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在符号标记不断变化、没有真正规范与准则的世界里,伦理原则似乎不会引起共鸣。人们表面上对道德和伦理唯唯诺诺,私下里却固执地认为这不过是蒙骗老实人的镀金紧箍咒。然而,对于左右逢源、呼风唤雨、生正逢时的媒介和媒介人来说,伦理绝非大而无当、空洞虚弱之物,它不仅提供日常操作的禁忌尺度,也建立充满敬畏的内心评判。更重要的是,所有这些都会成为合力中的一种平衡和牵引,改变着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
目录
序导言 伦理基础及前景第一部分 新闻 第1章 商业压力 1 时代华纳巨人 2 全国广播公司与通用汽车公司的小汽车 3 威契塔实验 4 洛杉矶《新时报》 5 迪斯尼世界诞辰庆典 第2章 讲实话 6 匿名炸弹制造者的声明 7 通过堕胎谋取暴利者 8 性别岐视与希拉里·克林顿 9 新闻照片电子改写技术 10 《人民公敌》 第3章 记者与消息提供人 第4章 社会公正 第5章 侵犯个人隐私权第二部分 广告中的劝服 第6章 特殊的受众 第7章 广告“什么” 第8章 广告怎么说 第9章 媒体考虑因素第三部分 劝服与公共关系 第10章 宏观问题 第11章 在有组织的背景下讲真话 第12章 互相冲突的忠诚 第13章 社会责任的要求第四部分 娱乐 第14章 暴力 第15章 利润、财富和公众信任 第16章 媒体的广度和深度 第17章 审查制度跋书目后记
摘要与插图
书摘 乔治·奥韦尔在《1984》中写道:“有一个巨大的设备的印刷车间,在其中工作的有副主编和摄影专家,专门拍假照片。”自1857年起照片做假已经很普遍了,当时,奥斯卡拿30张底片组成一张名叫“生活的两种道路”的照片。但总体上说,奥韦尔那只狼尚在门外。从早期摄影史开始,报纸就已揭发了伪造的图片。相应地,媒介继续从原则上在未经加工的用于新闻和证明文件的照片,与用于特写和广告的照片之间划了一条严格的界限。所以,当《地理杂志》将许多金字塔挤压在一起以适应其封面的垂直版面时,这经过修描的图片并没有引起伴随着圣彼得斯堡(佛罗里达)《时报》和《独立晚报》的一张运动场照片那样的狂乱。说起运动场照片的事,对一位老摄影师来说本来不值得一提。他在一个少年棒球迷光脚追逐的照片上,在脚部蚀刻了“埃克,干得好”几个字。就这么几个字一下子断送了他连续17年的工作。据总编辑说,理由“只是因为不能容许不说真话的人”。 新闻界对摄影师拍摄的照片同记者写的报道实行同样的标准,记者在任何时候都不应该进行错误的报道,摄影记者也不能改动图片。《路易斯维奥尔希旺格和他的妻子在办公室接待处的照片(上)。在《快邮报》封面上,照片中的可乐罐被用电子技术移走了(下)。资料来源: From the St.Louis Post-DisPatch(31 March 1989).Photograph by Ron Olshwannger.Rep rinted by Permission.尔信使报》的汤姆·哈丁说:“这就相当于改动引文。我希望我们不做这种事情。”《今日美国》的拉里·纳兰德也同意,他说:“伪造新闻照片是我们不愿做的。”道义上的责任是避免欺骗公众;报道与图片都应当展示其本身的意义,提供正确的情况,如果不这样做就会使图片沦于二流,像新闻编辑部里那些不需要与作者保持同样职业标准的人员一样。他们仅仅由于为刊登图片提供艺术或娱乐资料而莫名其妙地降低了自己。 依据新闻与娱乐之间的这种历史特征,《快邮报》新闻方针指出:“要确保我们视觉报道的真实,Scitex修饰体系不应当用于歪曲或改变图像以至于在某种程度上误导读者。”修饰系统可以用于除去微小的尘埃和达到正确的色彩平衡,但是移动位置、减少或增加内容则是禁止的。如果由于必要的原因对图片加以改动,则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