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对民国时期行政学的产生、著作出版、研究团体与刊物、大学教研等情况进行了研究,对民国时期行政学界对于行政组织、人事行政、行政效率等基本问题,以及对于文书档案改革运动、合署办公、裁局改科、行政督查专员制、行政三联制、分层负责制、幕僚长制、新县制等行政改革问题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并对如何理解“行政”与“行政学”,如何推动行政改革、促进行政学本土化等进行了阐述。
目录
绪 论/001
一 研究选题与意义/001
二 已有的研究/004
三 前人研究错误的检讨/007
四 研究资料与方法/014
第一章 行政学在中国的产生/021
第一节 行政学的产生及发展/021
一 西方行政学的出现/021
二 日本行政学的起步/024
第二节 “行政学”在中国产生的背景及原因/026
一 建设现代政府与行政改革的需要/027
二 政治学的较快发展和市政学的较早引进/029
三 “科学管理”的传播及科学化运动的影响/030
第三节 “行政学”概念的传入和“行政学”的出现/031
第二章 民国时期的行政学著作/037
第一节 基本情况/037
一 行政学基础方面的著作/037
二 人事行政、公务员管理方面的著作/038
三 有关“行政三联制”的著作/039
四 地方行政方面的著作/040
第二节 几种行政学著作简介/041
一 江康黎的《行政学原理》与林叠的《行政学大纲》/041
二 蜡山政道的《行政学总论》(译书)/042
三 怀特的《行政学概论》(译书)/042
四 张金鉴的《行政学之理论与实际》/044
五 张天福的《普通行政实务》/046
六 怀特的《美国行政动向论》(译书)/049
七 薛伯康的《中美人事行政比较》与《人事行政大纲》/049
八 甘乃光的《中国行政新论》/050
九 萧文哲的《行政效率研究》/051
十 张金鉴的《人事行政学》《各国人事行政制度概要》/052
十一 富伯平的《行政管理》/053
十二 刘百闵的《行政学论纲》与茹管廷的《行政学概要》/053
第三章 行政研究团体及刊物出版/055
第一节 行政效率研究会与《行政效率》《行政研究》/055
一 筹备与成立/057
二 赞成与质疑/061
三 刊物之发行/063
四 尾声/065
第二节 中国行政学会、行政评论社与中国行政问题研究会/066
一 中国行政学会/066
二 行政评论社、中国县政学会与《行政评论》/067
三 中国行政问题研究会与《中国行政》/068
第三节 中国人事行政学会、地方行政研究所/069
一 中国人事行政学会/069
二 地方行政研究所与《地方行政》/070
第四章 大学行政学教育及研究/073
第一节 各普通大学的行政学/074
一 国立中央大学/076
二 北京大学/077
三 清华大学/079
四 国立交通大学/079
五 西南联大/081
六 省立湖南大学/082
第二节 专门政治行政学院的行政学/083
一 中央政治学校/083
二 中正行政学院——中正政治学院——中正大学/085
三 苏皖联立技艺专科学校行政管理科/088
第三节 行政学教研群体及研究专题/091
一 行政学教学研究群体/091
二 行政学研究专题/093
第五章 民国时期行政学之定义、研究范围及其他/096
第一节 张金鉴之理解/096
一 《行政学之理论与实际》中的意见/097
二 《行政管理概论》中的意见/100
三 《行政学提要》中的意见/105
四 其他文章中的意见/106
第二节 其他人之理解/107
一 江康黎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