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发展与风险防范(科学发展主题案例)》内容简介
《金融发展与风险防范》在全国干部培训教材编审委员会的指导下,由农业部牵头,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文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教育部共同参与编写。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发展阶段和发展任务的科学把握,是新阶段“三农”工作指导思想的深化、升华和发展。 2010年10月,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进一步明确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方向和战略任务。《金融发展与风险防范》共分8章,选编44个案例。全书案例基本涵盖了我国现代金融业的主要方面,反映了国内外金融发展与风险防范的*新成果。所选案例范围广,代表性强,体现了国内与国际案例相结合、正反经验教训相结合的原则。特别是选取了部分“两难”的案例,增加案例的实用性和现实性。《金融发展与风险防范》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题,突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统筹兼顾的思想,针对干部培训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矛盾、新问题,选取了代表我国金融业发展与风险防范中的突出案例。二是充分考虑读者对象。《金融发展与风险防范》的读者对象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主,在选取和编写案例的过程中,考虑到部分读者为非金融专业背景,我们在选编案例时,文字表述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三是突出了政策导向性。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融入案例中,与中央精神相一致。特别是体现了金融业的制度和政策要求,突出反映了金融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四是突出了典型性和实用性。
《金融发展与风险防范(科学发展主题案例)》目录
序/1
前言/1
导论/1
**节 本书研究的现实背景/5
第二节 本书研究的理论背景/22
第三节 本书研究的思路、方法、创新及不足/36
**章 金融监管法律国际协调机制的基本理论/44
**节 金融监管法律国际协调的概念/44
第二节 金融监管法律国际协调机制的概念/58
第三节 金融监管法律国际协调机制的基础理论/67
第二章 金融监管法律国际协调原则研究/84
**节 金融监管法律国际协调的基本原则/84
第二节 金融监管法律国际协调的实施原则/96
第三节 完善金融监管法律国际协调原则/101
第三章 金融监管法律国际协调主体研究/106
**节 金融监管法律国际协调主体构建的基本要求/106
第二节 金融监管法律国际协调主体的现状/113
第三节 金融监管法律国际协调主体的完善/140
第四章 金融监管法律国际协调客体研究/146
**节 金融监管法律国际协调客体概述/146
第二节 金融监管法律国际协调的现状/167
第三节 金融监管法律国际协调客体的选择及次序化/194
第五章 金融监管法律国际协调方式研究,/203
**节 金融监管法律国际协调方式的基本界分/203
第二节 金融监管法律国际协调的硬法方式/215
第三节 金融监管法律国际协调的软法方式/223
第四节 金融监管法律国际协调方式的选择/237
第六章 金融监管法律国际协调机制模式研究/2414
**节 金融监管法律国际协调机制模式研究概述/244
第二节 巴塞尔委员会跨政府监管网络协调机制模式研究/251
第三节 WTO国家合作协调机制模式研究/261
第四节 欧盟超国家协调机制模式研究/273
第七章 中国金融全球化区域化进程与金融监管法律国际协调机制/288
**节 中国金融监管法律的协调需求及中国对协调机制的作用/288
第二节 CEPA进程中内地与香港金融监管法律协调机制构建/297
第三节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金融监管法律协调机制构建/306
结束语/332
参考文献/335
附录/353
后记/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