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题缘起
二、选题意义
三、研究思路
四、研究方法
章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新视域
节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基本内涵
一、实践是人与自然分合之桥梁
二、实践消弭主体与客体之分立
三、实践奠定社会与个人统一之基础
四、实践构建现实与理想之通途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方法论意义
一、实践是思维之起点和归宿
二、个人与社会相统一的价值取向
三、关系性思维路径
四、过程性思维路径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再审视
一、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研究的评析
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解读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理论依据
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思想
一、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评价的思想
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标准的思想
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原则的思想
第二节 列宁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思想
一、关于坚持评价客观性的思想
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评价的思想
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标准的思想
四、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原则的思想
第三节 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思想
一、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评价的思想
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主体的思想
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标准的思想
第四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思想
一、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主体的思想
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标准的思想
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原则的思想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之历史考察
节 中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思想与实践
一、突出社会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思想与实践
二、突出个人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思想与实践
第二节 西方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思想与实践
一、突出社会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思想和实践
二、突出个人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思想和实践
三、西方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中社会与个人结合的思想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之本质
节 现有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本质评析
一、对思想政治教育评价认识论观点的评析
二、对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价值论观点的评析
三、两种观点的联系与区别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本质与功能
一、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本质
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功能
三、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本质特征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之问题审视
节 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社会本位主导之问题表现
一、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目标片面化
二、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内容狭窄化
三、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标准抽象化
四、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方法单一化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个体本位倾向之问题表现
一、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标准个人价值本原性倾向
二、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主体多元性倾向
三、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目标发展性倾向
四、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方法的人本性倾向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之问题成因
一、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实践中社会本位主导原因解析
二、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实践中个体本位倾向出现原因解析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模式的构建
节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视域下我国现有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模式之评析
一、对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模式研究的评析
二、对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模式实践的评析
三、对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模式评析的启示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模式构建之前提
一、明确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模式的构建基点
二、确定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模式的构建原则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模式构建之关键
一、制定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标准的基本要求
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标准的内容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模式构建之中介
一、选择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模式的载体
二、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方法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张春秀,女,1975年3月出生于山西省广灵县。博士,硕士导师,中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从教21年,多次在省级、校级教学竞赛中获奖,系校级很好主讲教师。近年来研究旨趣主要集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尤其关注评价问题。先后发表17篇学术论文,作者出版著作一部。,本书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视域下观照现存问题,分析问题的表现与成因,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相关思想的发掘,通过对中国传统和西方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思想及实践经验的借鉴,提出构建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模式。本书围绕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存在着社会本位地位受到批判、个体本位呼声日甚却前途不明朗的问题进行探索,尝试能在理论研究上有所突破,在实践中获得实质性进展,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功能。,
定价:为出版社全国统一定价;
文轩价:为商品的销售价,是您最终决定是否购买商品的依据;受系统缓存影响,最终价格以商品放入购物车后显示的价格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