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
  • 详情
  • 评价
  • 联系
  • 推荐
立即购买 分享好友 商城首页 商城分类 切换频道 秒杀活动 购物车
1/5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李镇西教育随笔选图1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李镇西教育随笔选

230IP属地 广东
价格 35.00
发货 广东东莞市
数量
-+
库存 100
商品详情

内容简介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李镇西教育随笔选》是教师李镇西的早期教育随笔选,尽管多数文章是他从教早期所写,但当年的思考和做法,至今仍有借鉴和启迪意义,尤其是对刚入职的年轻教师来说,文章再现了他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教师的历程,从中可以总结出教师成长的关键因素和内在规律。
本书一大亮点在于,在“整理附记”中,作者又以今天的眼光对过去的思考和做法进行了再思考,值得年轻教师细细品读。

目录

代序 是否还保持着的童心? / 1
第一辑 情寄教育
用童心报答童心 / 3
教育漫笔 / 9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学习陶行知伟大的师爱精神 / 23
追随苏霍姆林斯基
——纪念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诞辰80周年 / 32
关于培养学生平等意识的实践 / 40
教育的魅力在于个性
——《恰同学少年》序 / 50
青年班主任怎样提高科研修养 / 57
童心:师爱之源 / 61
甜蜜的“苦差事”
——谈班主任的苦乐观 / 65
我为什么主动要求当班主任? / 69
第二辑 若有所思
中小学国情教育刍论 / 75
改进爱国主义教育的若干思考 / 82
引导学生选择真理 / 89
“习惯”、习惯思维及思想教育
——高考作文阅卷随感 / 91
沉重的思考
——中学德育的危机及其原因初探 / 94
请尊重学生的选举权 / 103
论考试过程中的教育因素
——兼评“混班交叉”的考试方法 / 107
“解放班主任!” / 111
做一个胸襟开阔、心灵自由的班主任
——再谈“解放班主任” / 116
民主教育: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兼谈陶行知的民主教育思想 / 125
德育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 / 137
第三辑 “素质”漫谈
素质教育系列谈 / 153
不仅仅是“少布置作业”
——也谈“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 162
让每个学生享受成功 / 166
素质教育:一个无奈的概念 / 170
第四辑 心灵写诗
应回答学生心的问题
——一次调查的启示 / 175
浅议“早恋” / 178
真正的教育是学生的自我教育 / 183
正直 团结 勤奋 创造
——关于“未来班”的实验报告 / 192
培养胸襟开阔的爱国者 / 216
引导学生发现美 / 220
让班级管理更加科学、民主
——再论“转化”兼答李荼晶同志 / 224
你们是我永远的青春礼物 / 237
后记 幸福比更重要/ 249

摘要与插图

童心:师爱之源
常有人把教师称为“娃娃头儿”“孩子王”,不管这称呼是褒还是贬,至少说明教师总是与孩子们联系在一起的,教师的心灵总是年轻的。的确,乐于保持一颗童心,善于在某种意义上把自己变成一个儿童,这不但是教师本的素质之一,而且是教师对学生产生真诚情感的心理基础——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把童心视为“师爱之源”。虽然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不可避免地会在年龄上与学生拉开距离,但我们应努力使自己与学生在思想感情上保持和谐一致,学会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的耳朵去倾听,用儿童的兴趣去探寻,用儿童的情感去热爱!
儿童般的情感。裴斯泰洛齐在《与友人谈斯坦兹经验的信》中这样深情地写道:“我决心使我的孩子们在一天中没有一分钟不从我的面部和我的嘴唇知道我的心是他们的,他们的幸福就是我的幸福,他们的欢乐就是我的欢乐。我们一同哭泣,一同欢笑。”能够自然地与学生“一同哭泣,一同欢笑”的教师,无疑会被学生视为知心朋友。有些在成人看来不可理解的感情,在儿童看来却是自然的。而变“不可理解”为“自然”,正是不少教师赢得学生心灵的可贵之处。某校初中班有一位性格开朗、学习成绩很好的女孩子,有几天她在课堂上却神情忧郁、无精打采。班主任一了解,原来不久前这位女孩子家里的一只小花猫死了,她因此难过。班主任没有批评她,而是买了一个精美的瓷器小猫送给她,并温和地对她说:“你有一颗善良的心!但在你的生活中,还有比死去的小花猫更重要的内容,那就是你的学习。振作起来吧!”这以后,小女孩逐渐恢复了开朗活泼的性格。如果说这位班主任对这位女生思想开导得很成功,那么,他的秘密就在于他先是怀着儿童般的情感去理解儿童的心灵世界,否则,用成人的冷漠去对待孩子的真诚,一切“语重心长”的教育都无济于事。
儿童般的兴趣。有的教师认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固然应平易近人,但切不可显出过分的孩子气,因为这样会使教育者丧失起码的尊严。但我认为,只要把握学生的情感,并注意环境、场合,教师任何“过分的孩子气”都不会是多余的。作为成人,教师当然不可能在任何方面都与学生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但班主任的职业却要求我们应该保持一点儿童的兴趣。“只要人们没有做到以童年的欢乐吸引住孩子,只要在孩子的眼睛里尚未流露出真正的欢欣的激情,只要他没有沉醉于孩子气的顽皮活动之中,我们就没有权利谈论什么对孩子的教育影响。”(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艺术》)也许你并不喜欢足球,但你的学生在课间谈起马拉多纳便眉飞色舞,那么你关心一下电视台的足球赛转播;也许你对港台流行歌曲并不太感兴趣,但你的学生对此如痴如狂,那么,你也不妨多少听听刘德华、郭富城;也许你并不爱看武侠小说,但你的学生有时连上课时都在偷偷地读金庸、梁羽生,那么你也不妨硬着头皮读读《鹿鼎记》《倚天屠龙记》……这绝不是一味地迁就学生,而是教育的需要:多一种与学生共同的兴趣爱好,你便多了一条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途径。当学生发现老师带他们去郊游并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他们的愿望,而更多的是出于自己的兴趣时,他们会不知不觉地把老师当作朋友。在与学生嬉笑游戏时,教师越是忘掉自己的“尊严”,学生越会对老师油然而生亲切之情——而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点。
儿童般的思维。我们常常说要多理解学生,但有时学生的言行,站在教师的角度看,是很难理解的。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我们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一下,就很容易理解了。这当然不是说要把教师的思想降低到学生的水平,而是说如果我们学会点“儿童思维”,将更有助于我们真正理解学生,从而更有效地引导并教育学生。正是具备了儿
举报
收藏 0
买家评价
正在加载评价详情...
联系方式
加关注0

新图书资料发布

VIP会员第1年
资料通过认证
保证金未缴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