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
  • 详情
  • 评价
  • 联系
  • 推荐
立即购买 分享好友 商城首页 商城分类 切换频道 秒杀活动 购物车
1/5
民间仪俗与民族文学研究图1

民间仪俗与民族文学研究

40IP属地 广东
价格 39.00
发货 广东东莞市
数量
-+
库存 100
商品详情

内容简介

本书共四章,内括:“关键词”“个案研究:土家族民间仪俗与文学”“反思之一:存在于故事层的民间仪俗”“反思之二:存在于话语层的民间仪俗”等。

目录

绪论

章 关键词

节仪式与民俗

节民间仪俗及其与文学的关系概述

第三节以小说为中心的历史考察、文本分析和反思

本章小结

章个案研究:土家族民间仪俗与文学

节土家族民间仪俗要观

节民间仪俗与孙健忠的小说创作

第三节民间仪俗与叶梅的小说创作

第四节民间仪俗与土家族其他作家的小说创作

本章小结

第三章反思之一:存在于故事层的民间仪俗

节反思的理论基础概述

节民间仪俗与民族文学的形象

第三节民间仪俗与民族文学的意蕴

第四节民间仪俗与民族文学的审美

本章小结

第四章反思之二:存在于话语层的民间仪俗

节民间仪俗与民族文学的叙述聚焦

节民间仪俗与民族文学的叙述结构

第三节民间仪俗与民族文学的空间特质

本章小结

结语:仪俗写作的主观动机及拓展思考

参考文献

摘要与插图

章关键词

本章拟对仪式、民俗、民间仪俗等几个关键行历史的考察与分析,通过对概念的层层把握,目的是让研究对象更加清晰明确。在结合人类学和民俗学理论的基础上,笔者将民间仪俗后定义为处在生活世界中的仪式民俗。民间仪括集体、民间、动态、地域、传承、整体等几个主要特征。本章还将对历史考察”“反思等几个概念予以辨析。

节仪式与民俗

一、仪式

仪式是西方学、人类学、民俗学等学科研究的重要范畴,在学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它一直是人类学的两大支柱之一(另一个是亲属)。简要的学术回顾发现:作为学术研究的术语它产生于19世纪后期。据荷兰学者扬·普拉特弗特考证,使用ritus一词的是荷兰学者提勒,指的是较早时期的。1880年之后,提勒、香特佩、奎能开始使用ritual一词,主含三层意思:pan>)指代按照规行的行为(ritus);(2)有时也用来专指17世纪的罗马天主教仪式手册(rituale);(3)和崇拜’‘庆典’‘仪礼’‘敬爱等词语广泛地等同起来使用。

仪式(ritual)之所以能成为人类学的一个核心术语,与被称为古化论学派神话一仪式主义学派诸学者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前者的主要代表是爱德华·素勒、摩尔根、巴霍芬、弗雷泽等人;后者的代表人物则主要是穆雷、简·哈里森、胡克、斯本思等人。对仪式的理解而言,泰勒认为仪式先于神话,神话解释的基础正是仪式;对神话一仪式主义学派产生较大影响的弗雷泽的看法与此有所不同,弗雷泽承认神话与仪式之间具有紧密的关系,他综合分析了世界上许多的仪式、民俗及神话传说,既肯定了大多数的神话是为了仪式而被创造并丰富的,也发现了神话也有可能导致仪式的产生和变化;神话一仪式学派则主要认为神话是仪式的组成部分,是仪式中叙述的事件,仪式与艺术的产生有直接的关联。

以涂尔干为代表的法国社会学年刊学派同样认为的基础是仪式。涂尔干的贡献在于,他将社会划分为神圣和凡俗两个不同的层级,仪式恰恰是由凡俗到神圣的中介。接着,他又将划分为信仰和仪式两个部分,信仰是舆论的状态,是由各种表现构成的;仪式则是某些明确的行为方式。这两类事实之间的差别,是思想和行为之间的差别”②。既然仪式是信仰的外在形式,涂尔干将重心放在探索仪式的社能之上,他的基本观点是:仪式是在集合群体之中产生的行为方式,它们必定要激发、维持或重塑群体中的某些心理状态。”③换句话说,涂尔干认为仪式作为自发的、集体的、规范的社会情感,这两者都表达和重新唤醒了社会和谐及其道德的。

……

举报
收藏 0
买家评价
正在加载评价详情...
联系方式
加关注0

博文图书网

管理员第1年
资料通过认证
保证金未缴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