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孟子》是儒家经典著作,四书中篇幅大、部头□重的一部。《孟子旁通》中册收录原《孟子与公孙丑》《孟子与尽心篇》,是南怀瑾先生对《孟子》中《公孙丑篇》和《尽心篇》的讲解。
《公孙丑篇》涉及管仲、晏子、曾子、孔子、告子、大舜、周公、商汤等众多历史人物,以及汤武、汉宣帝废立太子等纷繁的历史事件,南先生在讲授时采用一贯的“经史合参”、融会百家的方式,旁征博引、贯穿古今中外地对这些人物和事件给予了中肯而精辟的评价。在《尽心篇》中,南先生从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十六字心传”说开,以“尽心”点题,对《尽心篇》分章句讲解。
目录
公孙丑篇
出版说明
;
公孙丑章句上
管仲的故事管鲍之交生死不易的知遇情历史的乘除时势机运由来才命两相妨不动心的哲学溪的不动心案例动心与不动心澡雪精神心自安武侠工夫的不动心文武殊途同归的修养修养哲学上的辩证孟子的志气同源说唯大英雄能本色门户之的动心从心所欲的不动心专于一万事毕养气工夫理气不二论浩然之气浩然之气与正气歌心气一贯道家的炼气治心与养气心静气孟子养气的心法蓬生麻中不扶自直闲话养气言语相法学行典型的讨论圣人不自是大哉孔子唐明皇与孔子孔子外传素的道德榜样孟子时论贤能与职位的界说选贤与能的另一章自求多福业由心造命不由天历代帝制的心法汉宣帝的论评孟子的财经观念崇祯安得不上煤山不忍心问题由四端看人本善说生活技能与道德修行容易专志难圣贤的人格分类
;
公孙丑章句下
天时地利人和孟子的架子受授礼则牧民的职责职责与言责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葬礼的演□直道做人难门阀财阀学阀处世的艺术五百年必有者兴
;
尽心篇
出版说明
;
尽心章句上
十六字心传尽心动心知忍佛法儒化儒学佛化孟子教修身什么是正命你想得乐吗谁有惭愧心贤君贤士凡先穷后达的那个人有我无我凡民与豪杰的区别谁是人的良知良能人的等别君子有三乐养老与全民福利传统农业税的问题孔子登山孟子观水与贼自利与利他关于“子莫执中”与成名不同道与霸道历史记录的果报尸位素餐居仁由义之道环境的影响君子的爱心两个故事三个论点孟子的教学方法何谓尊师重道步快退步更快关于服丧
;
尽心章句下
圣贤事业历史难读且看剃头者人亦剃其头民为贵的真义三个观念三个层次百世之师——圣人谁人背后无人说路是走出来的冯妇的遭遇穷理尽以于命巧妙的教育方法财聚人散小有才的危险穿窬之心偷巧偷心君子行法以俟命说大人则藐之狂獧的表现乡原的表现孟子的感慨
摘要与插图
管仲的故事
公孙丑是孟子的弟子,有他向孟子提出问题。他问,假使老师你在齐国执掌政权,能不能做到像名臣管仲和晏子所成的那业呢?
孟子听了后,对公孙丑说,你真是标准的齐国人,只知道管仲、晏子这两个历史人物,好像天下只有齐国这两个人才能创建了不起业似的,而不知道除了这两个人以外,高明人物还多得是。孟子这句话,等于现在我们对人说:你真是一个英国人,只知道你们历有个丘吉尔;或者说:你真是一个美国人,只知道你美国有个罗斯福而已。这是描写孟子的幽默,意思是说公孙丑坐井观天,看到井口那一点点天空,以为整个宇宙只有那么大。
他幽默了公孙丑一下,然后又说,你知不知道过去曾经有人向曾子的孙子曾西说:“你和子路到底哪一个好?”曾西听到这个问题不安于座,在座上躬一躬上身,带着恭敬的口吻说:“你怎么拿我来跟子路比呢?连我的先祖大人曾子对子路都是相当敬畏的,我怎么可以和他相提并论?”于是这个人又问曾西:“那么你和管仲比起来,哪一个比较好呢?”曾西听了这句话,马上转成不大高兴的脸色说:“你又怎么把我去和管仲比呢?管仲得到一位顶好人齐桓公的信任,而齐桓公自己对于齐国大小事情都不管,交给管仲,由他爱怎么办怎么办。”
在历,一个好人对一个幕僚长相信到如此程度,的确也只有齐桓公对管仲才做到。所以齐桓公能够做到春秋时候的五霸之一,甚可说是五霸之首,并非偶然。更难得的是,他们两人原来是敌人,在战场上面对面作战时,管仲曾经对齐桓公射了一箭,刚好射在齐桓公的带钩上,幸好带钩上的一块铜片抵住了箭镞,没有射到腹部,否则齐桓公可能早被管仲射死了。
讲到管仲,使人联想到管仲与齐桓公之间的君臣际遇与君臣相得之难。这种老板与伙计之间主从相得的情形,真是一件太不寻常的事。于齐桓公与管仲、鲍叔牙三个人之间的君臣知遇,以及在朋友情谊上相处得如此尽善尽美,的确难能可贵。尤其管鲍之交的知心知己,更成为千古美谈。但也可以说,齐桓公与管鲍之间的相处,表面上固然有君臣的情感,而实际上,似乎还有一份朋友之间的真情感,这尤其是难上加难!我们如果拿后世西洋历史中大家所钦佩的□□威廉二世和俾斯麦来比,还不如反观自己历齐桓公与管鲍之交的这一段史实。这的确是一人事业的榜样,说明君臣之间、朋友之间必须要彼此信任,要同心协力,才能成一件大事。
现在首先要讨论大家所知道且乐于称道的“管鲍之交”的故事。
□□,管仲与鲍叔牙两人的交情,在一开始可以说是很不对称,在友道上来讲,能够相交实在太不容易。因为他们两人结交当初,管仲是个穷小子,鲍叔牙是有钱的少爷。虽然说古往今来,阔少爷结交个把穷朋友也是寻常事,但难在这个有钱有势的鲍少爷能够不在乎管老弟的贫穷卑贱,居然与他情同手足等相待。
,管仲在少年时代的行为,是恃才傲物、□□不羁的一型;鲍叔牙是谨慎老实、比较贤良方正的一型。可是难在鲍叔牙能够深切认识管仲、欣赏管仲,对管仲的所作所为不但原谅,而且绝不见怪。
第三,在这段时期,管仲和鲍叔牙合伙经商,想来当然是由管仲出主意,怂恿鲍叔牙拿钱去做生意的。但到了结账分红的时候,管仲不管三七二十一,任凭自己的意思,拿走了大部分。别人看不过去,替鲍叔牙叫屈,鲍叔牙不但不见怪,反而说,管仲家里需要用钱,多拿一点去用,那有什么关系呢!
这两个人的交情中,所谓“管鲍分金”的事,还只是起头的序幕。更难得、更有趣的是幕,又加上一个主角齐桓公,以及□后落幕的一场,更会使人拍案叫绝,真是可以耀古烁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