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
  • 详情
  • 评价
  • 联系
  • 推荐
立即购买 分享好友 商城首页 商城分类 切换频道 秒杀活动 购物车
1/5
南侨回忆录图1

南侨回忆录

30IP属地 广东
价格 68.00
发货 广东东莞市
数量
-+
库存 100
商品详情

内容简介

  《南侨回忆录》于1946年初版,1979年后多次再版。这是陈嘉庚先生于1943年至1945年躲避日寇、在印尼避难时所写的回忆录,他在没有任何资料可供参考的情况下,凭着惊人的记忆力,以真诚质朴的笔调,详尽地描述了自己四十多年的人生经历,记录了南洋华侨为襄助祖国抗战而做出的贡献,并陈述了他为发展教育和社会进步所进行的种种艰苦卓绝的奋斗。书中所记叙的事实,都是他亲身经历的历史。身处南洋,心向中国,是抗日战争艰苦卓绝的日子,他领导南洋侨界筹款,,并动员南洋侨界参与抗日运动。1940 年,率侨团返国,不辞舟车劳顿,奔走于南北各地慰劳考察,并访问了共产党治理的延安,认为延安“勤劳诚朴,忠勇奉公,务以利民福国为前提,并实行民主化,在收复区诸乡村,推广实施,与民众辛苦协作,同仇敌忾,奠胜利维新之基础”。他为抗战奔走呼号,为胜利竭尽全力,所作所为,正印证了他“毕生以诚信勤俭办教育,为社会服务”的崇高信念。

目录

南侨回忆录 

南侨回忆录弁言 

 一 印赠验方新编 

 二 登报征求良方 

 三 世界书局代印医书 

 四 自印医书未遂 

 五 与满清脱离 

 六 闽省光复与南洋华侨 

 七 创办集美小学校 

 八 县立小学校之腐化 

 九 闽垣师范学校 

 一○ 填池为校址 

 一一 筹赈天津水灾 

 一二 创办集美师范及中学 

 一三 师范生按县分配 

 一四次更动 

 一五 集校第二次更动 

 一六 师范中学师资之困难 

 一七 集校第三次更动 

 一八 集校安定 

 一九 添办水产航海学校 

 二○ 添办农林学校 

 二一 添办女师范幼稚师范及商科 

 二二 补助小学校 

 二三 反对厦门开彩票 

 二四 倡办厦门大学 

 二五 演武场校址之经营 

 二六 厦大假集美开幕 

 二七 厦大校长更动 

 二八次募捐无效 

 二九 厦大第二次募捐无效 

 三○ 厦大第三次募捐无效 

 三一 募捐理想之失败 

 三二 集美厦大之支持 

 三三 厦大献与政府 

 三四 参加捐办星洲大学 

 三五 英政府自办星洲大学 

 三六 南侨中学校之兴设 

 三七 南洋各属之华侨教育 

 三八 南洋教育之弊端 

 三九 济案筹赈会 

 四○ 胶款诉讼案 

 四一 公时纪念像 

 四二 鸦片与黑奴 

 四三 马来亚稻田与华侨 

 四四 伍朝枢遇刺 

 四五 之意义 

 四六 决定拥护中央 

 四七 新加坡华侨中学新校舍之建筑 

 四八 许案与叶渊 

 四九 许案之结局 

 五○ 广西与华侨 

 五一 改良华侨丧仪 

 五二 “九 一八”与南洋之 

 五三 闽南水灾捐 

 五四 闽省禁止师范学校 

 五五 闽建设厅才难 

 五六 汪精卫小孩弄火 

 五七 对王正廷之劝告 

 五八 满清衣冠之遗留 

 五九 妇女服装应改善 

 六○ 跳舞营业之毒害 

 六一 南侨救次 

 六二 救乡运动第二次 

 六三 救乡运动第三次 

 六四 救乡运动失败之原因 

 六五 助款兴集校 

 六六 回国就学须注意 

 六七 反对西南异动 

 六八 购机寿蒋会 

 六九 七七抗战侨民大会 

 七○ 新加坡筹赈会成立 

 七一 闽侨宜多捐 

 七二 侨生与祖国 

 七三 马来亚筹赈会议 

 七四 虚荣终失败 

 七五 劝募救国公债 

 七六 闽代表来洋筹款 

 七七 筹备南侨总会 

 七八 南侨总会成立 

 七九 冯君明见 

 八○ 提案攻汪贼 

 八一 日本抗议荷属义捐 

 八二 南侨总会任务 

 八三 闽省府来募公债 

 八四 武汉合唱团南来募捐 

 八五 华北汉奸来电 

 八六 补助宣传抗敌之上海神州日报 

 八七 救济罢工反日之铁矿工人 

 

