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
  • 详情
  • 评价
  • 联系
  • 推荐
立即购买 分享好友 商城首页 商城分类 切换频道 秒杀活动 购物车
1/5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秦汉卷)图1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秦汉卷)

50IP属地 广东
价格 162.40
发货 广东东莞市
数量
-+
库存 100
商品详情
编 秦代政区
绪言
一、秦代疆域
二、秦代地方行政制度
三、秦代政区研究的学术史
四、研究方法
上篇秦郡研究
章 关中地区诸郡
节 京师地区
第二节 陇右地区
第三节 巴蜀地区
第二章 山东北部诸郡
节 故韩魏河北地区
第二节 故赵地区
第三节 故燕地区
第三章 山东南部诸郡
节 故韩魏河南地区
第二节 故楚淮汉以北地区
第三节 故齐地区
第四章 淮汉以南地区
节 故楚淮汉以南地区
第二节 故百越地区
附章 楚汉之际诸侯疆域
节 十八诸侯封域
第二节 项羽西楚国封域
第三节 楚汉之际诸侯疆域变迁
下篇秦代置县考析
章 秦县数目估测及分布
节 秦县数目估测
第二节 秦县分布
第二章 秦县考证
第二编 西汉政区
绪言
一、研究西汉政区的基本文献
二、西汉政区研究的基本方法
上篇 西汉疆域与政区概述
章 西汉疆域及地方行政制度
节 西汉疆域变迁
第二节 西汉之地方行政制度
一、西汉郡县制度
二、西汉少数民族地区行政制度
三、汉简所见之西汉县乡亭里制度
第二章 西汉郡国建置沿革
节 西汉前期郡国沿革
一、高帝时期郡国沿革
二、孝惠吕后时期郡国沿革
三、文帝时期郡国沿革
四、景帝时期郡国沿革
第二节 汉武帝时期郡国沿革
一、武帝时期郡国沿革简述
二、内郡与诸侯王国之沿革
三、西南夷地区置郡
四、西北地区新置诸郡
五、岭南地区诸郡
六、朝鲜地区四郡
第三节 西汉后期郡国沿革
一、昭宣时期郡国沿革
二、元成时期郡国沿革
三、哀平时期郡国沿革
下篇 西汉郡国沿革考证
凡例
章 司隶部地区郡县沿革
节 京兆尹(渭南郡)、左冯翊(河上郡)、右扶风(中地郡)(附:隐形郡——太常“郡”)、弘农郡沿革
第二节 河内郡沿革
第三节 河东郡沿革
第四节 河南郡沿革
第二章 豫州刺史部地区郡县沿革
节 颍川郡(前韩国)沿革
第二节 汝南郡(国)沿革
第三节 沛郡沿革
第四节 梁国(砀郡、后吕国)沿革
第三章 兖州刺史部地区郡县沿革
节 淮阳郡(国)沿革
第二节 东郡沿革
第三节 陈留郡(后济川郡(国)、济阳国)沿革
第四节 济阴郡(国)(定陶国)沿革
第五节 山阳郡(国)(昌邑国)沿革
第六节 东平国(郡)(济东国、大河郡)沿革
第七节 城阳国(郡)沿革
第八节 泰山郡(附:济北国)沿革
第四章 青州刺史部地区郡县沿革
节 平原郡沿革
第二节 济南郡(国)(博阳郡、前吕国、前济川国)沿革
第三节 齐郡(国)(临淄郡)、千乘郡、甾川国沿革
第四节 胶东国(郡)、东莱郡沿革
第五节 高密国(胶西郡(国))、北海郡沿革
第五章 徐州刺史部地区郡县沿革
节 东海郡、泗水国沿革
第二节 琅邪郡(国)沿革
第三节 临淮郡沿革
第四节 广陵国(郡)(东阳郡、荆国、吴国、江都国)沿革
第五节 楚国(彭城郡)沿革
第六节 鲁国(薛郡)沿革
……
第三编 东汉政区
附篇 新莽东汉易代之际割据政势力范围考述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周振鹤,1941年生,1959-1963就读于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矿治系;1978年考入复旦大学读研究生,师从谭其骧院士,1983年获历史学博士学位,为我国首批两名文科博士之一。现任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兼职有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行政区划与地名学会行政区划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擅长政区地理、文化地理、地方制度史、近代新闻史、以及文化语言学、语言接触史的研究。
李晓杰,一九六五年十二月生于河北省唐山市。一九八八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一九八八年至一九九一年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保管部工作,任助理馆员。一九九六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获历史学博士学位。二〇〇一年至二〇〇二年度为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二〇〇三年至二〇〇四年度任大阪大学文学部COE研究员。现为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历史政治地理、水经注、中国古代史及近代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的研究。著有《东汉政区地理》(一九九九年)、《体国经野——历代行政区划》(二〇〇四年)、《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先秦卷》(二〇〇九年)、《疆域与政区》(二〇一一年)、《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五代十国卷》(二〇一四年)等。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张莉,1983年生,安徽无为人,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博士生。主要研究领域为秦汉政区地理、唐代历史地理。,周振鹤、李晓杰、张莉著的这本《中国行政区划通史(秦汉卷上下)(精)》研究自先秦至民国时期的中国行政区划变迁史。这一研究不仅是传统的关于历时政区沿革的考证(纵向),而且对同一年代各政区并存的面貌作出复原(横向),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相关的复原以详细至逐年为尺度。全书在总论外,分为十三卷,依次是先秦卷、秦汉卷、三国两晋南朝卷、十六国北朝卷、隋代卷、唐代卷、五代十国卷、宋西夏卷、辽金卷、元代卷、明代卷、清代卷及中华民国卷。在掌握传世与出土历史文献的基础上,本书充分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力求优选可能地反映历史真实。全书以重建政区变迁序列、复原政区变迁面貌为主要内容,而由于历史时期中国行政区划的变化很大,在正式政区以外又有准政区的形式存在,加之政区层级、幅员及边界在不同时期的变迁程度不一,冈此各卷又独立成书,其考证过程和编写结构有各自的侧重点。本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靠前部学术意义上的行政区划变迁通史。各卷作者在相关领域有长期的学术积累,全书的写作也倾注了十余年之功,希望能成为中国行政区划变迁史研究的重要参考著作。,

定价:为出版社全国统一定价;

文轩价:为商品的销售价,是您最终决定是否购买商品的依据;受系统缓存影响,最终价格以商品放入购物车后显示的价格为准;

举报
收藏 0
买家评价
正在加载评价详情...
联系方式
加关注0

新图书资料发布

VIP会员第1年
资料通过认证
保证金未缴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