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红楼梦答客问》以客问义江答的为文方式,用平朴清浅、活泼自然的语言,对《红楼梦》的创作基础、主题与主线、第一手研究资料、金陵十二钗、诗词曲赋等常见问题作了全面细致的解答。作者治红多年,在书中论证缜密,持论中肯,识见卓然,对各种文献材料驾驭自如,在细微处见红楼真意,嘉言妙语随处可拾,于小书中尽显大家风范。
目录
壹《红楼梦》书名:从《风月宝鉴》到《金玉缘》
1 《红楼梦》与《石头记》,哪个书名早?
2 与作者同时期的有哪些人称《红楼梦》?
3 永忠、明义所见的《红楼梦》抄本比脂评本更早,有何根据?
4 脂砚斋说他的重评本“仍用《石头记》”,岂非本来就称其为《石头记》?
5 对“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这条脂评该如何理解
6 若说《风月宝鉴》就是《红楼梦》的初稿本,可有依据?为何它不是另一部内容不同的书呢?
7 有人说《风月宝鉴》是一部小说,是否如此?
8 《红楼梦》又名《金玉缘》,是吗?
9 《红楼梦》与《石头记》两个书名,哪个更好?
贰 《红楼梦》另有作者?曹雪芹是增删加工者?
1 近年不断有新论出现,说《红楼梦》的原始作者是曹和頫、是曹渊、是洪异这些说法可靠吗?
2 作者虚拟石头撰书,是不是怕在政治上触犯忌讳?
3 曹雪芹撰写《红楼梦》有无真凭实据?
4 除了脂评外,还有别的证据可证明曹雪芹是此书的作者吗?
叁 曹雪芹的生年、享年和卒年
1 曹雪芹生卒年的问题重不重要?
2 曹雪芹卒年有三说,哪一种说法有道理?
3 确定曹雪芹死于甲申年的依据是什么?如何看待“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这条脂评?
4 难道曹雪芹几年都没有在写书?
5 曹雪芹卒年的三种说法,相差不过一年余,为何其生年的说法相差可以大到10年?
肆 曹雪芹的生父是曹颐,还是曹頫?
1 曹雪芹的生父是曹頫,还是曹頫?
2 小说描写和脂评难道也可证明曹雪芹不是遗腹子或曹天佑?
3 有人说脂砚斋就是曹天佑,有可能吗?
伍 何谓《红楼梦》脂评本?
1 什么是脂评本?有哪些本子?与通常的本子有什么不同?
……
陆 脂评能伪造吗?加评者有谁?
柒 脂砚斋与畸笏叟
捌 《红楼梦》中的“真”与“假”
玖 《红楼梦》的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
拾 《红楼梦》的创作基础
拾壹 关于“金陵十二钗”
拾贰 《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
拾叁 《红楼梦》的主题与主线
拾肆 《红楼梦》研究的第一手资料
拾伍 《红楼梦》的版本
摘要与插图
客:脂评本与程高本的差异大不大?要的不同有哪些地方?我们读《红楼梦》是否可以不去管它是什么版本?义江:两类本子看情节梗概,似乎差异不算太大,若看彼此异文,却又不能说很少。问题在于程高本为减少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之间的矛盾抵触,或整理者依据自己的理解、意愿,对原著正文所作的改动,往往并非无关紧要的地方。举例子来说:
原作写青埂峰下大石,羡慕人间荣华富贵,求僧、道二仙携它人世。被仙僧施佛法点化成一块小小美玉,袖了它到警幻处,由那里正也要下凡的神瑛侍者“夹带”着它下去。神瑛投胎为贾宝玉,故他衔玉而生。通灵玉陪伴主人公经历悲欢离合,写成《石头记》,所以石头的身份只是“随行记者”。这样写是为了表示书中的那段陈迹故事,都是有人亲见亲闻、亲身经历的。程高本不明作者意图,将石头与神瑛侍者二者合而为一了。这一来,石头=神瑛=贾宝玉,《石头记》也可说是《贾宝玉记》了。将小说当成作者自叙传,便与此看法不无关系。其实,贾宝玉只是曹雪芹创造的一个全新的艺术形象,连脂砚斋都说从未见过这样的人。程高本是怎么改的呢?小说开卷有“谁知此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等语,程高本遂在“灵性已通”四字后,插上“自去自来,可大可小”八个字,赋予石头并不存在的本领。你想,石头倘有此神通,何必还要求僧道二仙携带它去人间呢?自己去不就行了?大石变小玉也是仙僧施法的结果,非自己能缩小也。但因正文近原稿的甲戌本,恰巧有四百二十字左右(一页)的情节,后来诸本皆脱漏,不知石头如何成美玉的,所以才想出“可大可小”的话来。“自去自来”之说,是先为改石头即神瑛的需要,与续书写通灵玉自动失踪、宝玉成傻可任人摆布又有极大关系。书中写甄士隐午梦中听得僧道说绛珠与神瑛结缘的故事,程高本添了一段话说:
只因当年这个石头,娲皇未用,自己却也落得逍遥自在,各处去游玩。一日,来到警幻仙子处,那仙子知他有些来历,因留他在赤霞宫中,名他为赤霞宫神瑛侍者。这里有两大破绽:一,开头原文说石头被弃,“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改笔却相反说“自己却也落得逍遥自在,各处去游玩”,石头岂不成了被劾罢官的贾雨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