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
  • 详情
  • 评价
  • 联系
  • 推荐
立即购买 分享好友 商城首页 商城分类 切换频道 秒杀活动 购物车
1/5
美的覺醒图1

美的覺醒

20IP属地 广东
价格 140.00
发货 广东东莞市
数量
-+
库存 100
商品详情

内容简介

講求美好生活的新心法─
  全面甦醒「視覺」、「味覺」、「聽覺」、「嗅覺」、「觸覺」
  讓五感豐潤生命之美
  積蓄無窮的心靈智慧由《天地有大美》原班人馬全力製作。
  加入蔣勳畫作「圓滿」系列,為美的分享做註腳!什麼樣的畫面,讓你熱淚盈眶、無法言喻!
  什麼樣的聲音,使你紛亂的心得到寧靜!
  什麼樣的氣味,喚醒你失落已久的記憶!
  什麼樣的食物,填滿你寂寞空虛的心靈!
  什麼樣的撫慰,讓你感受到幸福的存在!
  那些未曾開啟的、曾經擁有的,或是刻意遺忘的,經由《美的覺醒》,重新找回自身的圓滿,找到生命的美好!生活美學大師蔣勳繼2006年初以《天地有大美》一書得到社會熱烈回響後,再度推出新作《美的覺醒----蔣勳和你談眼、耳、鼻、舌、身》,2007年獻給讀者的好作品。延續「生活美學」這項現今日益關注的課題,蔣勳在這本新書中又替讀者們提出個人講求美好生活的新視野,新心法。他提醒我們反觀自己的內在,特別是培養豐美的感官經驗,讓視覺、味覺、聽覺、嗅覺、觸覺的敏銳感受全面甦醒,由此而能深刻體驗大自然之美與生活之美,也在自己「美的存摺」中積蓄出無窮無限的心靈智慧。在這個理性超越感性、身體日益荒涼、社會疏離感愈加嚴重的現代,我們可以藉著《美的覺醒》一書,成為身心五感皆平衡的人--學習著去感受美、欣賞美、進而能與他人分享美。在美的世界當中,我們才能感覺到生命本元的一種熱情,「美」在我們的己身,也就是一個自我完成的過程。本書仍由《天地有大美》原班人馬全力製作,文字雋永有味、攝影作品幽遠清靈,並加入蔣勳畫作「圓滿」系列,為美的分享做了註腳。■作者簡介蔣勳
  福建長樂人。1947年生於古都西安,成長於寶島台灣。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藝術研究所畢業。1972年負笈法國巴黎大學藝術研究所,1976年返台後,曾任《雄獅美術》月刊主編,並先後執教於文化、輔仁大學及東海大學美術系系主任。其文筆清麗流暢,說理明白無礙,兼具感性與理性之美,有小說、散文、藝術史、美學論述作品數十種,並多次舉辦畫展,深獲各界好評。近年專事兩岸美學教育的推廣,他認為:「美之於自己,就像是一種信仰一樣,而我用佈道的心情傳播對美的感動。」
  著有《舞動紅樓夢》、《舞動白蛇傳》、《天地有大美》(以上為遠流版)、《給年輕藝術家的信》(聯經出版社)、《吳哥之美》(藝術家出版社)、《只為一次無憾的春天》(圓神出版社)等。

目录

自序
尋索美,感覺美
說不清楚的美?
美學的來源
知識不等同感受
解脫知識的負擔
味覺之美
萌芽較早的感官世界
羊大為美?
五種味覺反應
品酒師的考驗
遠離動物的層次
聽覺之美
聽覺的感動力量
找回純粹與美
身體是的樂器
沉澱噪音,昇華心靈
自我節制
渴望的象徵
嗅覺之美
一種奇特的提醒
利用嗅覺做判斷
美,是一種智慧
重新儲存美好記憶
不妥協的梅花
智慧從領悟得來
視覺之美
文字語言一無是處
見證生命的存在痕跡
變成文化,形成歷史
看不見的競爭力
辨識形狀
三種造形的母型
觸覺之美
的渴望
沉睡的感官重新甦醒
勝過千言萬語
身心中的五感平衡
生命華美地綻放
愈分享,擁有愈多
無目的才會快樂
培養豐美的感官經驗
美:無所不在
莊子哲學
來到美的現場
每一個生命都是一朵花
真正的平等

