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关于张启雄长篇小说《爬过沼泽》《不期而遇》和中短篇小说集《噪音》的文学评论集。这些评论既有熊育群、谢望新等作家和评论家的点评,也有大学教授、专家、学者和在校研究生的评论,还收集了部分读者有见地的评论文章等。
目录
关于长篇小说《爬过沼泽》
底层人物的命运需要作家关怀
在时间的长河中穿越现实的沼泽
——评长篇小说《爬过沼泽》人物拉尾………谢珊珊(005)一部现实主义力作
——评张启雄长篇小说《爬过沼泽》
底层人物的新国民弱点
——《爬过沼泽》中拉尾形象分析…
“弱者”的生存哲学
——评张启雄新作《爬过沼泽》
精神复活的历程
——读张启雄新作《爬过沼泽》
文以载道,彰显人的诗意光辉
——读张启雄长篇小说《爬过沼泽》
从黑暗抵达光明
—▁“拉尾”之漫谈·
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
——张启雄小说《爬过沼泽》之我见
传奇小人物与神奇乡野
—读《爬过沼泽》有感
论“我”及周围人的解构与重塑
—读张启雄长篇小说《爬过沼泽》…
爬行人生的历史纠偏
《爬过沼泽》人物形象解读·
柔弱如水
——《爬过沼泽》主角人物形象分析…
为小人物写一部人生传记
——读《爬过沼泽》
卑微者的生存哲学
读《爬过沼泽》有感
评《爬过沼泽》的三个特点
做自己的摆渡人
【创作谈】
我喜欢书写卑微小人物
——《爬过沼泽》后记
【答记者问】
两种风格,同一源头和目的
关于长篇小说《不期而遇》
中国心理现实主义小说的实验样本·
异化世界的精神狂奔
——读张启雄的《不期而遇》
……
人的焦虑
——张启雄小说片谈·
在荒诞中真实
《噪音》的噪音
张启雄小说的审美特征
——以小说集《噪音》为例
聚焦城市生态环境的之作
熟悉的陌生人
——浅谈《噪音》小说语言的美学情调 ·方守金(191)
【答记者问】
《文采飞扬》节目采访录·
【代跋一】
张启雄小说创作论
【代跋二】
我的三本小说与三次作品研讨会
【附】
张启雄主要作品集
摘要与插图
底层人物的命运需要作家关怀
熊育群
首先祝贺张启雄,又出版了一部长篇小说《爬过沼泽》。我上次参加了他的长篇小说《不期而遇》研讨会,我觉得这一部比上一部要好得多。今天研讨张启雄的小说创作,这种研讨气氛难得。张启雄是我们文学院的签约作家,我认真地看了他这部《爬过沼泽》,他的写作认真,一直在向大师学不期而遇》有卡夫卡的味道,现在又向余华致敬,这种努力值得肯定。
张启雄是一位关注现实、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家。这本书的主人公拉尾是一个小的人物,这种底层写作体现了张启雄的一种情怀,这个人物出现,恰恰与当前的生活十分吻合。刚刚召开的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需要关注弱势群体,作家需要表现底层社会、底层人物的命运。当然,如果将这部小说仅仅理解为表现底层生活现状,我觉得那小看张启雄了,他这部小说其实是对我们这个时代道德问题的一种反思。刚才凤群教授提到辛格的《傻瓜吉姆佩尔》,辛格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寻找自己个的时代”,我们这个时代更是一个登峰造极的时代。傻瓜吉姆佩尔他固然傻,但是不痛苦。拉尾也是一个孤儿,拉尾这个形象遭遇的困境,反映出了我们这个时代的信仰、道德等方面的问题。有人是喜欢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这部小说实质上是一种道德的思考,表达一种理想,这是我们这个时代需要的。拉尾从他道德的坚守中体现出了作品的价值。
这是从意义方面来说的。
个方面从写作本身来讲,张启雄借鉴了几类作家的几种写作方式,我觉得他这本书是向余华致敬的写作。《活着》表现的是一种命运感,一种不可战胜的命运。但张启雄小说的命运感没有宿命感。主人公拉尾一次又一次受挫,照样生活下去,他不管成败,接着继续干,那么多年,是被人嘲笑,但他从来不放弃,这方面写得漂亮。《爬过沼泽》也可以说是一种成长类型的小说,小说的线时间处理,如果能打乱,也许能更好地体现现代。
拉尾这个人物的塑造还是蛮的,拉尾不是傻,其实是善。张启雄以傻来写善是很有创意很深刻的。拉尾的善,与人物个、人结合,与命运结合,都是很有匠心的。其他几个人物写得也生动,真实,只是吕沙尘呀、豆皮良呀,弱了一些,鬼头马变成了一种符号。
如果要说意见建议,是小说要有节奏感。另外,不要把什么东西都说透了,要让人家去猜测,不要所有事情都要去交代,这个问题在以后写作时多加注意之,我对启雄的写作是充满期待的。
(作者为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广东省文学院院长。本文是2017年11月18日在张启雄长篇小说《爬过沼泽》研讨会上的讲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