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对表演实践(操作性)与理论;教学与创作;传统与现代;基础与创新;话剧表演与电视表演;中国表演教学与前苏联表演教学,以及英美表演教学体系等内容进行了系统论述。本书是一本教材,曾多次获奖。
目录
序言
引言
绪论
上篇 表演理论篇
第一章表演作为一门艺术
一表演的实质
演员与角色的统一
三位一体
双重生活——两个自我
表演天性与游戏感
体验表现匠艺
斯派梅派布派
二表演的基础元素
注意力集中
肌体控制
真实感与信念
想象
第二章舞台人物形象的创造〖HT〗〖JY〗
第三章影视人物形象的创造
第四章几篇当代电影表演的论文
下篇教学实践篇
第一章表演基础教学
第二章舞台人物形象的塑造
第三章影视实践与论文撰写
附录一表演理论专著索引
附录二表演〖ZK(〗理论、评论部分文章索引〔1952—1998〕
代跋
后记
摘要与插图
“意念感”也是我们通常说的“表演结果”。这是演员,甚至比较好的演员容易犯的毛病。记得西方一位的电影专家观摩了谢晋导演的《天云山传奇》,在赞扬他的影片时,就提出影片中演员表演存在过于明显的意念感,并为此而感到遗憾。直接表演结果的弊病体现在两方面:其一是演员直接表演人物的性格,仅简单化地突出人物的某一明显外部特征,如刚强就昂挺胸,粗暴就怒目而视等;或简单化而直接地表演人物的情绪,欢乐就手舞足蹈,悲痛就掩面痛哭等。将复杂的人物、复杂的人生简单化、概念化。这一弊病近年来克服的较有成效。其二是演员直接表演人物的情绪,如直接表演欢乐、悲哀、幸福、痛苦等等。而不去深入研究规定情绪与人物关系,不问到底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了什么事情,角色是什么性格,在他内心到底激起的是什么样的情感和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