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格局背景下科技资源配置及创新体系构建

价格 58.00对比
发货 广东东莞市
销量 暂无
评价 已有 0 条评价
人气 已有 0 人关注
数量
+-
库存100
 
联系方式
加关注0

新书科技

VIP   VIP会员第2年
资料未认证
保证金未缴纳

内容简介

本书从新发展格局入手,在阐释科技资源配置相关理论基础上,对科技人力资源、科技金融资源、科技基础设施资源行了较实的研究,并科技资源投入产出、科技成果转化、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创新体系构建等方行了深入论证。

目录

前言/pan>

章新发展格局与科技创新/pan>

节新发展格局内涵研究/pan>

新发展格局对科技创新发展的时代要求/9

章科技资源配置的理论阐释/2pan>

节科技资源及其配置的内涵研究/2pan>

节科技资源配置的相关理论基础/24

第三章科技人力资源配置管理研究/29

节科技人力资源内涵界定及分类/29

节科技人力资源配置理论概述/34

第三节科技人力资源配置机制研究/42

第四章科技金融资源相关理论及推动创新的机理分析/48

节科技金融资源内涵及构成/48

节科技金融科技创新的作用机理分析/60

第五章科技基础设施资源配置研究/7pan>

节科技基础设施资源界定及分类/7pan>

节科技基础设施资源对科技创新的作用/78

第三节 科技基础设施资源配置现状及相关分析/87

第六章科技投入产出与科技成果转化研究/94

节科技投入产出现状与效率研究/94

节科技成果转化的内涵与现状分析/100

第三节科技成果转化模式与机制/104

第七章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研究及影响要素分析/113

节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研究/113

节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影响因素分析/117

第三节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分析方法研究/120

第八章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提升策略/124

节稳步扩大科技资源配置规模/124

节调整优化科技资源配置结构/127

第三节营造有利于科技资源配置的环境/138

第九章构建新发展格局下的创新体系/146

节创新体系内涵能研究/146

节创新体系的理论与结构研究/154

第三节创新体系空间特征与类型/170

第四节区域创新体系的理论探讨/185

第五节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重大意义及完善路径/196

参考文献/21pan>

摘要与插图

章新发展格局与科技创新

节新发展格局内涵研究

一、新发展格局的提出背景

2020514日,在会会议上,提出了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双循环相互的新发展格局,自此以后,新发展格局日益成为经济社会领域的热词。值得注意的是,新发展格局这一范畴是提出,但却不是一个临时创造的概念,从时间维度来看,其同时具有历史接续和未来指导的双重特征;从空间维度来看,之所以选择在这个时间节点提出新发展格局是因为国内外发展环境的深刻变化。

(一)新发展格局历史溯源

发展离不开循环,好比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众所周知,现代社会下任何一个经济体发展都离不开国内国外的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两类循环,前者是经济体展之根本,后者则为经济体升级提供重要助力。经济发展内驱力使得依赖国内循环或国外循环的案例几不可见,更多的是根据不同发展阶段、条件、基础对两者施以不同重视程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多年来,我国对国内两类循环的战略侧重可粗略划分为三个阶段。

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改革开放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发展所面对的基础条件是经济落后、工业基础薄弱、农业凋敝,人民群众温饱问题尚没有解决。与此同时,作为新成立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要面对来自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封锁、禁运、冻结,对外贸易、技术、吸引外资都受到极大限制,是朝鲜战争的爆发使得国家问题日益紧迫,利用外循环的路径基本被堵塞。在此情况下,我国只能将战略放在构建国内循环体系上以我国工业大发展,是国防工业大发展,与此同时有限度地利用国外循环(主要指苏联)。个五年计划实施,是“156项工程的竣工投产,使得我国迅速、集中、、系统的建立起门类齐全的工业基础,完成了以大工业为基础的国民经济体系的根本改组。从1949年到1978年,我国工业化迅速提高,重工业产值在工农产值中占比由7.9%提高到42.6%(董志勇、李成明,2020)。197pan>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此后,美、日、英、德等50多个国家先后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打破了西方经济封锁和孤立局面,为改革开放后发展循环战略调整奠定了良好的环境。

2.改革开放党的以前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隆重召开。这次会议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历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改革在农村得到突破,家庭联产责任制的实行和推广变革了原有低效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形式,乡镇企业喷涌发展迅速填补了计划经济时代下来的供给缺口,农业增产、农民增收、需求范围扩大,市场经济开始发挥资源配置作用,国内循环开始加速运转。与此同时,恰逢经济全球加快,为中国介入循环提供了契机。一时之间扩大出口参与经济大循环成为重要的话题,学界还参与大循环的程度或方式展开了一轮激辩(伍山林,2020),偏观点认为参与大循环是我国经济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它可使我国走出二元经济结构导致的两难处境;偏稳健观点则认为要兼顾国内循环和国外循环的双轨联动模式。考虑到我国彼时的要素禀赋、发展阶段、经济条件,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的确立成为题中应有之义,是200pan>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极大激励了我国加大外循环的动力,使得国外循环的地位持续提升,在增长、结构调整和技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研究(江小涓,202pan>)利用中间产品出口比重、外商投资企业出口比重、加工贸易出口比重和对外贸易依存度四个指标变化证实这一时期中国广泛加入全球产业链,并且通过外循环显著提高了业、低收入者收入、技术设备等。与此同时,这一时期中国累计实际利用外资金额达1.14万亿美元,不仅成为全球外资重要的投资目的地,还迅速成长为大出口国,一跃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

……

举报收藏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2021111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