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琴、棋、书、画四技与古代士大夫的雅致生活、情操培育有着密切的联系。本书通过分别介绍琴、棋、书、画的产生及流变,琴师、国手、书画家的生平事迹,流誉今古的古琴和琴谱、棋谱、书画作品及其收藏、流传情况等,向读者大致展现了中国古代琴、棋、书、画的发展过程及其对士大夫的精神生活的影响等。 <
目录
第一章
琴 第二章
棋 第三章
书 第四章
画
摘要与插图
书摘 由明及清以后,围棋在过去长期酝酿、准备的基础上,出现了突飞猛进的新局面,旗手弈棋水平之高,是以前诸朝根本不能望其项背的。从总体上看,清朝围棋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 从明末至康熙初年,是清朝围棋发展承前启后的时期。这五十余年间,围棋高手迭出,相继称霸棋坛,推动了围棋水平继续向纵深发展。在众多高手中,尤以黄龙士为翘楚。清初高手黄龙士,棋风超脱、灵妙,锐气逼人,具有的棋风,历来为后代棋手所折服。关于围棋的战略战术,他曾指出:布局时,先应该考虑的是全局,落子要抢占大场;中盘时,要攻守兼备,虚虚实实,灵活多变。这已和现代的围棋理论别无二致。由于棋艺高超,他由此被为康熙年问的“十四圣人”,与学者顾炎武、黄宗羲等齐名,备受推崇。 从康熙中期至道光年问,是清朝围棋发展的时期,也是中国围棋煌的一页。这一时期,一方面,由于全国政局稳定,生产发展,整个社会得到了大发展,这就为围棋的继续发展提供了肥沃的物质土壤。另一方面,至这一时期,中同的围棋发展已经走过了一条很长的道路,两千多年来,高手辈出,著述日丰,积累_下了丰寓的经验,这就为棋艺的飞跃准备好了条件。正是在这种前提下,出现了一代棋圣范两屏和施定庵。他们凭着的个人才华和勤学苦练的精神,称雄棋坛40多年,棋艺水平达到了封建时代的峰。 从道光中期至清末,是清朝围棋的衰退时期。晚清围棋的衰落,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衰败,民不聊生,在这种情况下,包括围棋在内的各项事业的衰落是必然的。这一时期,再也见不到黄龙士、范西屏、施定庵这样的高手了,当时日本的一位低段位棋手,就可以打遍中国手,棋坛呈现出一蹶不振、异常冷落的景象。 3.从方到圆,白先黑后——历代棋制的演变 谈论了围棋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之后,让我们的脚步在黑白世界中再迈进一步,来浏览一下历赛棋制度的演变。围棋自从诞生以后,出于社会变革和围棋本身发展的需要,历代的赛棋制度有了很大的变革,有些方面简直已经面目全非。怎样来形容变化之大呢?可以用这样一句形象的话来说明:如果让唐代弈棋高手王积薪与清初棋圣黄龙士对弈,他们将无从进行“手谈”,因为双方采取的不是同一种比赛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