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陶渊明先生》是一部关于陶渊明的长篇小说,写得很美。作者黄美金女士以人称“我”(酒坊女掌柜垚月)的视角洞察千年不老的柴桑城,以内心独白方式铺开意象绝特的历史细节,在疏影与古墙之间虚实相应、古今相接,打破时空之界限,以松油灯微弱之光,烛照人幽微,选材极精,造语极简,意足笔止,风神宛然,塑造了一个不一样的陶渊明,不朽的陶渊明。
目录
一、辞江州祭酒,度一切苦厄二、诗书五柳先生,友聚西庐酒坊三、拒战争死亡之风,怜人间苟活蝼蚁四、空有琴徽无琴弦,雪山不语旧年恋五、以无欲之心,难解青黛痴心执念六、入桓玄军幕,一场情缘错别后七、身陷桓玄幕,娘亲以死搭救八、人是心的奴仆,垚月布酒雨九、辞官彭泽令,结庐在人境十、归去来兮,觉今是而昨非跋
摘要与插图
公元394年的孟秋,柴桑城的暴雨挟裹着青木一的味儿,如一支支水箭般直冲向市集,竹篱茅舍,四方漏雨,我的酒坊摇摇欲坠。
一只未名的小鸟撞上我的鼻梁,鸟爪子撩伤了脸颊,印痕似胭脂。我的心里开始惶惶不安,观雨已成了,酒客们的议论一声高过一声。酒客们都在瞎扯,乐此不疲,他们反复议论着的是同一个话题:“陶渊明先生辞去了江州祭酒。”
先生辞官,于我自是惊诧万分,心忐忑之。转念,也把这当常的一件事。先生是这样的一个人啊,何人能束缚他的自由?何事能羁绊他的自由?何物还能控制他的自由?先生是一个人,也是芸芸众生中的一粒尘。有我有无,有无有我。
我识先生多年。不,不是这样说的。应该是说,先生是我尊敬的朋友,我是先生的陌生人。我于心中敬先生,先生胸怀天下人。
先生多次和众诗友来酒坊雅聚,我关注了先生,仰慕先生,而先生不见得记得我的。也是说,卑微如我一酒坊妇人,怎敢公开冒认先生为友呢?一屋子油香酒色中,只见我飞速地摆木筷,拿碗勺,斟酒,传酒,与酒客们周旋。能有空隙静下来听先生论诗、诵诗,也都是帘后面的时刻。
听,是我早了解先生的开始,像此时的听雨。雨水时急时缓,声音时高时低,一切如常,合乎自然。先生似雨,洒落人间。无论妇孺,与先生交往攀谈,先生都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先生和老人孩子相谈的声音,淅淅沥沥,滴滴答答,哗哗啦啦,都是一场雨水中的陶醉啊。先生似乎知我在侧耳倾听,似乎是知而不知。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先生即是这孟秋的喜雨,存在即是福源。
先生已大半年未来酒坊饮酒赋诗了,甚是牵挂,骤然听闻先生即将回柴桑城,喜忧参半。喜我,喜和先生灵魂相逢;忧我,忧于先生生计堪忧啊。
而这一屋的酒客们呀,可不是这样想的,像这石桌上的青菜萝卜,切长了切短了切成丝了,都会导致酒客们夸张地大吼大叫,大做文章。关于二十九岁的渊明先生辞官一事,酒客们或同情,或嘲笑,或幸灾乐祸聊着正起劲呢。
人心不可测,酒心更癫狂。但看见那一桌酒客,满嘴胡言,满身酒色,形同酒鬼。
猛然想起三年前的这个雨天,也是这石圆桌,也是这粟米酒,也是这三五成群喝酒的人,醉在酒坊,像个鬼的样子赖着不走。那高胖的黑布衫酒客嚎我去斟酒,那矮瘦的葛布衫酒客喊我去陪酒,那些酒鬼酒妖逼我入流……刹那间,我刹,刹,刹,抄起一把宰牛的刀,欲把自己的掌心伤碎,阻挡这无形中的逼迫。
也是在这刹那间,雨声骤停。雨声从有声到无声的短暂交替中,一缕祥云绕过眼睑。天空如此透亮,人间多么美丽啊,我看见雨露中浮出彩色的云朵,腾空飞跃五色的麒麟。恍惚间,麒麟云腾空而起,复俯冲而下绕到了石桌前。也是在这个时候,我听到了一生都不能忘却的浑厚有力的男中音:“众酒客不得喧嚣。”
也是这声音,拯救我,狼狈地逃出酒客们的哄笑中。
随即,一个儒雅健硕的身躯落我的眼前。这是个青年男子,约莫二十六七岁的样子,憨态可掬,却不失严肃。他良善的笑容收敛在左脸颊的酒窝,像镶着一颗宝石。黑亮的眼睛里装满漫天的星星,闪亮着深邃的光芒。青年男子高挑笔直的身段,披着白色笼冠大袖青布衫,头戴卷荷白高帽,脚蹬青蓝锦丝鞋款款而来。青年男子没有人们想象中那种英雄救美的豪迈,没有那种声色凌厉地嘶叫和教训,也没有扛着大刀宝剑驱马奔腾,他是一个普通的俊朗青年。青年异静,却不失威严地拱手施礼:“鄙人陶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