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汪世清是研究明清画史及新安画派的专家,在论学过程中,与国内括台湾地区、香港地区的研究机构、博物馆、艺术馆有很多学术活动,与相关学者多有书信往来,探讨明清书画艺术。本书收录汪先生致相关学者的书信,涉及人数五十余人,书信1100余通。信中所探讨的正是研究者们比较关心或正在研究的课题,相互之间的探讨不乏真知灼见,对于相关专业的研究工作有不可或缺的参考作用。
目录
册 回忆汪世清先生(代序) 序 序 整理说明 致马孟晶(1通) 致中秀(61通) 致方宇(52通) 致棠荪(1通) 致仇乃桐(4通) 致方利山(31通) 致方满堂(6通) 致白谦慎(30通) 致毕惠丰(22通) 致朱国藩(8通) 致许宏泉(1通) 致李志纲(61通) 致汪大道(36通) 致汪允清、詹青萍(9通) 致汪永讽(12通) 致汪孝文(242通)册 致汪孝0通) 致汪宜楷(1通) 致汪绍铨(2通)第三册 致汪曾德(22通) 致吴同(4通) 致吴庆权(1通) 致陈乐生(1通) 致陈葆真(1通) 致张子宁(附Mary E1len Young)(103通) 致张国标(13通) 致罗长铭(77通) 致罗辽复(3通) 致罗吉梅、刘先(1通) 致罗(41通) 致罗季重(24通) 致罗奋先、周起家(2通) 致郑初民(8通)第四册 致洪文庆、黄思恩(1通) 致洪再新(29通) 致洪余庆(4通) 致洪湛侯(1通) 致胡永吉(3通) 致胡华令(6通) 致胡志义(4通) 致胡其伟(7通) 致胡瑞清(12通) 致徐邦达(1通) 致郭因(7通) 致俞宏理(2通) 致夏承焘(4通) 致高居翰、曹星源(1通) 致高美庆(13通) 致唐吟方(3通) 致黄佩贤(1通) 致黄思恩(4通) 致黄宾虹(1通) 致黄澍(5通) 致黄警吾(附致黄高旭、黄高照)(7通) 致章隆念(6通) 致程自信(2通) 致程(17通) 致程啸天(5通) 致谢正光(2通) 致詹丹宁夫妇(1通) 致鲍义来(137通) 致鲍弘达(3通) 致鲍弘道(8通) 致鲍弘德(21通) 致鲍树民(6通) 致鲍逸豪(25通) 致潘振球(14通) 致安徽人民出版社(1通) 致《歙县教育志》编委会(1通) 致《徽州文化全书》编委会办公室(2通) 致《中国百科大辞典·物理卷》编辑(1通)附录 汪先生带我去读书 收信人简介后记
摘要与插图
致马孟晶
孟晶女士:
10月20日惠函拜到,展读知来京日期已改在明年春季二、三月之间,时当春分,天气已逐渐转暖,屋内暖气未撤,不必担心因寒冷而带来生活上的不便。北京严冬季节在冬以后和立春以前,即十二月下旬到一月底。上次您来北京,正赶上这一时期,所以外出寒气袭人,确实会感到酷冷可怕。但立春以后,即使遇到寒流,春寒料峭,比起严冬来是好得多了。
您因研究戏曲版画,对昆曲、京剧也感兴趣,这是可以理解的。京剧的来源之一是昆曲,旧京班,无论在南方或北方,每场演出有一二曲昆腔戏,如《惊变》(《长生殿》中一折)等。现在北京的京剧,有些剧目也带点昆腔,但已很少。北京有专演昆曲的剧院,唱腔是北方昆曲,已与南方的苏昆有所不同。您来北京,有兴趣的话,也可去欣赏一下。
有何问题,请随来信赐告,当可奉闻。
匆布复,顺颂
研祺!
汪世清手上1997,11,8
致中秀
中:
日惠函及附件均已收到,谢谢!
承费神抄示宾公1937年4月8月日记,一口气读完一遍,事隔五十七年,缕缕往事,历历如在目前,而所记交游多已成为古人了,不禁为之凄然久之。幸留此日记,这对于研究宾老与交游,实是为重要的手资料。由此也可见,封存于浙博的宾老遗物,真是一个巨大的宝藏,而以往置之高阁,无人问津,是多么可惜而可叹。您是打开宝藏的人,也属可喜可贺,更望还能不断找到更有关系的手稿和重要的实物,使尘封已久的宝物得以陆续公之于世,岂非一大快事。以后如有所得,盼赐告。浙博副馆长杨陆来京,如得相晤,自当直陈鄙见,请为编印宾公诗文集予以大力支持。我尽一臂之力促其实现,亦所愿也。
石溪画迹,今存于世且确知藏处的,为数还不到百件。能印出,篇幅也不很大。如何编印石溪画集,使之不显单薄,而又能图文并茂,既可供鉴赏,又可成为一份提供研究的较为的资料,是一个有待探索的问题。尊编《石溪画集》能在此创造出一条新路,这也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现将初步搜集到的画迹,列成《石溪画迹目录》,共五页,附函寄上,请予审阅,并希补正。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