摘要与插图

二四倡办厦门大学
  民国八年夏余回梓,念邻省如广东江苏公私大学林立,医学校亦不少,闽省千余万人,公私立大学未有一所,不但专门人才短少,而中等教师亦无处可造就.乃决意倡办厦门大学,认捐开办费一百万元,做两年开销,复认捐经常费三百万元,做十二年支出,每年二十五万元.并拟于开办两年后,略具规模时,即向南洋富侨募捐巨款.窃度闽侨在南洋资财千万元,及数百万元者有许多人,至于数十万元者更屈指难数,欲募数百万元基金,或年募三几十万元经费,料无难事.而校址问题乃创办要;校址当以厦门为,而厦门地方尤以演武场附近山麓,背山面海,坐北向南,风景秀美,地场广大.唯除演武场外,公私坟墓密如鱼鳞.厦门虽居闽省南方,然与南洋关系密切,而南洋侨胞子弟多住厦门附近,以此而言,则厦门乃居适中地位,将来学生众多,大学地址必须广大,备以后之扩充.然政府未必肯给全场地址,故拟向政府请求拨演武场四分之一为校址,乃在厦门开会发表此事.
  二五演武场校址之经营
  政府既许拨演武场四分一为大学校址,乃托上海美国技师绘校舍图.其图式每三座做品字形,谓必须如此方不失美观,极力如是主张.然余则不赞成品字形校舍,以其多占演武场地位,妨碍将来运动会或纪念日大会之用,故将图中品字形改为一字形,中座背倚五老山,南向南太武高峰.民十年五月九日国耻纪念日奠基.左右近处及后方坞墓石块不少,大者高十余尺,围数十尺,余乃命石工开取做校舍基址及筑墙之需,不但坚固且亦美观.而墓主多人来交涉,谓该石风水天成,各有名称云云,迷信之深难以言喻.余则婉言解释,至不得已则暂停工以顺其意,迨彼去后立再动工,因石众多,两三天大半都已破坏,虽再来交涉亦莫可如何,然回去.数月后拟再建其他校舍,不得不迁移坞墓,为屋址,乃将演武场后诸公私冢墓,立碑标明,限日迁移,并在厦门登各日报,如不自动迁移,本大学则为代迁,并规定津贴迁移费.且在数里外之山腰买一段空地,备作移葬地位.从此顺序进行,依限自迁或代迁,绝不致再发生交涉,或其他事故矣.演武场地界面积约二百亩,下系沙质,雨季不湿,平坦坚实,细草如毡.北负高山,南向洋海,西近厦港许家村,东系山坡及平地.昔为阅兵场,自厦门与洋人通商,兼作跑马场,后来阅兵与跑马均废,被洋人辟为“哥耳夫”球场,厦大建筑时概已收回.教育事业原无止境,以吾闽及南洋华侨人民之众,将来发展无量,百年树人基本伟大,更不待言,故校界之划定须费远虑.西既迫近乡村,南又临海,此两方面已无扩展可能.北虽高山若开辟车路,建师生住宅,可作许多层级由下而上,清爽美观,至于东向方面,虽多阜陵起伏,然地势不高,全面可以建筑,颇为适宜.计西自许家村东至湖里山炮台,北自五老山,南至海边,统计面积约二千亩,大都为不毛之公共山地,概当归入厦大校界.唯南普陀佛寺或仍留存,或兼作校园,至寺前田地,厦大需用时,则估值收买之.厦门港阔水深,数万吨巨船出入便利,为我国沿海各省之冠.将来闽省铁路通达,矿产农工各业兴盛,厦门必发展为更繁之商埠,为闽赣两省出口.又如造船厂修船厂及大小船坞,亦当林立不亚于沿海他省.凡川走南洋欧美及本国东北洋轮船,出入厦门者概当由厦大门前经过,至于山海风景之秀美,更毋庸多赘.日后如或私人向任何方面购买上节所言校界范围山地,建私人住宅,则当禁止或没收之,以免互相效尤,因私误公也.
  二六厦大假集美开幕
  汪精卫在新加坡原与余相识,民国九年来漳州访陈炯明,余邀到集美参观.回去后来函告予愿任厦门大学校长,余复函应承,其夫人亦来住鼓浪屿.然不久因粤军回粤成功,彼便来函辞职,谓将回粤办政治无暇兼顾.由是厦大乃组筹备委员会,举蔡元培、郭秉文、余日章、胡敦复、汪精卫、黄炎培、叶采真、邓萃英、黄孟圭等为筹备员,在上海开会,举邓翠英为厦
举报
收藏 0
买家评价
正在加载评价详情...
联系方式
加关注0

新图书资料发布

VIP会员第1年
资料通过认证
保证金未缴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