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与文化研究(十一辑)

价格 58.00对比
发货 广东东莞市
销量 暂无
评价 已有 0 条评价
人气 已有 15 人关注
数量
+-
库存100
 
联系方式
加关注0

博文图书网

管理员第1年
资料通过认证
保证金未缴纳

内容简介

本书刊发了全国各地高校教师和研究者的论文,内容涉及语言研究、教育教学研究、文学研究、翻译研究和文化研究等领域。所刊文理论基础扎实,观点新颖,代表了我国语言学和文化研究的新热点和科研,也反映了研究者对语言本身、语言教学理论与实践以及中外文化的思考和探索。论文的研究类型主括旨在研究解决课堂教学或与教学相关的一些实际问题的应用研究,但是其研究也带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其研究方法值得广大教师和研究者的广泛借鉴。

目录

语言研究

汉语、维吾尔语植物词汇隐喻的认知对比分析(玉斯英玉素甫俊杰)

日语女用语及别跨界现象剖析(黄余霞)

流行称谓语宝宝的语义演变研究(范丽群)

空缺理论下的汉僧语音对比研究(费燕洪)

抑郁症隐喻在抑郁症诊断中的应用——以《赶走抑郁症的阴霾》为例(郑伟)

计算机英语user-friendly的语用意义和思想内涵研究(胡啸冲)

教育教学研究

英语教学语法体系中的矛盾现象(唐晓东宁强)

沿线四国外语教育规划及启示研究

(鲍昕裴正薇卫婷曼黄舒瑶)

法律英语写作任务复杂度研究

——以法学专业与外语专业学生写作为例(史红丽)

《商务英语本科教学指南》指导下商务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研究

——以《综合商务英语》为例(桂祯)

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商务英语写作课程设计研究(崔春萍胡子亮)

课程思政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究(干昭君)

高职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研究(程晓东)

“1+X”证书VETS等级标准与高职英语课程标准的对比研究(杨红全 刘洋)

POA视域下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模式的探讨(单燕萍陈建丽)

混合学下艺术类大学英语双主式多模态教学模式研究(高艳春)

外语课程思政和大学生中国文化传播能力培养研究(范国文)

综合商务英语混合式金课建设实践探索(何锡梗钟桂玲).

翻译研究

英若诚译者行为批评(杨宁伟)

浅析Monika Motsch《围城》德文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

——以方鸿渐和方遯翁的信件来往为例(余荃)

美术英语汉译探讨(刘壮丽 李 媛)

关联理论下博物馆口译策略研究(陈薪宇 赵霖琳)

文化研究

道象器视域下的国风时尚美学赏析——以《衣尚中国》为例(史亚娟)

晚清贵阳方言俗语及其地方文化内涵(聂志)

敦煌学视域下东亚地区敦煌文献相关研究的展(刘东波)

文学研究

《喧哗与骚动》中的迪尔西与《妈妈戴》中的米兰达的对比研究

(杨晓丽吴方敏)

解读亨利詹姆斯《美国人》中克里斯多夫纽曼的成长(梁文琴)

凡尔赛文学的模因解读(刘梦梦范丽群)

丑是异样之美(韩聪)

解读施林克的小说《朗读者》中的三重悲剧(李莹)

莫言小说中的审丑态审美——以《檀香刑》为例(贺子涵杨宇函)

《天黑前的夏天》中的成长叙事(光新月)

摘要与插图

汉语、维吾尔语植物词汇隐喻的认知对比分析

玉斯英·玉素甫俊杰

(喀什大学中国语言学院,喀什,844008

【摘要】汉语和推吾尔语两种语言中植物词汇隐喻意义的产展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在不同因素下植物词汇的稳喻意义产生了程度上的认细对等或认知差异,从而使汉语、维吾尔语植物词汇隐喻也具有程度上的相同成相似及差异。本文主要用隐喻认知理行了认知对比分析,浅析了产生异同的原因。

【关键词】认知;核物词语;隐喻;对比

一、引言

人类在改变自然界的过程中,对自己周围的万物产生了认知,这种认知过程经历了从陌生到熟悉的复杂过程,我们对一种物质或事件熟悉以后,会在大脑里留下印记,形成感认识,记录这种感认识的便是语言。人类语言初的词汇是名词,在名词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想象力,运用隐喻等认知策略不断扩展,逐步形成了人类的概念系统(许余龙,199238)。词义的形成是人类与客观事物互动的结果,是思维的反映。寅教授认为语言是一种认知活动,是对客观世界认知的结果,语言运用和理解的过程也是认知处理的过程(寅,20077)。

二、汉语、维吾尔语植物词隐喻意义对比

(一)相同

人类生理特征的相同而致使对许多植物的象征意义的认识是相同的,此外和我国其他地区所种植的一些植物的形状、属特征有所相同,加之和其他地区在的文化交流下产生了很多共识文化。共识文化在语言中逐渐凝结为共同的文化语义,共识文化语义使对植物的认识保持一致而在语言中产生相似的隐喻。

1)石榴

在汉语中石榴的字谐音。石榴多籽,隐喻为吉祥、吉利,通常将它送给结婚的新人,寓意多子多福。石榴的颜色也十分鲜艳,隐喻着人们的生活和事业蒸蒸日上、红红火火。把石榴称为瓜果,也常作为亲朋好友之间馈赠的佳礼品,互相祝愿画家团圆、幸福吉祥,代表了亲人、朋友之间纯真的情感和友谊。在维吾尔语中用annrdaek qizl vz(像石榴一样红的脸蛋)、annrdzk qizl lv(像石榴一样红的嘴唇)比喻年轻漂亮女人的面庞。除此之外,给孩子起anrguli(阿娜尔古丽)、anrhen(阿娜尔汗)等名字,希望自己家的女儿像石榴一样漂亮。

2)柳树

柳的形体特征,具有阴柔之美。见芙蓉怀媚脸,遇杨柳忆折腰,这句诗中用柳枝隐喻美女的身腰,如柳腰、柳眉等来表达女人的美丽。汉语中谐音,经常暗喻离别。古人送别多用折柳,表示离别时的依依难舍之情。维吾尔语用Builri taldekyarim(身材像细柳般的爱人),用柳丝隐喻姑娘苗条的身材。

3)桑树

古人常在家屋旁栽种桑树,远走他乡时经常怀念家乡父母种的桑树,对它表示敬意。在汉语中用桑木扁担,宁折不弯,隐喻人民勇敢、坚强的意志。桑树的象征意义在维吾尔语中与汉语相同。桑树既能抗旱也能抗寒,生命力顽强。人都喜欢在家屋旁栽种桑树,认为让民众吃自己种的桑树的果子可以使自己的罪过一笔勾销。维吾尔语中有vjmrkaeskvf atanig qolini kes(与其掉桑树,还不如掉你父亲的手),表示对桑树的敬意,vjmapijaszimsgvJ(桑甚快熟,快我的嘴里)盼着桑葚快熟,视桑树为救命神树

4)松树

汉语中松树被认为是一种丰收、吉祥的树,是长寿之树。《论语》中赞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松、竹、梅素有岁寒三友之称。文艺作品中,常以松柏象征坚贞不屈、不怕艰险、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在传统文化里松树也作为长寿的象征。比如寿比南山不老松”“松鹤延年等。松树在维吾尔语中也是隐喻为具有顽强的意志与崇高作风的英雄形象,像yigit efita fnqrqarsai qiftafnqr(男人磨炼在劳动中,松树磨炼在冬天里)一样的赞颂松树的诗歌,民间歌谣广泛流传在民众当中。

举报收藏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2021111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