摘要与插图

說不清楚的美?我們生活裡常常有機會用到一個字,就是「美」。「美」是什麼?在用到這個字的時候,有時候我們用來形容大自然的風景;有時候形容一個人所呈現出來的表情、姿態,或者五官。或是聽到一樂曲、看到一張畫、讀到一詩,我們也會用到「美」這個字。如果靜下來稍微想一想,在生活裡使用到「美」這個字的機會,似乎並不是很少。「美」究竟是什麼?雖然在生活裡常常用到這個字,可是也許並沒有認真去思考:究竟什麼是「美」?我在從事「美」的教育工作或介紹美術作品時,會感覺到,「美」常常停留在一種感覺的狀態。所謂的「感覺」是說:我感受到了!好比我聽到了一樂曲,我可能內心激動,我可能熱淚盈眶,那樣的音樂好像觸動了我心裡層的什麼部分,可是我說不出來,也描繪不清楚。有沒有可能--「美」是說不清楚的?讀到一篇小說、讀完一詩,我們彷彿被文字或者文學裡某一種深刻的東西觸動了生命裡面的一種情懷,心裡覺得激動,可是也往往說不清楚。在現實生活裡,大家習慣用理性的方式思考,慣於將許多事物分析解釋得合理又合乎邏輯──可是「美」竟然說不清楚。平常擅用理性思考的朋友,這時大概會感覺到有一點不耐煩吧!任何事情不管再複雜,好像都可以透過理性來思考,轉化成清晰簡單的邏輯。可是當多年浸淫「美的領域」的我,試圖跟這些朋友談談這個問題時,會感覺到一種……沮喪吧!我怎麼沒辦法說得清楚!燈光趕走星辰我剛剛從這個島嶼的東部回來,在那邊跟一些年輕的朋友露營。夜晚走到海邊,有人忽然抬頭指著滿天的繁星,天上星辰多到所有的人都驚叫起來。這些星星原來就存在著,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在都市裡住久了,光害嚴重,我們已經無法在黑暗裡去感受天空星辰的美麗!任何沒有燈的地方,就覺得失去了安全感。在那樣一個海邊的夜晚,浪濤聲遠遠傳來,天空的繁星密麻如織,所有人的驚叫,其實是一種無法言語、心理層面的感動。有多久了?我們沒有機會抬頭,面對一個充滿繁星、夏天夜晚的天空?年輕的朋友指指點點,比劃著那一個區塊,是不是銀河?銀河,其實一群特別密聚的星團所構成的一種光。因為我們把所有手電筒都熄滅了,在那個營區裡,在沒有光的地方,你才感覺到天空上的光是這麼複雜,每一顆星辰的閃爍都辨認得出來。稍微有一點天文學知識、懂得星象的朋友,開始指認哪一個是英仙座,談到英仙座名稱的來源,於是提到古代希臘神話裡英雄仙女的一些故事。還有朋友說,銀河兩側的地方,就可以尋找到牽牛星跟織女星。幾千年來,甚至比幾千年來更長久更長久,這個天空曾經給人類許許多多神話故事的記憶。可是曾幾何時,因為在都市裡住久了,我們的燈光趕走了星辰。我們的燈光趕走了星辰。我想這樣的一句話,也許會讓我們忽然生出警惕:人類創造了文明,也許自豪於發明出電燈;城市的燦亮繁華,好像已經驕傲自大到覺得足可取代天空的繁星。可是,為什麼當有一天,我們在夏天的夜晚看到天空繁星的時候,卻感覺到一種莫名的辛酸。也許長久以來,人們在大自然的包圍中,懂得了大自然的美,可是我們所有的文明、我們的城市,卻好像鑄造了圍牆,把自然的美隔離在外面,所以「美」才是講不清楚的。有沒有可能在某一個夜晚、在沒有燈光的地方,我們帶著孩子去看天空的繁星,讓他驚叫出來。接著,在這樣一個驚叫的經驗之後,開始跟他談:美。美學的來源現代學科裡,設有一個學科被稱為「美學」。依照我的瞭解,現在大學裡可能會設立「美學」這門課程的,先是哲學系;第二是美術系、或者跟藝術相關的某些科系;新聞或者傳播的科系裡,也有設美學課程的例子。事實上,不同科系所教授的美學課程,內容約略不同。美學在哲學的系統裡是蠻重
举报
收藏 0
买家评价
正在加载评价详情...
联系方式
加关注0

新图书资料发布

VIP会员第2年
资料通过认证
保证金未缴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