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段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字守常,1889年10月29日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七岁起在乡塾读书,1905年入永平府中学,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1913年冬,以爱国忧国心情东渡日本,就读于东京早稻田大学。1915年当他获悉日本向袁世凯政府提出要全部控制中国的“二十一条”后,起草并向国内寄发《警告全国父老书》,积极参加留日学生总会的爱国斗争。在日本,他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学说。 1916年回国后,积极参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以《青春》一文号召青年“冲决历史之桎梏,涤荡历史之积秽,新造民族之生命,挽回民族之青春”;坚决与把孔子作偶像、维护独裁统治的反动势力展开说理斗争,以历史主义的科学态度抨击把孔子作为偶像的封建礼教道德。
目录
前言
1927年
1928年
1933年
1934年
1935年
1938年
1939年
1941年
1942年
1943年
1947年
1949年
1950年
1951年
1952年
1953年
1956年
1957年
1958年
1959年
1960年
1961车
1962年
1963年
1964年
1965年
1966年
1967年
1969年
1970年
1971年
1972年
1973年
1974年
1975年
1976年
1977年
1978年
1979年
1980年
1981年
1982年
1983年
1984年
1985年
摘要与插图
对人民民主专政思想的贡献 杨纪元, 《河北学刊》1983年第3期的早期革命活动 陈君聪,《济宁师专学报》1983年第3期
论“五四”时期的中西哲学比较及其历史影响 陈卫平,《学术月刊》1983年第3期
农民运动的杰出 陈君聪, 《昭通师专学报》1983年第3期
第一个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先驱者 陈慧道, 《广东省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论文集》,1983年
为同志题词 ,《纪念》1983年4月1日
怎样认识早期思想中的调和论思想 吕明灼, 《文史哲》1983年第4期
从进化史观到唯物史观的转变 邝柏林,《中国哲学史研究》1983年第4期
就义从容甚.大节凛不辱——同志英勇就义的故事裕书,《中学生》1983年第4期
青年运动的先驱 陈君聪, 《历史知识》1983年第4期
红楼感旧录(二):怀念先生 , 《团结报》1983年4月30日
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 韩翼, 《山东师大学报》1983年第5期
在郑州工人夜校 郑国钧口述, 《中州今古》1983年第6期
对袁世凯的认识过程 朱成甲, 《历史研究》1983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