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在世界各地的不少城市里,一些男男女女在公共场所――人行道或广场上摆出雕像姿势而静立不动。他们往往是一身白色打扮,连头部和手臂也涂上了油膏,苍白的颜色令人联想到幽灵的意外出现。他们处于静止状态,全身纹丝不动,以至观看者在长久的耐心等待后只有一个小小的机会:见到他们眨眼,这是惟一的不足之处。 人们止步观看,环绕他们评头论足,这一切都不能使“雕像群”分散注意力。他们的人数如此之多,相互间又如此相似,其后果是,人们因再也看不到他们而感到惊奇。犹如标出有关特征的物品一样,“雕像群”已经与城市风景融为一休……他们赤身裸体,用绘画裹住身体,很可能因有伤风化而被警方投入监狱。然而,没有性暴露!他们的穿戴犹如古希腊雅典刑庭的要点。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人体在艺术和日常生活中的隐喻
迷恋于复制品
模特儿的力量
镜像专制
在静、动态之间
欲望的沉静
第二章 探索失去的人体
皮肤文本
支离破碎的人体
异国人体
滑稽人体
第三章 展示人的体
展示之热
丑的诱惑
德拉居拉:吸血鬼人体
变形仪式
人体价值
第四章 纯粹人体的神话
影像爱好者的乐园
虚拟人体
超越自恋:纯粹人体
结论
摘要与插图
支离破碎的人体形象往往被看做人体整体的一种损失的病理迹象。这种对我们人体凝聚力的过高估计丝毫不妨碍我们对自己的和他者的人体的分割成块所感受的令人惊奇的愉快。“各种强迫观念往往具有准确、现实的品质,使这些几乎变为幻觉。这就促使我们认为,拥有一个未受丝毫损害的人体的感觉并不地来自于自我。这种感觉只是自爱的效果。在毁灭性倾向的影响下,人体交游甚广……”人体分割成块的病理表现,在什么范围内,才能避免人体各部分的审美化?问题不在于类似于盲目崇拜的做法,而在于支离破碎的人体形象的偶然来临,这些人体形象不再是各种病症之源,它显示出一些稀奇的感知的动作的特点。保尔·希尔德谈到一个“未必位于体外的内在的精神眼睛。它可以在体内。它像一个心理器官,做人体环行,从体内看体外。它透过人体看,人体几乎是空的,然而它看不到体内,看到的却是人体表面。这只眼睛按照必须被观察的表面位置而移动”。实际上,人体每一部分像目光一样构成,因此变得与面孔一样。通过在人体的表面移动的眼睛而重新构成的整体,只是许多幻觉中的一个。把分离的人体部分看做艺术品,对人体分割的忧虑就自行消失了。在恋爱时,男女恋人可能会长时间地观赏对方的手脚、腹部、乳房……部分的孤立,对其自给自足的承认,使分割的概念本身被忘却。书摘2
在任何诱惑意图不知道的情况下,静态人体自然地作为艺术品而表现。静态人体强加给观者一段距离,如同它的展现方式通过以视觉激化它而中止着魔欲望。昏昏欲睡的人体所显示的懒散状态的至上性要求自制,并使欲望回到原始力量和它期待的强度。静态人体装出毫无生气的样子,变成雕像来模拟死亡,同时又表示生命将再现,生命已退出充满活力的世界而陷入梦幻之中。当人体在清晨睡醒时,委顿的神色重新浮现,如眼睛和嘴唇边皮肤上难以消除的痕迹,此时这种与死亡的游戏往往显得严酷。无数人体形象曾中断了运动,然后又突然恢复运动。对固定的石化作用奇特的快乐并非由威胁或恐惧所致,这种快乐促使目光本身处于静止,它看到沉睡的人体,像一个以勉强可感觉到的有规律的呼吸来维持生命的雕像。
画家运用动作分解的办法来研究行走或跑动中的人体运动,锻炼自己的眼睛感知四肢、上半身和骨盆的细节情况……同时画出时时在移动的整个人体。坐在海滩边观察某男某女人体者,看他(她)离开水面,抖动身体,双脚蹦跳,然后躺在浴巾上,观察者仿佛在进行同样的运动连续分解,但意图不一样,而且并不想画出形象。他可能表现为好奇者、爱偷看者或审美家,或者仅仅是被一连串优美的动作所吸引。在这无忧无虑之时,无丝毫审美专注,观看的行为不就在此时让动态人体形象的意志自由自在了吗?如果静态人体形象由自己构成图画,那么动态人体形象就被为打乱空间取景的人体动作幻象,动态人体形象在这一空间取景中被表现。韦利科维克的绘画是以运动减速来“扭”人体的杰出范例,其人体测量的、现实主义的和幻觉的造型突出内在的强烈。韦利科维克一直强调的事实是:跟他自己画作的关系是“速度赛”和争夺赛,像“人体在一些片段空间中增多”那样。马克·勒博认为:“这里,愿望和认识的目标是使人体在空间活跃并使人体投向极限者。目标是人体在其下述的空间:跳跃空间、粉碎空间、致命而有节制的静止空间。人体测量和解剖是韦利科维克绘画中强迫性的安排或布局。”“绘画往往表现为人体运动及其片段的研究,带有某些表示,使人想到人体本身从一个“深思熟虑的根底”出现。场面的强烈不仅仅同人体和动物躯体各部位一群象征性成分有关系,而且中止运动使场面的强烈实体化,好像估算早巳停留在它寻求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