许多新兴市场国家也向大规模资本流动开放了市场(尽管此后爆发的金融危机使一部分观察家相信,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与会代表或许是对的)。
有关金融市场的研究发现,金融一体化在过去30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远远低于人们的预期。运用数量研究法和价格研究法都得出了上述同样的结论。
跨境资本流动的总量确实增长很快。外汇市场的总交易额也许是令人印象也是引用的数字:截至1998年4月的数据显示,全世界每天的交易额达到1.5万亿美元,比商品和服务贸易额高出100倍。但是,从多种意义上讲,资本净流动比流动总量更重要。今天的净资本流动额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份额要小于一战以前英国流向阿根廷、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土地充裕国家的净资本流量比例。“除此之外,马丁·费德斯坦与查尔斯·赫里奥卡在一份颇有影响的研究报告中指出,净资本流动总额要比在自由资本流动的环境下少得多:一个国家受到国民储蓄下降的困扰,很可能也同样面临随之而来的投资下降的难题,依靠国外借贷来弥补差额可能性不大。同样的,一个国家的投资者所持有的外国证券在其持有的全部有价证券投资中的比例肯定低于通常认为的合理水平,这就是所谓的“本国偏好”之谜。”显然,非充分信息以及交易成本等因素依然是进行跨国投资的重要障碍。
该报告还研究了套利交易平抑资产价格或资产回报率的能力。一般认为,在不对跨境金融流动设置障碍的情况下,套利交易行为会将利率拉平。但是,这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定。远期市场的交易安排大大减少了利率的风险,使得工业国家之间的利率趋同,这表明工业国家对资本流动几乎没有什么控制。但是,如果考虑到汇率变动预期的影响,而不是考虑远期汇率,那么,利率看起来并不趋向一致;如果考虑通货膨胀率的预期,那么,利率肯定不会拉平。显然,货币差别很重要,足以在不同的回报率之间打入一个楔子。此外,剩余交易成本或非信息对跨境股权投资也有比较明显的影响。这些因素阻碍对某些信息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