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正处于键的阶段,但是资金的压力和资源的短缺,以及后期运行的忽视,使得保障性住房的建设面临巨大的挑战。国外的公共住房采用公私营合作(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 PPP)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性和社会性收益。因此,研究以PPP模式为代表类型的社会化供应机制,以解决我国保障性住房供给总量不足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邓小鹏、李启明、袁竞峰、李德智编著的《保障性住房的社会化供给》对于PPP模式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应用的组织结构、运作流程、合同结构进行了分析;重点研究了应用价值链的思想对于保障性住房PPP模式的运作模式进行设计、PPP模式公共租赁房的租金定价问题和产权分配问题、实施过程中的风险识别与分担对策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本书的研究结论将为在保障性住房领域采用PPP模式提供借鉴和参考价值。
目录
1 保障性住房的发展及现实困境
1.1 中国住房制度的发展及相关政策
1.1.1 中国住房制度发展
1.1.2 重要政策回顾
1.2 国外住房保障制度
1.2.1 国外住房保障制度概况
1.2.2 国外住房保障制度借鉴
1.3 保障性住房
1.3.1 住房保障的内涵
1.3.2 保障性住房的研究现状
1.3.3 保障房多维度模型构建
1.3.4 住房保障的对象范围
1.3.5 公共租赁房
1.4 我国的保障性住房实施现状
1.4.1 我国公共住房保障的模式及实施现状
1.4.2 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实际情况分析:以江苏省为例
1.5 商品住宅市场与保障住房制度相互影响
1.5.1 保障制度对商品住宅市场的影响
1.5.2 商品住宅市场对保障制度的影响
2 PPP模式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的应用分析
2.1 PPP模式相关研究及理论分析
2.1.1 PPP模式的定义与内涵
2.1.2 PPP模式的特点
2.2 PPP在海外的应用情况分析
2.3 PPP模式在保障性住房中的应用
2.3.1 保障性住房PPP项目模式
2.3.2 保障性住房PPP项目组织结构
2.3.3 保障性住房PPP项目基本运作流程
2.3.4 典型保障性住房PPP项目合同结构
2.3.5 保障性住房PPP项目主要参与各方
3 我国保障性住房PPP模式的运作模式设计
3.1 保障性住房PPP项目的价值系统分析
3.1.1 价值管理理论
3.1.2 价值管理分析方法
3.1.3 公共租赁房项目的价值管理内容和步骤
3.2 保障性住房PPP项目利益相关者分析
3.2.1 PPP项目利益相关者的含义
3.2.2 公共租赁房PPP项目利益相关者的分类及影响分析
3.3 公共租赁房建设的各利益相关者价值需求分析
3.3.1 公共租赁房PPP项目的核心价值分析
3.3.2 保障性住房项目利益相关者价值需求分析
3.3.3 PPP项目价值需求目标调查研究
3.4 基于利益相关者价值需求的保障房PPP项目价值网络构建
3.4.1 保障性住房利益相关者建模
3.4.2 保障房PPP项目价值网构建
3.4.3 PPP项目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主要价值流分析
3.5 保障性住房PPP模式的运作流程设计
3.5.1 运作流程的整体设计
3.5.2 保障性住房项目价值提升的关键活动
3.6 保障性住房PPP模式的组织机构设计
3.6.1 公共部门内部组织机构设计
3.6.2 项目组织机构设计
3.7 不同价值流中利益相关者的权责分析
3.7.1 公共部门权责分析
3.7.2 私营机构权责分析
3.7.3 中间组织权责分析
3.7.4 保障性人群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