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澳大利亚是一个中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澳大利亚的社会主义运动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有着特殊的地位。本书对澳大利亚共产党的曲折发展历程进行了探讨,对澳共几次分裂的过程、原因和影响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分析,并总结了其经验教训;在考察苏东剧变后澳共衰退的历史过程与具体表现的基础上,多维度、多视角地探讨了其成因;对21世纪澳大利亚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新探索进行了剖析和评价,并对其在21世纪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目录
绪论
一 选题意义
二 选题的研究现状
三 研究对象的界定
四 研究方法和基本思路
五创新和不足之处
第一章 澳共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
一 澳共的建立与初期的斗争(192l一1931年)
二 反法西斯时期澳共的发展(1932—1945年)
三 澳大利亚政府的政策与澳共的抗争(1946—1955年)
四 澳共的分裂与澳共的衰落(1956—1990年)
(一)澳共的第一次大分裂
(二)澳共的第二次大分裂
(三)澳共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蜕变与衰落
(四)澳大利亚社会主义党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斗争与探索
五 苏东剧变以来澳共的重建与新探索(1990年至今)
第二章 苏东剧变以来澳共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再认识
一 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批判性分析
(一)资本主义化的性质与后果
(二)当前资本主义世界的政治形势
(三)席卷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四)不断加深的环境危机
二 对苏东剧变的批判性分析
(一)20世纪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性成就
(二)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中问题的反思和批判
三 对当前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分析
第三章 澳共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
一 澳大利亚的社会性质、阶级结构和社会主要矛盾
(一)社会性质
(二)阶级结构
(三)社会主要矛盾
二 澳大利亚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发展阶段
(一)民主革命阶段
(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
三 澳大利亚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构想
(一)建设社会主义经济
(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三)繁荣社会主义文化
(四)推行和平外交政策
(五)实施环境保护政策
(六)实现个人充分发展
四 澳大利亚社会主义的和平民主发展道路
(一)和平过渡理论的提出
(二)和平过渡理论的主要内容
(三)和平过渡理论的主要依据
(四)“和平过渡”论与社会民主党的改良主义的区别
五 澳共的统一战线策略
(一)左派联盟
(二)工人阶级联盟
(三)人民联盟(或民主联盟)
(四)加强联盟的原则
第四章 澳共加强党的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一 思想建设
(一)强调要加强对马列主义知识的学习和应用
(二)及时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进行讨论和分析
(三)对左倾冒险主义和右倾机会主义进行深入批判
二 组织建设
(一)规定了严格的入党程序
(二)规定了党员需要履行的义务
(三)坚持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四)壮大党的队伍
(五)加强中央委员会和党支部建设
(六)规定了严格的党内纪律
三 政治建设
第五章 澳共的实践活动
一 努力争取和维护和平
二 积极参加议会竞选活动
三 积极参与和领导工会运动
四 积极维护原住民的权利
五 重视处理与工党的关系
第六章 澳共(马列)的理论与实践
一 澳共(马列)的历史及其斗争实践
(一)澳共(马列)的历史
(二)澳共(马列)的实践活动
二 澳共(马列)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新探索
(一)探索的背景
(二)对澳大利亚社会性质和社会矛盾的分析
(三)对澳大利亚工人运动的分析
(四)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构想
(五)澳共(马列)的斗争目标和纲领
(六)现阶段的具体斗争任务
第七章 战后澳大利亚社会主义运动衰落的原因分析与前景展望
一 战后澳大利亚社会主义运动衰落的原因探析
(一)战后资产阶级及其政府的打压
(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挫折与失败的影响
(三)多次分裂使其大伤元气
(四)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工人运动和工会运动的衰落
二 对澳大利亚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前景的展望
附录一 澳大利亚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政治决议:《为了建立
摘要与插图
第一章澳共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成立于1920年的澳共,至今已走过了近一个世纪的风雨历程。澳共自成立之日起,就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指导,团结澳大利亚的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为反对腐朽的垄断资本的反动统治,为维护澳大利亚人民的政治经济权益,为争取社会进步,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澳共高举反战、反法西斯主义的大旗,实行广泛的人民阵线政策,使党在斗争中获得了较快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反动势力的猖狂进攻与共产主义运动的分裂对澳共产生了消极影响,导致澳共发生了多次分裂,澳共的力量及其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政治影响不断被削弱。苏东剧变给澳共以新的冲击,导致原澳共于1990年年底解散。1971年从原澳共中分裂出来的澳大利亚社会主义党于1996年10月6日改名为“澳大利亚共产党”。重建后的澳共坚持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努力将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澳大利亚的国情相结合起来,不断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在实践上不断调整政策,其影响在逐渐扩大。
一澳共的建立与初期的斗争(1921-1931年)
早在19世纪80年代,少数来到澳大利亚的欧洲移民在第二的影响下开始从事社会主义运动。1907年7月,澳大利亚各地的社会主义组织以社会主义联盟为主体,在悉尼举行了一次统一会议,决定把这些组织统一成“澳大利亚社会主义者联合会”,不久改名为“澳大利亚社会党”。
马克思指出:“随着资产阶级即资本的发展,无产阶级即现代工人阶级也在同一程度上得到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澳大利亚的工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并出现了资本的积累和生产资料的集中。工人阶级随之壮大起来,其反抗性不断增强,其表现是1917年的总罢工。这些为澳共的成立提供了前提条件。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大大地推动了马列主义在澳大利亚工人阶级中的传播。1920年10月30日,由澳大利亚社会党发起,在悉尼召开了各社会主义者小组和左翼团体会议,会上一致决定成立共产党,并选出1个由12人组成的临时执行委员会。各小组在1920年11月6日至13日复会,批准了十月会议关于组织一个新党的决议。澳大利亚社会党不愿意接受这个多数决议的约束,撤回了自己在临时执行委员会中的3名代表,并自立为“共产党”。这样,在澳大利亚就形成了两个共产党并存的局面。1921年6月22日至7月12日,共产在莫斯科举行第三次代表大会,澳大利亚两个共产党都派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共产要求他们必须在1922年1月底之前消除分歧,完成统一,这样才能加入共产,否则将不予承认。由原澳大利亚社会党改名而来的共产党领导集团拒绝接受这一建议。但到了1922年6月,该党的许多普通党员不再容忍其领导层的分裂行为,发动了一次反叛,许多人分裂出来,致使该党趋于瓦解。这些党员加入了10月会议及11月“全体”会议上所组成的共产党,终于使澳大利亚的共产主义者实现了统一。1922年澳共成为共产的一个支部。
澳共成立后,就立刻投入到维护工人阶级利益的斗争中。澳共建党后的一个工作重点是在工会中进行活动,通过宣传鼓动来支持工人的经济斗争。1923年8月,新南威尔士的失业现象不断恶化,严重威胁到工人的生存。为此,澳共发动了一系列维护失业工人权益的运动,是在议会大门外举行的一次声势浩大的群众示威,许多工会和地方劳工联盟都卷入了这次斗争,从而使斗争获得了显著的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