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
  • 详情
  • 评价
  • 联系
  • 推荐
立即购买 分享好友 商城首页 商城分类 切换频道 秒杀活动 购物车
1/5
刘师培评传图1

刘师培评传

60IP属地 广东
价格 20.40
发货 广东东莞市
数量
-+
库存 100
商品详情
总序张岱年
重写近代诸子春秋钱宏(执笔)
序张岂之
英文提要
引言
章经学世家的余脉
1.1仪征刘氏的学术风格
1.2刘师培早期学术倾向
第2章民族革命的闯将
2.120世纪初年的中国形势
2.2刘师培早期民族民主革命活动
2.3刘师培早期民族民主革命思想
2.4刘师培民族民主革命思想的特点
第3章铤而走险的叛徒
3.1东渡日本与宣传无政府主义
3.2刘师培民族民主革命思想的蜕变
3.3国粹主义文化思路的动摇
3.4.黎明前的歧路
第4章凄怆乖舛的余生
4.1漂泊的余生
4.2刘师培后期思想
4.3刘师培与辛亥革命后的国粹派
4.4刘师培死后是非
第5章刘师培学术研究的观点与方法
5.1中国近代学术研究的发展趋势
5.2刘师培对于学术革新的认识
5.3刘师培学术革新的具体方法
5.4刘师培后期学术思想的特色
第6章刘师培与中国近代经学
6.1晚清经学研究的基本倾向
6.2《读左札记》与刘师培经学研究的基本思路
6.3刘师培经学史研究的新义
6.4刘师培后期经学史研究
6.5刘师培经学研究的地位
第7章刘师培与中国近代史学
7.1晚清史学思潮与史学革命
7.2《中国历史教科书》与刘师培的史学主张
7.3刘师培历史研究的重要见解
7.4刘师培后期历史研究
第8章刘师培与中国近代子学
8.1学术解放与“婢作夫人”
8.2刘师培的先秦诸子学研究
8.3刘师培的秦汉学术史研究
8.4刘师培论汉宋学术流变
8.5刘师培的近代学术史研究
8.6校勘诸子典籍
第9章刘师培与中国近代语言文字学
9.1刘师培论中国语言文字
9.2刘师培论中古文学
0章中国近代文化中的“刘师培现象”
附录一刘师培学行系年
附录二本书主要资料来源
附录三本书主要参考论著
后记,刘师培(1884-1920),字申叔,江苏仪征人,思想家、杰出学者。方光华主编的《刘师培评传》较详尽的考察了刘师培一生曲折多变的学术生涯,从时代高度揭示其从救亡始、到守旧终的悲剧命运。本书还分章评析了刘师培经学、史学、小学等国学各方面的成就,使得作为一个思想家和学者的刘师培次比较完善的被世人所知,从而填补了思想史、学术目前的一个空白。,    历史进人20世纪初,中国形势又发生了新的变化。1900年,山东、河北等地爆发了如火如荼的反对帝国主义的义和团运动。帝国主义为了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组织八国联军,打进北京,慈禧太后挟带光绪帝逃奔西安。1901年九月,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签订了少见屈辱的《辛丑条约》,它接近堕落成为帝国主义的走狗。
    在这种新的政治变局面前,中国知识分子阵营进一步分化。康有为等成为保皇派,继续鼓吹君主立宪,期望光绪皇帝重新出来掌权,改良中国政治。而曾经积极支持康有为变法维新的有些改良主义者,已经认识到依靠清政府改良政治,根本不可能使中华民族获得独立和富强。梁启超在1901―1902年间就曾与其师康有为发生重大分化。章太炎在义和团运动之后,更是“断发易服”,痛悔自己的改良主张,严肃地批评了自己对清朝政府抱有幻想,提出要获得民族独立,首先需要推翻清政府,如果不推翻它,爱国就谈不上,反帝也不会成功,中国人民只能沦落为列强的奴隶。“满洲弗逐,欲士之爱国,民之敌忾,不可得也。浸微浸削,亦终为欧、美之陪隶已矣。”知识分子普遍弥漫的反清革命思想使得孙中山的革命主张获得了越来越多的人们的拥护。
    革命知识分子与康有为为代表的立宪派终于在1903年形成公开对立。这一年,章太炎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革命军》问世,陈天华《猛回头》、《警世钟》流传,《檀山新报》披露孙中山《敬告同乡书》和《驳保皇报书》,革命派与立宪派在思想战线上展开了激烈论争。
    ……,

定价:为出版社全国统一定价;

文轩价:为商品的销售价,是您最终决定是否购买商品的依据;受系统缓存影响,最终价格以商品放入购物车后显示的价格为准;

举报
收藏 0
买家评价
正在加载评价详情...
联系方式
加关注0

图书资料维护组

VIP会员第2年
资料通过认证
保证金未缴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