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
  • 详情
  • 评价
  • 联系
  • 推荐
立即购买 分享好友 商城首页 商城分类 切换频道 秒杀活动 购物车
1/5
训诂学初稿图1

训诂学初稿

00IP属地 广东
价格 18.00
发货 广东东莞市
数量
-+
库存 100
商品详情

内容简介

训诂学是我国传统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历代的训诂理论和实践为研究对象。要懂得什么是训诂学,先要懂得什么是训诂。用浅显的话来说。训诂就是解释的意思,即用易懂的语言解释难懂的语言,用现代的语言解释古代的语言,用普通话解释方言。 训诂这个词很能早就有,本是两个经常连用的单音词。前人把它们分别加以解释,认为“训”和“诂”意义是有差别的,但差别在哪里,各家有说法略有不同。

目录

修订版说明原版序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训诂与训诂学 第二节 训诂学的任务及其目的 第三节 训诂学在语言学中的地位及其与语言学相关学科的关系 第四节 研究训诂学的方法第二章 训诂体式(上) 第一节 文献正文里的训诂 第二节 随文释义的注疏 第三章 训诂体试(下) 第三节 通释义的专著 第四节 杂考笔记中的训诂第四章 训诂条例 第一节 释义的方法 第二节 行文的格式 第三节 常学的术语第五章 训诂的运用 第一节 用于阅读古书 第二节 用于整理古籍 第三节 用于编纂辞书 第四节 用于其他方面 第六章 读注和作注 第一节 读注 第二节 作注第七章 训诂源流 第一节 萌芽时期——先秦的训诂 第二节 兴盛时期——两汉的训诂 第三节 沿袭时期——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的训诂 第四节 变革时期——宋代的训诂 第五节 衰落的元期——元、明两代的训诂 第六节 复兴时期——清代的训诂 第七节 更新时期——“五四”以来的训诂附录原版后记

摘要与插图

书摘 凡言“亦声”者,会意兼形声也。凡字有用六书之一者,有兼六书之二者。 凡部之先后,以形之相近为次。凡每部中字之先后,以义之相引为次……(12)释义和叙事 从注疏的内容来说,前面把它分为十一类,但概括起来,不外两类:一是释义,一是叙事,而释义的比较多。因此,我们把注疏归人研究语义为主的训诂学中。有人还把注疏分为传注和章句两类。但是传注中往往兼析章句,章句之中也要诠释词义,两者实难截然划分。(三)注疏的分类 我国的注疏,不仅内容很丰富,形式也各有不同。仔细加以分析,可以分成八类。 (1)注和疏 从注疏的对象来说,注和疏就可分为两类。前面已经指出,注只释经,疏兼释注。 (2)他人所注或自注 从传注的作者来说,又有他人所注和作者自注两类。两者都由来已久。他人所注起源于先秦,详见第七章,这里只说自注。章学诚《文史通义?史注篇》:“太史《自叙》之作,其自注之权舆乎。明述作之本旨,见去取之从来,已似恐后人不知其所云,而特笔以标之,所谓‘不离古文’乃‘考信六艺’云云者,皆百三十篇之宗旨。或殿卷末,或冠篇端,未尝不反复自明也。班书《年表》十篇,与《地理》、《艺文》二志皆自注,则又大纲、细目之规矩也……[宋]范冲修《神宗实录》,别为《考异》五卷,以发明其义,是知后无可代之人,而自为之解,当与《通鉴举要考异》之属同为近代之良法也。”按章学诚的意思似乎是把自注分为三类:自明宗旨、区分纲目、举要考异。前两类都创自司马迁。司马迁《史记》自明宗旨的例子,章学诚已举出《五帝本纪》和《伯夷列传》两处。其区分细目的例子,则有《三代世表》。班固《汉书》的十表和《地理》、《艺文》二志的自注,都是效法《史记》的。 已有自注的书,如果后人更加注解,则称其自注为本注,如刘昭注《续汉书百官志》就是这样;或称为原注,如黄汝成注《日知录》就是这样。 自注又名子注。刘知几《史通?补注篇》:“亦有躬为史臣。手自刊补,虽志存该博,而才阙伦叙。除烦则意有所吝,毕载则言有所妨。遂乃定彼榛楉,列为子注。若萧大圜《淮海乱离志》、杨街之《洛阳伽蓝记>、宋孝王《关东风俗传》、王劭《齐志》之类是也。”近代学者陈寅恪对子注的源流有更详细的考证。他所撰的《支敏
举报
收藏 0
买家评价
正在加载评价详情...
联系方式
加关注0

新图书资料发布

VIP会员第2年
资料通过认证
保证金未缴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