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
  • 详情
  • 评价
  • 联系
  • 推荐
立即购买 分享好友 商城首页 商城分类 切换频道 秒杀活动 购物车
1/5
中国分体文学学史(戏剧学)(套装共3册)图1

中国分体文学学史(戏剧学)(套装共3册)

20IP属地 广东
价格 135.00
发货 广东东莞市
数量
-+
库存 100
商品详情

内容简介

《中国分体文学学史(戏剧学)(套装共3册)》是一套以时间为顺序,以文学体裁为研究主题的文学学史专著。作为第一套分体文学学史,《中国分体文学学史(戏剧学)(套装共3册)》在文学研究具有明显的开创性和重要的学术价值。
  《中国分体文学学史(戏剧学)(套装共3册)》分诗、词、散文、小说、戏剧五种,主要从“学”与“术”两个角度切入,对中国古代认知文学、研究文学变迁的历史作一全面、系统、历史的梳理和总结。各分体文学学史根据不同的文体,保持一定的个性,自成体系,但同时注意与其他各文体相呼应,从而构成一部完整的“中国文学学史”,以求能坚实地确立起“中国文学学史”学科,进一步加深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体系与传统的研究方法,把握住中华民族的文学精神,促进当代科学的文学理论体系的建立。

目录

绪言
第一章 早期戏剧文化诸传统及种种戏剧观念的形成与影响
第一节 俳优传统及戏谑、扮演、讽谏观念
第二节 乐舞百戏传统及形容展示、伎艺、淫侈观念
第三节 说话传统与叙事、寓言、敷演观念
第四节 曲唱传统与以曲为剧观念
第五节 仪式传统及民俗、高台教化观念
第二章 元前史家、杂学家、艺文家对戏剧现象的审视
第一节 史家的褒与贬
第二节 杂学家的记载与考索
第三节 艺文家的评赏
第三章 元至明初的北杂剧学
第一节 元代北杂剧学产生的契机
第二节 胡、杨、陶、夏诸家戏剧观念的演进
第三节 曲律学的奠基之作——《中原音韵》
第四节 戏剧学的奠基之作——《录鬼簿》
第五节 明初北杂剧学的推进
第四章 弘、正、嘉、隆时期戏剧批评风尚的形成
第一节 诗文家曲话之兴
第二节 南曲声律的改进与探索
第三节 徐渭《南词叙录》
第五章 万历时期戏剧创作、品评之学
第一节 关于文辞家剧作的评论
第二节 文人传奇形成过程中的声韵格律问题
第三节 沈璟《南曲全谱》的制订
第四节 汤显祖戏剧创作思想与汤、沈之争
第五节 王骥德《曲律》——文人传奇创作规范的制定
第六节 吕天成《曲品》——戏剧文学品评角度的确立
第六章 明代戏剧史学与文献学
第一节 戏剧史学的发展
第二节 戏剧文本的著录与选辑修订
第七章 明代戏剧文本的评点
第一节 戏剧文本评点之兴
第二节 《西厢记》评点
第三节 《琵琶记》评点
第四节 “四梦”评点
第五节 一般戏剧文本评点的不同取向
第六节 明代戏剧评点的盛衰演化
第八章 晚明剧论新思潮
第一节 戏之为戏的二元界定
第二节 “情”的抉发与探索
第三节 “奇”的追求与反思
第四节 戏剧中悲情的欣赏
第九章 由明入清传统戏剧学的成熟与定型
第一节 关注中心由案头向场上的转移
第二节 戏剧创作理论的发展
第三节 沈宠绥及曲唱声韵之学的发展
第四节 南、北曲谱的更订
第五节 李渔的实用戏剧学
第十章 清前期戏剧评点的新貌
第一节 新变的动因与概况
第二节 金圣叹批评《西厢记》
第三节 旧本评点的多样化发展(上)
第四节 旧本评点的多样化发展(下)
第五节 时人新剧的序评及凡例
第十一章 清中后期戏剧学的新变
第一节 花、雅盛衰变迁下曲论类著作内质的变化
第二节 溯源考辩之学
第三节 目录提要与本事考订
第四节 谱律声韵之学的集成与实用化发展
第五节 饰演伎艺之学
第六节 诸家赏剧谈艺之著
第十二章 清末民初传统戏剧学的现代转化
第一节 清末诸家对戏剧价值的再认识
第二节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及新的研究范式的确立
第三节 宏扬民族文化意识下传统戏剧学的新貌
参考文献
后记

摘要与插图

《词谑》一书实分为“词谑”“词套”“词乐”“词尾”四部分,故“词谑”并非全书之总称。“词谑”记曲词中可供谐谑者,或有关剧、曲的趣事,从侧面反映了当时文人以曲傲世、谐世的生活。“词套”是曲选,间亦附以曲评。所选套曲包括散套与剧套,自称:“岂但作词为难,选词亦岂易事也。”第三部分“词乐”是曲之表演,包括曲唱与人物扮演,以及演奏乐器的伶工。“词尾”,称写曲当重视末数句,所谓“诗头曲尾”,并以例说明。合以上四部分,可知《词谑》的体例实承诗话而来:“词谑”部分是诗话中“资闲谈”者;“词套”包括评与选,上承诗话中的《诗林广记》《竹庄诗话》及《瀛奎律髓》等,选录佳篇进行品评本是诗话中的常例;末“词尾”近乎诗话的论作法或摘句选评。总之,李开先写作的《词谑》,实沿袭了诗话冗杂的体例,其关注点亦是近乎诗的剧曲。尽管李开先是一“善作而能歌”的戏剧家,雪蓑渔者《宝剑记序》称他时时“编捏南北词曲”,但他在《词谑》中却无一语涉及戏剧的故事结构。
  李开先以“词”称曲,又以“曲”概剧,这在当时文人中相当普遍。如丘汝乘《娇红记序》称“是词所能”,康海《沜东乐府序》称“南词主激越”,王九思《书宝剑记后》称“词为诗外一重天”,徐渭叙南戏称《南词叙录》,魏良辅论曲唱称《南词引正》,何良俊的《四友斋丛说》论剧、曲部分标日“词曲”。以“词”称曲,元人早已如此,如周德清的《中原音韵》有“正语作词起例”“作词十法”,钟嗣成《录鬼簿》有“占词场老将伏输”语,均以“词”作歌词解,泛指曲唱之曲;但若专称便是“乐府”“传奇”或“杂剧”,这便与李开先等人不同。李开先称元曲为“元词”,商调曲为“商调词”,《西厢记》为《春秋词》;杂剧《杜牧之诗酒扬州梦》为“词”,戏文《宝剑记》亦为“词”,民歌时调也是“词”。
  ……
举报
收藏 0
买家评价
正在加载评价详情...
联系方式
加关注0

博文图书网

管理员第1年
资料通过认证
保证金未缴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