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停车诱导信息系统规划理论与协同诱导策略设计》以基于可变信息标志的城市停车诱导信息系统为研究对象,从系统协同与信息共享的角度构建了停车诱导信息系统的总体框架和逻辑结构,确定了整个系统的控制模式;分析了停车场有效泊位的变化特性,提出了有效泊位实时预测方法;在停车诱导信息对驾车者停车选择行为影响机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停车诱导可变信息标志的布设优化方法和版面设计方法;对协同机理进行详细分析,针对不同的交通状态,提出相应的停车诱导协同策略,并着重研究了偏重式和递阶协同式两种停车诱导协同策略;从系统性和可操作性角度出发,构建了停车诱导信息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提出成本效益评价方法和基于模糊聚类的综合评价方法;,以南京市湖南路商业区为例,应用提出的理论方法进行停车诱导信息系统规划设计。
目录
目 录
前言
第1章 停车诱导信息系统概述 1
1.1 停车诱导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1
1.1.1 停车诱导信息系统的概念 1
1.1.2 停车诱导信息系统分类 2
1.1.3 停车诱导信息系统的目的和意义 3
1.2 停车诱导信息系统在国内外的发展历程 4
1.2.1 理论研究现状 4
1.2.2 实践应用概况 12
1.3 停车诱导信息系统与其他智能交通系统的关系 17
1.3.1 停车诱导信息系统与交通流诱导信息系统的关系 17
1.3.2 停车诱导信息系统与交通控制系统的关系 18
1.3.3 停车诱导信息系统与停车场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关系 19
参考文献 20
第2章 停车诱导信息系统结构体系设计 25
2.1 系统总体框架和逻辑结构 25
2.1.1 总体框架 25
2.1.2 逻辑结构 27
2.2 停车诱导区域划分 27
2.2.1 分区的影响因素 27
2.2.2 区域划分方法 28
2.3 系统控制模式设计 29
2.3.1 控制模式选择 29
2.3.2 中央控制中心 30
2.3.3 分控中心 31
2.4 系统功能设计 33
2.4.1 出行前停车诱导信息系统功能设计 33
2.4.2 出行中停车诱导信息系统功能设计 35
2.4.3 停车场内部诱导信息系统功能设计 38
2.5 停车诱导信息子系统设计 42
2.5.1 信息采集子系统 42
2.5.2 信息处理子系统 47
2.5.3 信息传输子系统 48
2.5.4 信息发布子系统 49
参考文献 53
第3章 停车场有效泊位预测方法 54
3.1 有效泊位变化特性分析 54
3.1.1 短时变化特性分析 55
3.1.2 长期变化特性分析 57
3.2 有效泊位离群数据识别方法 58
3.2.1 有效泊位离群数据的分类 58
3.2.2 有效泊位离群数据挖掘算法 60
3.3 有效泊位短时预测方法 67
3.3.1 预测流程 69
3.3.2 小波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70
3.3.3 实例分析 73
3.4 有效泊位多步预测方法 75
3.4.1 预测流程 76
3.4.2 预测步长设置 77
3.4.3 多步预测方法 78
3.4.4 实例分析 81
参考文献 84
第4章 停车诱导信息对驾车者停车选择行为的影响机理 86
4.1 停车诱导信息下停车选择行为和主要影响因素 86
4.1.1 停车诱导信息选择行为模式 86
4.1.2 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87
4.2 停车调查与结果分析 91
4.2.1 驾车者停车诱导信息使用意向调查与结果分析 91
4.2.2 驾车者停车行为特性调查与结果分析 97
4.3 基于主观感知的驾车者停车诱导信息使用意向和偏好模型 100
4.3.1 建模思路 100
4.3.2 基于主观感知的驾车者停车诱导信息使用意向分析 101
4.3.3 基于潜在变量的驾车者停车诱导信息选择偏好分析 113
4.4 基于模糊偏好的多目标组合停车选择模型 118
4.4.1 建模思路 118
4.4.2 基于模糊偏好的多目标组合停车选择分析 119
参考文献 132
第5章 基于可变信息标志的停车诱导信息系统规划理论 134
5.1 停车诱导标志的分级 134
5.2 停车诱导可变信息标志布设方法 135
5.2.1 停车诱导可变信息标志布设优化模型 135
5.2.2 停车诱导可变信息标志的具体布设要求 145
5.3 停车诱导可变信息标志版面设计方法 147
