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
  • 详情
  • 评价
  • 联系
  • 推荐
立即购买 分享好友 商城首页 商城分类 切换频道 秒杀活动 购物车
1/5
土家族风俗志图1

土家族风俗志

00IP属地 广东
价格 2.40
发货 广东东莞市
数量
-+
库存 100
商品详情

内容简介

民俗学是研究民间各种风俗习惯的一门学科,它在我国的建立和发展,已经历了半个多世纪,走过了曲折的道路。目前,这一学科正在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引起了国内处越来越多的人们的重视。为了继承和发扬我国各民族的民俗文化遗产,促进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团结;为了适应我国民俗学学科建设的需要出版了大型丛书《民俗文库》,并为此成立了编委会,这套丛书将着重介绍我国五十五个少数民族的居住、饮食、服饰、生产、交通、婚姻、家庭、村落、岁时、节日、丧葬、宗教、道德、礼仪、口头文学等风俗民情。为了推动民族理论研究工作的发展,从书还将适当地收入国内外有疳在民俗学的专著和译作。

目录

古老的民族 灿烂的文化
一 土家祖先哪里来
云贵中神蛋生先祖
 吞吃仙桃怀身阴云
 禁吃鱼卵有渊源
 公虎土语呼“利巴”
二 姓、氏、家绘古画图
 见面相称无姓氏
 图腾生出古姓来
 枝繁叶茂分姓氏
 分堂论字排班辈
 讲古传普重家风
 “葱不分不长,家不分不发”
 “乱亲不乱族”
三 情义人品重千金
 “为人之道,情义为本”
 邀会济危胜手足
四 质朴淳厚古风流
 村落一座史一页
 村规寨约须严守
 依山傍水楼更秀
 “立百代基业,安千载龙阁”
 服饰喜斑谰
 山珍野味尽佳肴
五 人的一生四大礼
 祈祷长命富贵
 贺喜鸾凤和鸣
 祝福百岁有鱼(余)
 同庆“老龙归山”
六 住在山里有山俗
 耕火种 烧遗风
 世传谣谚 春种秋收
 鸣锣驱兽护庄稼
 饲养猪牛俗规多
 “赶山”归来敬“媒山”
 有路皆盘山 走路苦有乐
 无水不悬流 行船击鼓锣
 “看取赤鳞刚六六”
 卖蛋买盐去赶场
 “闺女人人会绣花”
七 五彩缤绘的民族节日
八 独具风情的民族歌乐
九 社鼓咚咚舞婆娑
十 一幅山里风采的文体画卷
十一 原始古朴的宗教

摘要与插图


土家族世代生息繁衍在我国西南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
据全国第二次人口普查统计,土家族有2,832,743人(1982年),主要聚居在湖南西北部、湖北西南部、四川东南部和贵州东北部交界接壤地区。据史载,土家族先民巴人,不但有民族语言,而且还有了民族的文字雏型——手心文。土家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虽没有本民族文字,但都通晓汉语和通用汉文。现在,湘西北酉水和武水流域部分县的村寨,约有二十万人,仍使用土家语。
土家族祖祖辈辈聚居在湘鄂川黔边地区,长期与各民族交往,吸取其他民族的文化,尤其是宋代封建王朝,在土家族地区开办汉学教育,将汉族璀灿的文化,传播开来,使土家族文化飞跃发展。现今土家族聚居的地区,无处不留有名胜古迹和文物。有雄奇千古的城堡,有建筑雄浑的寺庙,有闪耀民族智慧之光的岩画、雕刻,还有年代久远的历史证物。象在我国文化史册上,享有很高历史地位的巴氏剑、手心纹、军乐虎钮锌钎,川东、三峡和酉水流域的岩墓葬、船棺葬、悬棺葬,耸立在永顺县土家族山寨王村的溪州铜柱,重达五千斤,高丈二尺,入地六尺,形为八方,镌刻土家族酋长彭仕愁与楚王马希范盟约,从后晋天福四年铸立以来,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但毫无剥蚀磨损,雄姿不减当年,实属我国古代铸铜之珍品,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南宋绍兴五年建的土司城、祖师殿、玉皇阁,明代建立的翼南牌坊,康熙年间竖的德政碑,嘉庆年间开业的玉皇洞石窟,等等胜迹,堪为土家族民族文化的代表。
灿烂的民族文化,铸造了优良的民族性。土家族人民天性劲勇,体魄健壮;履险如夷,捷足如飞,渔猎牧耕,不畏风霜,不避雨雪,骁勇异常。为人醇谦朴实,忠厚善良,交朋结友,重情尚义;磊落光明,守信自约,生活崇俭尚朴,鄙弃淫逸,贵名节如生命。客至家,热情大方,尽管终年所食多为荞麦,包谷等杂粮,但定煮大米,捕鱼猎禽,杀鸡宰鸭,备酒招待。不问客人好不好酒,善不善饮,非斟上三大碗,方表情深意厚。遇上竖屋安梁,婚丧寿诞,乡邻亲友,慷慨解囊相助,毫不吝啬。颇有纯朴之古风。至于农耕守牧,劳弱力薄之家,群相代耕,不计劳酬,团结互助之美德,世代承袭。善歌善舞,好挑花绣织,传为民族审美情操的优良风习。
对土家族古朴的民族风习,清代土家族诗人彭勇行,有竹枝词写道:
  苗民土客住溪州,
  质朴纯良境;
  听得康衢歌一曲,
  采风人爱古风流。
  ……
举报
收藏 0
买家评价
正在加载评价详情...
联系方式
加关注0

新书科技

VIP会员第1年
资料未认证
保证金未缴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