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剖析我国在学术期刊的识别、监测、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面临的问题,主括学术期刊评价理念与方法不能适应学术期刊发展、学术期刊评价思想落后于出版融合概念下的多元化发展态势、科技管理单位和科研绩效评估单位在实践中滥用、误用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和结果、学术期刊片面追求单项和关键评价指标数值而导致的学术不端和出版诚信问题。从情报学研究角度看,可以将其归结为学术信息集合的静态和动态的定量测度问题。基于信息熵理论研究学术期刊在学术信息传播过程中发挥作用的本质规律和机制,建立描述知识系统的信息熵的模型,计算由期刊论文集合构成的知识系统的信息熵间变化的情况,探索从测度学术期刊对知识系统所贡献的“负熵”的角度,构建对学术期刊质量与影行定量评价的新方法。
目录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目标和意义
1.3研究内容
1.4研究思路
第2章 相关研究综述
2.1科技学术期刊传播规律的研究
2.1.1对科技学术期刊传播模式的研究
2.1.2基于引文分析探索科技学术期刊生命周期全过程的研究
2.1.3基于知识扩散理论的期刊信息传播研究
2.1.4数字化时代给学术期刊传播方式带来的变化和相关问题研究
2.2学术期刊评价方法的研究
2.2.1基于同行评议的学术期刊评价办法
2.2.2基于传统计量学的学术期刊评价方法
2.2.3基于替代计量学的学术期刊评价方法
2.2.4期刊评价活动存在的挑战
2.3熵的概念与研究应用
2.3.1热力学熵概念
2.3.2玻尔兹曼熵概念
2.3.3信息熵概念
2.3.4信息熵概念的发展
2.3.5信息熵的应用
2.4本章小结
第3章知识系统信息熵的测度
3.1知识系统信息熵的概念
3.1.1基于信息熵的学术期刊出版研究
3.1.2学术传播的系统属
3.1.3知识系统不确定的构成
3.1.4知识系统信息熵的定义
3.2测度知识系统信息熵的原理
3.2.1构造指标矩阵
3.2.2标准化处理
3.2.3知识系统信息熵数值的计算
3.3以能源领域为样本测度一个知识系统的信息熵
3.3.1数据来源
3.3.2知识系统信息熵数学模型
3.3.3指标计算
3.3.4实证:以能源领域论文为样本
3.4本章小结
第4章 学术期刊对知识系统贡献的测度模型
4.1研究假设和思路
4.1.l研究假设
4.1.2测度思路
4.2学术期刊对相应知识系统的贡献的测度
4.2.1学科分类体系划分
4.2.2各学科高频关键词统计
4.2.3计算各学科领域由期刊论文所构成的知识系统
信息熵的背景量
4.2.4计算被评价期刊缺位状态下对应知识系统
信息熵的虚拟量
4.3测度学术期刊贡献的实证
4.3.1实证测算
4.3.2结果讨论
4.4本章小结
第5章基于信息熵的学术期刊指标评价体系和实证
5.1构建指标体系·
5.1.1准则层构建
5.1.2指标(二级指标)选择和研制
5.1.3原创指标之一:红点指标的研制
5.1.4原创指标之二:竞争压力指标的研制
5.2确定指标的权重
5.2.1专家邀请和调查
5.2.2调查结果的一致检验
5.2.3计算权重
5.3实证:以中国3713种科技类学术期刊作为样本
5.3.1样本的特点
5.3.2采集数据计算各项指标
5.3.3计算期刊加权评分
5.3.4实证结果的讨论
5.4本章小结
第6章结论和讨论
6. 1主要结论
6.2研究成果的适用和比较优势
6.2.1研究成果的适用
6.2.2基于信息熵的期刊评价方法相对于以往方法的比较优势
6.2.3评价指标体系的比较优势
6.3讨论
6.3.1未来研究展望
6.3.2研究成果的应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