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的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第1章至第4章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局域网技术、Internet的历史、Internet的基本理论及其相关技术和应用。第5章至第12章重点介绍了WWW、E-mail、FTP、BBS、Telnet、网上信息搜索、运用FrontPage制作网页,以及一些网页美化和动态网页制作工具。 本书既可作为开设Internet应用基础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学习计算机网络知识的参考书。 随着Internet(因特网)在我们国家的迅速发展和普及, 迫切需要在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中加入Internet方面的知识和内容, 让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和Internet有一个较完整的了解, 本书就是为此目的而编写的. 本书的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第1章至第4章为第一部分, 这部分内容概念性和理论性较强, 包括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局域网技术.Internet的历史.Internet的基本理论及其相关技术和应用.这些内容在普通的计算机网络类的教科书中都需要较大的篇幅来讲授, 本书中加以浓缩和精简, 试图给读者一些基本的轮廓和概念.第5章至第12章为第二部分, 这部分内容实用性较强, 重点介绍了WWW.E-mail.FTP.BBS.Telnet.网上信息搜索.运用FrontPage制作网页, 以及一些网页美化和动态网页制作工具.由于内容较多, 本书力争将每一种Internet服务中要.用的部分介绍给读者. 在本书的使用上, 建议读者可先不学习前面第一部分中概念性强的内容, 而是先从第5章开始, 直接学习实用性强的内容.学完第二部分后, 再视具体情况有选择地学习第一部分的内容, 这样有助于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学过程中, 对第一部分内容的学习, 建议适当降低对文.商类学生的要求, 对理工科学生的要求则可以稍高. 本书由郭伟刚任主编, 宋亦兵.骆懿玲任副主编.其中第1.2.4章由宋亦兵编写, 第3.10.11.12章由郭伟刚编写, 第5.6. 7.8.9章由骆懿玲编写.参加本书编写和习题资料收集的还有廖小梅.唐雄高等.在集体讨论.修改的基础上, 全书由郭伟刚统编定稿.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 加之技术的飞速发展, 难免有错误.不当之处, 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02年1月
目录
第1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 1. 1 计算机网络概述 1. 1. 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1. 1. 2 计算机网络的用途 1. 2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1. 2. 1 网络硬件 1. 2. 2 网络软件 1. 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 3. 1 控网络交换技术方式分类 1. 3. 2 按网络的拓扑结构分类 1. 3. 3 按网络覆盖的地理范围分类 1. 4 开放系统互联(OSI)参考模型 1. 5 有关网络性能的术语 1. 6 网络信息格式 第2章 局域网技术概述 2. 1 局域网的分类 2. 2 局域网的发展过程 2. 3 局域网常见结构 2. 4 局域网中的传输介质 2. 5 局域网设备 2. 5. 1 网卡 2. 5. 2 中继器 2. 5. 3 集线器 2. 5. 4 网桥 2. 5. 5 局域网交换机 2. 5. 6 路由器 2. 6 新型局域网技术介绍 2. 6. 1 千兆位以太网技术 2. 6. 2 无线局域网技术 2. 6. 3 万兆位以太网简介 2. 7 网络操作系统 2. 7. 1 UNLX 2. 7. 2 NetWare 2. 7. 3 Windows NT 2. 7. 4 Windows 2000 2. 7. 5 Linux 2. 8 如何组建局域网 第3章 Internet概述 3. 1 Internet的产生与发展 3. 1. 1 Internet的发展历史 3. 1. 2 Internet的未来 3. 2 Internet在中国 3. 3 Internet的应用 3. 3. 1 Internet提供的服务 3. 3. 2 Internet的应用领域 3. 4 Internet对社会的影响 3. 4. 1 网络化对社会的影响 3. 4. 2 网络发展给社会提出的难题 3. 4. 3 对策和措施 第4章 Internet技术基础 4. 1 广域网技术概述 4. 1. 1 概述 4. 1. 2 广域网设备 4. 2 Internet的构成及工作方式 4. 3 Internet协议 4. 3. 1 Internet协议(IP) 4. 3. 2 地址解析协议(ARP) 4. 3. 3 Internet路由选择 4. 3. 4 互联网络控制消息协议(ICMP) 4. 3. 5 传输控制协议(TCP) 4. 3. 6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4. 3. 7 互联网协议中的应用层协议 4. 4 域名系统(DNS) 4. 4. 1 Internet的域名 4. 4. 2 中文域名 4. 4. 3 网络实名 4. 5 接入Internet 4. 5. 1 Internet用户类型 4. 5. 2 专线接入与拨号接入方式 4. 6 Internet接入技术 4. 6. 1 MODEM接入 4. 6. 2 ISDN接入 4. 6. 3 ADSL接入 4. 6. 4 Cable MODEM接入 4. 6. 5 DDN接入 4. 6. 6 无线接入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