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信托法作为民商法的分支,多年来备受瞩目,主要是因为信托制度的灵活性,可以设计出多种形式的制度。我国在2001年制定了信托法,在制定时,考查了多个国家的信托制度,但是从制定后的条文来看,很多是参考了日本的旧信托法。2006年,日本信托法进行了时隔80年的大修改,条文由原来的75条增加到271条。在现阶段的中国,有几篇论文对日本现行信托法的修改作了介绍,但较为片面,看不到日本信托法的体系。目前国内引进日本外版权的翻译作品的原著作时间多数在2006年之前,对学习研究现行日本信托法借鉴意义相对较小。
2007年出版的道垣内教授的《信托法入门》,虽然页数不多,但不乏理论性,体系性。作者在日本上信托法课时,老师也常常会参照这本书。本书的特点正如本书作者所说,这本书适于多种人群,“用图表解析难懂的信托设计,适于初学者,本书涉及到信托法修改后对实务的影响,对实务操作人员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如果本书可以出版,这本书将是对日本现行信托法进行整体性,体系性阐述的第一本书。
目录
阅读本书之际
第一部分什么是信托
一、信托之形象
● 英美教科书中的信托设例
● 简单的历史回顾
● 信托法向日本的移植
● 由历史得知的信息
二、 信托备受瞩目的理由
● 议论在升温
● 英美以及动向
三、 信托的核心
● 围绕一定财产的法律关系
● 受托人负有管理、处分财产的义务
● 信托财产在受托人的财产中处于特殊地位
● 受托人承担各种别具特征的义务
第二部分信托的设立
一、信托的定义
● 先从条文入手
● 要点
二、 信托的设立方法
● 依信托合同的设立方法
● 依遗嘱的设立方法
● 依信托宣言的设立方法
三、信托的目的与有效性
● 什么是信托目的
● 目的的多样性与界限
● 对欺诈信托的规制
四、信托设立后委托人的地位
● 委托人的权利
● 委托人地位的继承
第三部分信托财产
一、初始受托财产与信托财产的管理、处分等
● 初始受托财产
● 管理、处分等
二、信托财产的独立性
● 与受托人的债权人的关系
● 与委托人的债权人的关系
三、 对抗第三人
● 公示的必要性
● 不需要登记、登录的财产
● 需要登记、登录的财产
四、是有关抵销的问题
● 问题的出现方式
● 由第三人提起的抵销
● 对第三人的保护
● 受托人的承认
● 为保护受托人的抵销禁止
● 由受托人提起的抵销
● 禁止利益冲突行为的例外
第四部分受托人的交易结构
一、受托人的权限
● 信托财产没有法人资格
● 受托人行为效果的归属结构
● 权限的范围
● 对权限外行为的处理
● 对不具有为了信托财产的意思而实施的行为的
处理
二、限定责任信托
● 必要性与核心效果
● 与公司法同样的规制
三、受托人为多人的情形
● 财产的归属与事务处理
● 债务、责任的归属
四、受托人的费用补偿请求权
● 费用的偿还以及得到预付的权利
● 补偿请求权的优先性、可否对受益人求偿
● 不能得到补偿的情形
● 信托报酬
第五部分受托人的义务与责任
一、 受托人的善管义务与委托第三人
● 善良管理人的注意
● 自己执行义务的否定
● 委托第三人的规则
二、公平义务、分别管理义务、报告义务、制作
账簿义务
● 公平义务
● 分别管理义务
● 报告义务、制作账簿义务
三、忠实义务
● 忠实义务的明确规定
● 利益冲突行为的禁止
● 利益冲突行为被允许的情形
● 不被允许的利益冲突行为的效果
● 竞合行为的禁止
● 其他违反忠实义务的情形
● 依据《信托业法》的规则
四、 受托人的损失填补责任等
● 损失填补责任、恢复原状责任
● 责任的限制
● 违反忠实义务的情形:损失额的推定
● 受益人对受托人行为的禁止请求
第六部分受益人的地位
一、 受益人的规定
● 对确定受益人的规定
● 受益人不特定;不存在受益人;受益人的指定、
变更
● 连续受益人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