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医学神经科学》由武汉大学编写,要由四门学科的相关内容整合而成括神经解剖、神经生理、理生理、学,分别从结构能、机制、疾病等方面介绍人体神经系统,此外还涉及神经发育、神经药理、心理行为等内容。教材编写顺序遵循"从结构能""从生理状态到病理状态""从理论到实验再到临床"的原则,以中枢神经结构能为主线,穿插介绍病理生理机制,辅以临床病例作为知识回顾与应用,注重知识的系统和连贯。
目录
绪论一、医学神经科学的质与任务/1二、医学神经科学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1三、医学神经科学的起源与发展/2章 神经系统的结能基础节 神经元的结构与基能活动/ 4一、神经元的基本结构组成/5二、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7节 神经胶质细胞/ 12一、中枢神经系统的胶质细胞/ 12二、周围神经系统的胶质细胞 /14第三节 神经纤维与神经末梢 /15一、有髓神经纤维/ 15二、无髓神经纤维 /16三、神经纤维能 /16四、神经末梢 /18第四节 的基本规律/ 20一、反射的中枢整合 /20二、中枢神经元之间的/ 21第五节 神经系统的发生/ 23一、神经管及神经嵴的发生及早期分化/ 24二、脊髓的发生 25三、脑的发生/ 26四、周围神经系统的发生 /27章 神经系能调控的分子基础节 神经递质和受体/ 29一、神经递质/ 29医学神经科学二、受体 /30三、主要的传出(外周)神经递质和受体/33四、主要的中枢神经递质及受体/ 38节 神经系统的分子靶标/ 49一、神经递质合成和代谢调控/ 49二、受体激动药和拮抗药/ 50三、传出神经系统常见/ 51附:有机磷酸酯类中毒及解救/52附:去甲肾上腺素/54四、中枢神经系统常见分类/ 55附:拟多巴胺药——左旋多巴/56第三章 脊髓节 脊髓的结构/ 58一、位置和外形/ 58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60节 脊髓能/ 67一、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67二、脊髓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69三、脊髓的损伤和临床表现 /69第四章 脑干节 脑干外形/ 71一、脑干的腹侧面 /71二、脑干的背侧面/ 72三、第四脑室 73节 脑干的核团和纤维束 75一、脑神经核/ 75二、非脑神经核 /80三、长纤维束/ 85第三节 脑干网状结构 /86一、网状结构的主要核团/ 87二、网状结构的主能 /87第四节 脑干的代表横断面/ 89第五节 脑干代表损伤及临床表现/ 90一、延髓内侧综合征/ 91二、延髓外侧综合征 /91三、脑桥基底部综合征 /91四、脑桥背侧部综合征 /91五、韦伯综合征 /92六、贝内迪克特综合征/ 92第五章 小脑节 小脑的结构能/ 93一、位置和外形 /93二、组织结构/ 95节 小脑的纤维联系能/ 98一、前庭小脑/ 98二、脊髓小脑/ 98三、大脑小脑/ 99第三节 小脑的相关病变 101一、绒球小结叶综合征/101二、前叶综合征/101三、后叶综合征/101第六章 间脑节 背侧丘脑/ 103一、背侧丘脑的结构/103二、背侧丘脑的纤维联系能/106三、与背侧丘脑相关的疾病/106节 后丘脑 /107第三节 上丘脑 /107第四节 底丘脑 /108第五节 下丘脑 /109一、下丘脑的内部结构/109二、下丘脑的纤维联系/111三、下丘脑能/113第七章 端脑节 端脑的外形/ 115一、端脑的外部形态/115医学神经科学二、端脑的主要沟和裂/115三、端脑的分叶/115四、端脑各叶的沟和回/117节 端脑的内部结构 /118一、大脑皮质/118二、基底核/120三、大脑半球的髓质/122四、侧脑室/123第三节 大脑皮质能定位/ 125第四节 边缘系统/ 127一、边缘系统的组成成分/127二、边缘系统的纤维联系/129三、边缘系统能/130第五节 基底前脑和嗅脑/ 131一、基底前脑/131二、嗅脑/131第八章 中枢神经系统的能节 脑电活动以及睡眠与觉醒/ 132一、脑电活动/132二、睡眠和觉醒/135节 学忆/ 143一、学式/143二、记忆的形式/144三、人类的记忆过程和遗忘/145四、学忆的机制/146第三节 语言/ 150一、大脑的优势半球和一侧优势/150二、大脑皮质的语言中枢/150第四节 神经系统对本能行为和情绪的调节 /152一、本能行为/152二、情绪/154三、动机和成瘾/156第五节 认知障碍/ 156一、认知障碍的临床表现/156二、认知障碍的原因、机制及对机体的影响/157三、阿尔茨海默病/158第九章 中枢神经系统的被膜、血管与脑脊液循环节 脑和脊髓的被膜 160一、脊髓的被膜/160二、脑的被膜/161三、脑膜和脊膜的临床应用/163节 脑和脊髓的血管 164一、脑的血液循环/164二、脊髓的血管/172第三节 脑室系统和脑脊液/ 173一、脑室系统/174二、脉络丛/175三、脑脊液/175四、脑脊液的临床应用/177第四节 脑屏障 /178第十章 特殊感觉节 概述 /180一、感受器和感觉器官/180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180节 视觉/ 182一、眼的组织结构/182二、眼的折光系统及其调节/191三、眼的感光换能/194四、颜色视觉及其产生机制/197五、与视觉有关的若干生理现象/198第三节 听觉/ 199一、外耳的结构能/200二、中耳的结构能/200三、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202四、内耳的结构能/202五、听神经动作电位/210第四节衡感觉 211一、前庭器官的感受装置和适宜刺激/211二、前庭反应和眼震颤/213第五节 嗅觉和味觉 214一、嗅觉感受器和嗅觉的一般质/214医学神经科学二、味觉感受器和味觉的一般质/215三、嗅觉和味觉的中枢分析/216第十一章 感觉传导通路节 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217一、躯干和四肢的意识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217二、躯干和四肢的非意识本体感觉传导通路/219节 痛温觉、粗触觉和压觉传导通路/220一、躯干和四肢痛温觉、粗触觉和压觉传导通路/220二、头面部痛温觉和触压觉传导通路/220第三节 视觉传导通路和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221一、视觉传导通路/221二、瞳孔对光反射/223第四节 听觉传导通路/ 223第五节衡觉传导通路/ 224第六节 内脏感觉传导通路 226一、一般内脏感觉传导通路/226二、特殊内脏感觉传导通路/227第十二章 运动传导通路节 躯体运动传导通路 /229一、锥体系/229二、锥体外系/234节 内脏运动传导通路 237一、一般内脏运动传导通路/237二、特殊内脏运动传导通路/238参考文献/239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 /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