5.3.1 停车诱导可变信息标志的版面结构 147
5.3.2 泊位状况显示内容确定方法 151
参考文献 158
第6章 基于协同理论的停车诱导策略设计方法 160
6.1 协同机理分析 160
6.1.1 停车诱导信息系统协同效应分析 161
6.1.2 协同效应的产生机理 162
6.1.3 协同效应的演化机理 166
6.2 不同交通状态下的停车诱导协同策略 171
6.2.1 交通状态的判别 171
6.2.2 停车诱导协同策略分类 179
6
摘要与插图
第1章 停车诱导信息系统概述停车诱导信息系统(parking guidance and information system,PGIS)是提高城市停车管理水平,缓解城市停车难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PGIS是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ITS)的重要子系统之一,它集成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系统、定位技术和现代无线通信技术等诸多高新技术,具有多种功能。
作为ITS的重要组成部分,PGIS将参与整个城市的交通管理,可以对管理区域的停车场状况和剩余泊位情况进行整体协调,制定不同的停车诱导策略来对不同区域的停车需求进行间接控制和平衡。它还可以利用ITS的各种技术和手段,实现停车场的现代化管理,动态地为出行者提供指定区域附近的停车场泊位、类型和停车费用等信息,为驾车者选择合适的停车场提供决策依据。由此可见,PGIS已经成为现代城市交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内容之一。
本章将对停车诱导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停车诱导信息系统在国内外的发展历程和停车诱导信息系统与其他智能交通系统的关系进行介绍。
1.1 停车诱导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1.1.1 停车诱导信息系统的概念
停车诱导信息系统,是以信息为基础,以诱导和预测为关键基础理论,利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将现代通信、电子、控制、计算机、网络、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等高科技综合应用于城市停车的管理,通过多种方式向驾车者提供停车场的位置、使用状况、诱导路线和相关道路交通状况等信息,诱导驾车者效地找到停车场的系统。
选择纳入PGIS的对象停车场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供需关系、规模、性质、分布和经营的连续性等[1]。其中,要考虑的是停车场的性质和规模。PGIS对象停车场必须是公共停车设施,即为社会车辆提供服务,服务对象不固定的停车设施,主要包括路内社会公共停车设施、路外社会公共停车设施和对社会车辆开放的公建配建停车设施[2]。诱导范围内对象停车场的数目和每个对象停车场的泊位总数都应当具有一定的规模。国外的实践表明,PGIS针对的对象停车场数量为10个以上,每个对象停车场的泊位总数应在20个以上。
1.1.2 停车诱导信息系统分类
按照诱导对象划分,停车诱导信息系统可分为群体诱导信息系统和单体诱导信息系统。群体诱导信息系统通过可变信息板或交通广播,向所有驾车者发布实施动态停车信息,发布的信息内容包括停车场的名称、停车场的位置、停车场空余泊位状况和道路交通条件等。单体诱导信息系统主要通过车载导航设备,依据道路和停车场的实际情况和各个驾车者的具体要求,向单个驾车者提供道路状况、车辆位置和交通网络图等信息,为驾车者提供的停车场和的路径。
按照诱导空间划分,PGIS可分为停车场外部诱导信息系统和停车场内部诱导信息系统。其中,停车场外部诱导系统又可按照驾车者信息获取的时间划分为出行前停车诱导信息系统和出行中停车诱导信息系统。
1)出行前停车诱导信息系统
出行前停车诱导信息系统使驾车者在出行前通过互联网、公共信息亭、电视或移动电话等多种媒体访问出行前停车信息发布子系统,获得有关目的地附近的停车设施位置、费用、泊位情况和开放时间等信息,为规划出行提供辅助决策信息服务;或是根据驾车者的个人偏好、实时停车信息和道路交通状况,为驾车者预选停车设施和相应的出行路径,做好充分的出行准备,有效消除驾车者出行以后搜寻停车场的顾虑。
2)出行中停车诱导信息系统
出行中停车诱导信息系统是通过可变信息标志或交通广播等方式向出行途中的驾车者提供目的地附近的停车状况和道路交通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