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Chapter 1
数字图书馆概论 1
1.1 图书馆的发展简史 2
1.2 数字图书馆的概念 2
1.3 数字图书馆的发展 4
1.3.1 早期的数字图书馆 4
1.3.2 20世纪前后的数字图书馆 6
1.4 数字图书馆管理系统 12
1.4.1 仓储管理系统 12
1.4.2 基础设施、虚拟研究环境和生态系统 15
1.4.3 当代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 16
1.5 数字图书馆属性演变过程 24
1.5.1 传统业务自动化升级改造阶段 24
1.5.2 数字资源的大规模建设阶段 25
1.5.3 以用户为中心的知识服务阶段 25
1.6 数字图书馆的特点 26
1.6.1 从封闭空间到开放的云服务 26
1.6.2 从纸本书到多媒体的有序数字化存储 26
1.6.3 从借阅柜台到远程互动服务 27
1.6.4 从书架到语义网 27
1.7 数字图书馆的作用 27
1.8 数字图书馆面临的环境变化 28
1.8.1 政策环境 28
1.8.2 周边产业环境 30
1.8.3 技术环境 34
第2章 Chapter 2
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建设与新型服务 37
2.1 数字资源的建设与管理 38
2.1.1 找准定位,把握平衡 38
2.1.2 持续更新,保证质量 40
2.1.3 互联互通,内外有别 40
2.2 数字化服务的新趋势 43
2.2.1 借助互动技术,不断提升服务的主动性 43
2.2.2 多管齐下,全方位推动个性化服务 44
2.2.3 融合社会化网络,聚集更多服务外援 45
2.2.4 紧跟移动互联,将服务做到无微不至 46
2.3 具有代表性的数字化服务 46
2.3.1 虚拟咨询服务 47
2.3.2 定题服务 51
2.3.3 数字图书馆对E-Learning的支撑和学习共享空间的营造 55
2.3.4 虚拟研究环境中学科服务的升级与创新 59
第3章 Chapter 3
图书馆、出版社与新兴信息服务商的关系 65
3.1 传统图书馆与出版社的关系 66
3.1.1 图书馆与出版社 66
3.1.2 传统图书馆与出版社的平衡关系 66
3.2 数字化变革引发的关系变化 67
3.2.1 数字化对图书馆和出版业的影响 67
3.2.2 调整中的数字出版与数字图书馆的关系 67
3.3 新兴信息服务商对数字图书馆和数字出版商的影响 69
3.3.1 新兴信息服务商 70
3.3.2 新兴信息服务商对数字图书馆的冲击 70
3.3.3 信息服务商对数字出版的冲击 71
3.4 解决之道 72
3.4.1 协调三方关系 72
3.4.2 技术保障 74
3.4.3 法律保障 75
3.5 数字出版支撑图书馆的转型与和谐关系建立的原则 77
3.5.1 数字图书馆与数字出版的辩证关系 77
3.5.2 数字出版企业为数字图书馆服务的基本原则 79
第4章 Chapter 4
面向数字图书馆的数字出版商务模式 89
4.1 单本销售模式 90
4.1.1 电子图书 90
4.1.2 其他形式 92
4.1.3 国内外成功案例 92
4.2 连续出版物销售模式 96
4.2.1 数字期刊 97
4.2.2 数字报纸 98
4.2.3 国内外成功案例 100
4.3 数据库销售模式 114
4.3.1 条目式数据库 114
4.3.2 学位论文数据库与会议论文数据库 115
4.3.3 电子书库 115
4.3.4 专题数据库 116
4.3.5 国内外成功案例 116
4.4 开放存取 123
4.4.1 开放存取的基本概念 124
4.4.2 开放存取的发展历程 124
4.4.3 开放存取的商务模式 129
4.4.4 开放存取对图书馆的影响 129
4.4.5 开放存取对数字出版模式的颠覆与重建 130
4.4.6 开放存取面临的问题 131
第5章 Chapter 5
数字出版与数字图书馆的技术互鉴与资源服务系统设计 133
5.1 数字出版领域中可供借鉴的重要技术 134
5.1.1 文档技术 134
5.1.2 数字版权保护技术 141
5.1.3 跨平台阅读技术 144
5.1.4 版面理解和智能标引技术 150
5.2 数字图书馆领域中可供借鉴的重要技术 151
5.2.1 语义网 151
5.2.2 本体 154
5.2.3 资源描述框架(RDF) 158
5.2.4 网络本体语言(OWL) 162
5.2.5 信息检索 166
5.2.6 自然语言处理 180
5.2.7 自动文摘 189
5.2.8 云计算 200
5.3 面向图书馆的数字资源服务系统的设计 211
5.3.1 数字图书馆服务模式 211
5.3.2 系统组成与总体结构设计的原则 216
5.3.3 重点子系统设计 218
5.3.4 接口设计 226
5.3.5 数字图书馆的发现服务 228
第6章 Chapter 6
与数字出版相关的数字图书馆标准 231
6.1 数字图书馆标准建设的概况 232
6.2 国际标准的研究情况 233
6.3 我国标准的研究情况 237
6.3.1 “我国数字图书馆标准与规范建设”项目(CDLS) 237
6.3.2 CADLIS技术标准与规范建设简介 240
6.4 资源描述格式标准 242
6.4.1 元数据与元数据标准 242
6.4.2 METS元数据编码术传输标准 245
6.5 互操作标准 255
6.5.1 OAI标准之一:OAI-PMH 256
6.5.2 OAI标准之二:OAI-ORE 263
6.5.3 OpenURL 270
6.5.4 开放式出版发布系统OPDS 276
