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此《西游记》非吴老之《西游记》,是沈有乾在美国留学的回忆录。从本书中读者能够领略到二十年代美国的人文和自然景观,了解当时中国留学生的心态和知识分子的美国观。
目录
本书说明
序
(一)定名
(二)宗旨
(三)资格
(四)准备
(五)选科
(六)择校
(七)治装
(八)船上
(九)沿途
(十)登陆
(十一)到校
(十二)士大
(十三)备制
(十四)膳宿
(十五)费用
(十六)插班
(十七)上课
(十八)考试
(十九)课外
(二十)参观
(二十一)天象
(二十二)待遇
(二十三)暑校
(二十四)借读
(二十五)奇遇
(二十六)哈大
(二十七)哥大
(二十八)新校
(二十九)协进
(三十)纽约
(三十一)华府
(三十二)旅行
(三十三)瀑布
(三十四)坑原
(三十五)归途
附录:
中美文化之异同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我所见的美国人和美国人所见的我
错误的标准化
集外:
我的教育——何君自传的一章
关于心理学和不关心理学的杂记
美国的学术期刊
摘要与插图
我们当初有一种后来证明为错误的偏见,以为美国东西比中国贵得多,所以一切服装用品应当尽量在出国以前购备。多数同学在服装上花的钱太多了,但害处不仅是花钱太多,还带了些不与不适用的东西。据我个人的经验,在中国裁缝处定做的西装总不如在美国买的现成衣服配身舒适,皮鞋亦然。这是不应当多带衣着的一大理由,到士大的几个人还发现了些别的理由:那边的天气太好。衣服可以不分冬夏。那边的校风,平日可以穿绒线衫,黄绒袴,领带也不妨省略。所以只要一身蓝哗叽已够应付一切交际上的事变,其余都是不的。
我们还有一种通病,是所带手提箱大大。“大”当然是好处,但“大”了不得不“重”,自己手提不便.若请教“跑腿”(Porter同音),每次美金一四开(或作一“瓜豆”,意即一元的四分之一),太不经济。
,我愿意向准备出国的人进一忠告,劝他们在下列三种方案中选定一种:
(一)不要带茶叶。
(二)衣箱里不要放樟脑丸。
(三)茶叶要放在衣箱外面。
任何第四种办法必至引起以下三种严重后果之一:
(一)将旅行过这样远路的茶叶全部放弃,怎舍得?
(二)将樟脑味已吸收至饱和点的茶叶自己享用,怎容忍?
(三)将世界闻名的中国茶叶请外国朋友欣赏,怎为国货宣传?
在士大做学生的时候,曾经参观过两处留有深刻印象的地方,一处是阿奴疯人院,一处是李克观象台,非记一下不可。
阿奴疯人院是加州州立的医院,专收精神病者。在美国,这类地方恐怕很少标明是疯人院的。普通只称为“医院”或“病院”,以免病人有不好的反感。阿奴离士大约一点钟的汽车路程,我们是一班选修变态心理学的学生,由教授带领前往,一共去了三次。同学中有好几个有车的,差不多足供全班同学乘坐。但第一次恰巧差一个坐位,一个比较轻的(身体地!)女同学说,“不要紧,我可以坐在石教授身上”,她就坐在石教授身上。后来两次石教授的夫人同去,不知怎的反而坐得下了,大概多了一个有车伪同学参加。
病院规模很不小,整洁。宿舍分几处,按病人情形分派。每处尽量家庭化,除寝室外,有食堂、浴室、厕所、公共休息室,病人每天生活极有规则,除病重者,起息饮食都照规定时间,每星期有电影、跳舞、音乐会,各一次。大部分病人每天有指定工作,非但于经济上不无小补,于治疗上更有极大价值。病人每月纳费二十元至四十元,贫者可免。
我们参观的主要目的是实地考察各种病象。每次由院中医生先讲病者历史与现状,再当众与病者谈话,以见其行动、态度、言语、思想的一班。所见病人可归入四类:
一种病人生活于有系统的狂妄幻想中。幻想可以分为富贵荣华胜利一类(delusions of grandeur)与罪恶羞辱遭难一类(delusions of Persecution)。一个病人可以用这两种幻想,互相弥补,自圆其说,亲友的劝告辩论当然不能动摇其偏见,实际的环境事实也绝不能改变其自信的毫末。有—位病人自以为是拿破仑的后代,又说某铁路公司是他的私产,讲起来神气十足,同时深信有人设计陷害他,所以被禁于院中。另一个态度懊丧,言语又轻又慢的病者,自以为是罪大恶极的囚犯,他(想像中)的主要罪状是污辱自己的兄弟,逼迫他不得不自杀。此人曾在某公司当职员,因为他的兄弟资格虽然比他浅,位置却在其上,就很不快乐。后来脱离公司,独自营业,又不幸大亏其本,于是渐渐现出病态云。
有一种称为“狂郁疯’(manic-depressive insanity),往往好了再发。发的时候,分“狂”与“郁”两种,也有两种轮流发的,中间隔着一段长短不一的常态时期。“狂”的病象是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