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
  • 详情
  • 评价
  • 联系
  • 推荐
立即购买 分享好友 商城首页 商城分类 切换频道 秒杀活动 购物车
1/5
仿造人类智能(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发展)/走进未知世界图1

仿造人类智能(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发展)/走进未知世界

20IP属地 广东
价格 9.00
发货 广东东莞市
数量
-+
库存 100
商品详情

内容简介

该套书就是向中国广大青少年提供一条通往未知世界的途径,引导他们大胆走进未知世界,并能在人类未知领域有新的更重大的发现。同时引导他们树立对真理,对科学的求真精神和对天文、物理、原子、生命等未知领域的刻苦追求精神,培养起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这套丛书从自然科学的角度,向广大青少年展示一个全新的视野——宇宙的奥秘、海洋的神奇、环境的变化、生命的奇幻、物质世界的多彩、微观领域的裂变……弘扬科教兴国的精神。 本丛书以精品意识为导向,面向广大青少年读者精心创作;注重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的统一,图文并茂;写作中始终贯彻丛书的主题思想,注意引导读者发现未知世界,培养创新能力;语言通俗易懂,雅俗共赏。

目录


上篇·机器人
机器人的起源
机器人的构成
机器人的家族
型机器人
机器人的未来
下篇·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概念
人工智能的研究途径与方法
人工智能的分支领域
人工智能的基本技术
人工智能的发展概况
人工智能在交通、家居、楼宇方面的应用
智能机器人

摘要与插图

书摘 脑神经外科手术辅助机器人主要由手术规划和辅助手术两大部分组成。手术规划是以计算机图形学为基础,以CT、MRI、血管造影等影像学技术为主要手段获取医疗图像,并对这些图像进行处理和三维模型重建,在手术前获得病人病灶点及周围组织的三维立体图像,构成一个“虚拟病人”,通过虚拟现实技术的各种仿真及交互方法,医生可以反复对病人进行虚拟手术,确定最佳的手术方案。辅助手术操作是在规划完成后,规划的手术方案的技术参数将从规划系统传送给机器人控制器,通过映射测量和映射算法将图形空间的规划参数变换到机器人操作空间,机器人按预定的手术方案完成指定的辅助手术操作。 目前脑神经外科手术的发展趋势是追求安全、微创和精确,使用机器人进行立体定向脑神经外科手术能够满足这些要求,并且在微创方面获得了传统治疗方法不可比拟的良好效果。在使用机器人系统之前,国内外普遍使用的是有框架脑立体定向手术,即在患者的颅骨上固定一个金属框架并拍摄CT片。医生通过CT片来确定病灶在这全框架(也就是一个坐标系)中的具体位置并决定手术的位置。手术时在病人颅骨上钻一个小孔,将手术器械通过探针导管插入病人脑中,对病灶点进行活检、放疗、切除等手术操作。 采用机器人进行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手术时,机器人可以在手术时自动计算出开颅位置和方向,并精确控制探针插入的深度。用机器人辅助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手术,不但没有了固定框架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给医生带来的操作不便,而且提高了定位精度和操作的可视性,为患者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手术创伤。目前,我国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和海军总医院已研制出了这种机器人。1997年5月该机器人为病人实施了首例开颅手术,到2000年11月它已为140多位病人实施了这种手术。2000年11月在北京举办了“中美医用机器人临床应用学术交流会”。2000年11月15日上午,美国心外科机器人和中国脑外科机器人分别实施临床手术。四楼的手术室里,来自美国的机器人首先对59岁的患者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这种名叫伊索的机械手臂伸人到胸腔内,随着医生“上、下、左、右”的指令在0.2~1cm的范围内移动,寻找用于搭桥的乳内动脉。美国机械手臂研制公司的副总裁张先生介绍说,传统手术中取乳内动脉要用45min,而利用机械手臂只要15min左右就可以完成。如果不采用这一手术方式,病人会留下一个2
举报
收藏 0
买家评价
正在加载评价详情...
联系方式
加关注0

新图书资料发布

VIP会员第2年
资料通过认证
保证金未缴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