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报告对于当前热议中的各种地方税改革方案,是否具有可行性,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证研究;以碳税为例,对开征环境税作为地方税进行了分析;对消费税作为地方税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本书选择北京、山东、湖北作为案例,对其地方税改革的实践和影响进行调研。结合不同省市的经济、社会、产业和财税状况,对社保费改税、企业所得税分成比例调整、环节的销售税等方案进行了可行性分析。
地方税问题涉及的内容较为庞杂,不同利益主体的诉求差异显著,既有“财”的问题,也有“政”的问题。本报告不期望回答所有的问题,但希望能够力所能及的做一些探讨,通过这些研究,为探索地方税完善之路提供有价值的成果。
目录
第一篇 理论基础与比较
第一章 中央地方财政关系的法治基础
一、国家结构形式及其基本理论
(一)单一制模式
(二)联邦制模式
(三)单一制模式与联邦制模式的评价
(四)国家结构形式的模式选择
(五)探讨:“中国”单一制模式
二、现行宪法文本中的中央与地方关系
三、我国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基本原则
(一)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原则
(二)集权与分权相平衡的原则
(三)公民权利决定公共权力原则
(四)充分调动地方积极性的原则
(五)行政区划与经济区域相协调原则
(六)行政区域与司法区域相分离原则
(七)公共权力运行效率原则
(八)中央与地方关系法制化原则
四、分税制: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基础与归
(一)分税制出台的背景
(二)分税制的产生与发展
(三)分税制的成果与缺陷
(四)基于分税制:中央对地方的财政控制
五、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对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展望
第二章 地方税设置的基本原则与各国实践
一、中央地方税收划分中应该遵循的原则
(一)根据政府行政权力体制划分中央税与地方税原则
(二)受益原则
(三)资源优化配置的效率原则
(四)体现政府职能分工原则
(五)税务行政管理效率原则
二、地方税设置的各国实践
(一)主要单一制国家地方税体系
(二)主要联邦制国家地方税体系
三、地方税体系建设的经验
(一)地方税体系及其主体税种的选择
(二)各级政府间税权的划分
(三)地方税收收入占全国税收总收入比重
第三章 地方税收管理的经验
一、引言
二、对可供选择模式的比较
(一)中央管理税收
(二)独立的次国家政府管理税收
(三)税收权力分散化的困境
三、税收管理系统概述
(一)中央税收管理
(二)独立的地方政府税收管理
(三)共享和合作管理
四、结论
第二篇 制度演进与现状评析
第四章 我国财政体制的变迁与评价
一、我国财政体制的变迁
(一)财政体制变迁的背景
(二)财政体制变迁的脉络
(三)财政体制改革的特征
二、我国财政体制变迁的评价
(一)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成效
(二)我国财政体制改革中存在的不足
(三)财政体制改革的展望
第五章 我国现行地方税制的运行与评价
一、地方税历史沿革
(一)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的地方税
(二)1980—1993年的地方税
二、我国地方税现状
(一)现行地方税的构成
(二)地方税的收入结构与收入规模
三、地方税在整体税制和地方财政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地方税在现行税制中的地位
(二)地方税在调控经济、调节分配中的作用
四、地方税收入运行情况分析
(一)纵向税收划分不合理
(二)地方税构成呈现规律性变化,出现“两高一低”的特征
(三)省级及省以下地方政府缺乏主体税种,
对共享税收依存度较高
(四)地方税收的主体税种存在区域性税收竞争,且暗含体制性的分配不公
(五)地方财力对房地产的税费依赖性大
五、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