6.6 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DOI)协议 281
6.6.1 DOI的历史 281
6.6.2 DOI的内容 283
6.6.3 DOI对数字图书馆和出版的影响 286
6.6.4 DOI的局限性与发展前景 287
6.7 信息资源检索协议 288
6.7.1 Z39.50协议 289
6.7.2 过渡性标准――ZING 291
6.7.3 查询与检索的URL/Web 服务(SRU/W) 292
6.7.4 情境查询语言CQL 294
6.7.5 ZeeRex 296
第7章 Chapter 7
出版机构为数字图书馆服务的实操建议 299
7.1 出版机构数字出版机制的建立 300
7.1.1 出版社开展数字出版的瓶颈 300
7.1.2 出版社开展数字出版业务最紧迫的事项 301
7.1.3 出版社该如何建立和健全数字出版机制 302
7.1.4 出版社电子文档收集与管理样例 303
7.2 数字出版的准备工作 309
7.2.1 内容选择与组织 309
7.2.2 电子图书出版制作加工流程 309
7.2.3 排版制作与加工工具 311
7.2.4 元数据加工与MARC编目 312
7.2.5 资源加工原材料合格标准与成品合格标准 320
7.2.6 数字版权保护及出版发行平台的选择 327
7.3 其他资源为数字图书馆服务的准备工作 329
7.3.1 期刊数字出版为数字图书馆服务的准备工作 329
7.3.2 报纸数字出版为数字图书馆服务的准备工作 331
7.3.3 条目式资源库数字出版为数字图书馆服务的准备工作 332
7.3.4 图片数字出版为数字图书馆服务的准备工作 333
7.3.5 数字出版与图书馆采访系统的对接 335
第8章 Chapter 8
反思与展望 337
8.1 数字出版将加大对数字图书馆的支持力度 338
8.2 推动数字图书馆发展的一些深层原因 338
8.3 数字图书馆的发展趋势 340
8.3.1 资源构建社会化和服务交互化 341
8.3.2 知识组织的语义化和关联化 341
8.3.3 知识环境的复杂化和泛在化 342
8.3.4 服务虚拟化和行业融合化 343
8.3.5 公益性与商业化 343
8.4 展望 344
参考文献 345,黄肖俊、吕肖庆等编著的这本《数字出版与数字图书馆》共分8章,内容包括:数字图书馆概论;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建设与新型服务;图书馆、出版社与新兴信息服务商的关系;面向数字图书馆的数字出版商务模式;数字出版与数字图书馆的技术互鉴与资源服务系统设计;与数字出版相关的数字图书馆标准;出版机构为数字图书馆服务的实操建议;反思与展望。,本书系统论述了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历程、性质和特点,重点描述了数字资源建设与管理,以及新兴数字化服务的典型代表和发展趋势;深入分析了数字出版、数字图书馆,以及正在崛起的新型信息服务商三方关系,探讨了能够融合各方利益的解决方案;总结了出版商提供数字资源和服务的各种商务模式,以及在实际工作中的操作建议。本书有选择性地介绍了数字出版和数字图书馆可以相互借鉴的优选技术,侧重讲述了数字图书馆的资源服务系统的设计,以及一些极具参考价值的技术标准。
本书的编写目的是总结和研究数字出版和数字图书馆在新的数字化环境中如何相互支撑、共同发展。, 有史以来,人类从未像现在这样渴望在移动过程中高速地接入互联网,获取信息,办理事务。而很近几年快速发展并日臻成熟的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两大业务将这一梦想得以实现,今天,将两者合二为一的移动互联网(Mobile Internet)跃然潮头,成为了时代的宠儿。仿佛一夜之间,移动咨询、移动娱乐、移动电子商务,移动电子政务的各种应用如同雨后春笋一般涌入我们的视野。移动互联网毫无争议地成为了当今世界发展很快、市场潜力优选、前景很诱人的业务。
出版界与图书馆界也都十分重视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历史机遇。在2011年,即使是一些传统媒体,如《人民日报》、《南方周末》、《财经》、《新世纪》等也纷纷登录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和智能手机等移动阅读终端,开辟了多种新渠道,加深报网融合,力求多方面的推广和传播,缩短数字内容的送达时间,改善用户的阅读体验,场面十分壮观,并有媒体实现了一部分的收入。很多图书馆也开通了手机借阅、短信咨询、掌上阅读等移动服务。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现阶段的移动出版与信息服务还处于发展初期,大多数内容在组织形式上还仅仅是传统媒体的电子复制,无线互联网互动的特点尚未得到发挥,时效性也还有进一步增强的空间。我们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出版业务与图书馆服务将借助移动互联网上升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近年来云计算技术迅速发展。由谷歌、亚马逊等公司引领的云计算技术首先在整个IT行业引发了巨大的变革,之后在更为广泛的信息服务、企业信息化、电子商务等诸多领域广泛应用,影响深远。云计算技术不仅为用户提供了支持更加安全、灵活、强大、自适应的IT基础设施,还提供了全新的IT服模式,即用户能通过网络来租用各种IT资源,如同使用水、电、气一样简单方便,能显著降低用户的系统投资和维护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