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从唐朝秘书省职官、图书收藏、图书管理、历史地位及作用分别展开,综合讨论秘书省官员的任职情况,研究唐代秘书省图籍职责的履行情况,兼论唐代官方藏书建设研究。本书试图以机构作为研究切口,将视角扩展唐朝中央的文献活动而具体化文献收藏机构、文献保管者、文献的聚散等史实研究。从写作思路体架构上来说,本书将文献学与历史学、政治学相结合,以融合与交叉的视野,选择唐代秘书省这一研究课题,秉承再现历史真实的理念,从秘书省职官和职责两个方面分别展开。
目录
绪论
章唐代秘书省及其他中央藏书机构
节秘书省
节内府
第三节弘文馆
第四节史馆
第五节集贤院
第六节小结
章秘书省职官研究
节秘书省职官建制
节秘书省官员管理
第三章秘书省图书收藏
节唐代官方藏书的背景
节唐代秘书省图书收藏
第四章 秘书省图书管理
节书库管理
节 图书制作
第三节秘书省图书校勘职责
第四节秘书省图书出版
第五节图书利用
第五章 唐代秘书省的历史表现与作用——兼论唐代官方藏书
节唐代秘书省的历史表现
节唐代官方藏书建设的历史分析
第三节唐代官方藏书事业的历史作用
附录唐代秘书省大事记·
参考文献
摘要与插图
本书是笔者在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修改完成的,从机构设置、职官制度、藏书聚散、图书管理、历史表现与作用五个方面对唐代秘书省这一文化机行研究,并尝试将唐代秘书省及官方藏书的讨论置于社会学、历史学、政治学的理论范畴之中,将藏书史与其他研究领行融合,探索藏书史研究在跨学科意义上的运用维度,以期在藏书史研究与理论建构、学科依附之间寻求到可的研究方向。
一、唐之前秘书省(监)的历史发展维度
本部分以唐之前的秘书省(监)这一机构的产展的历史为主要线索,围绕秘书省(监)的机构设置、职官建制、典藏方式、思想的产展对唐之前的官方藏书制行线结。
“秘书省,是中国古代中央设立的图籍收藏、管理和发行的机构”①,是中国官方藏书的核心管理部门。秘书省其名出现于南朝梁初②,其产生可追溯到商周时期,其职则偶现于东汉末年。
《后汉书·孝桓帝本纪》载:“延熹二年,……初置秘书监官。《汉官仪》云:‘秘书监一人,秩六百石’。”④秘书监,作为专门负责秘记的职官,时隶属于太常,秩石等级位于汉代吏的分界点④。它的出现与命名是政治的余波,《后汉书·百官三》载:“章和以下,中官稍广,加尝药、太官、御者、钩盾、尚方、考工、别作监,皆六百石,宦者为之”,又延熹二年(159年)八月丁丑,汉桓帝刘志依靠宦官的支持,尽诛大将军梁冀势力,一时“朝廷为空”,宦官掌权,各类中官监职出现,秘书监可能亦是其中之一,但因其隶属于太常,应非宦官任职,而属朝廷官职。这样看来,“秘书监”一职虽与图书紧密关联,但它的诞生与藏书关系甚远。其时,宫内藏书于东观之中,由少府之下的兰台令史职掌(《后汉书·百官三》:六百石。掌奏及印工文书①),秘书监虽有职,但无职掌事实,因此此官职设置后不久即被废除。
(一)秘书省机构设置几经改易,趋于定型
汉桓帝延熹二年(159年),“秘书监”职位县花一现,职掌图书保管及古今图书文字勘定;汉献帝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于魏府设置秘书令,掌国家尚书奏事,并兼掌图书秘籍。魏文帝曹丕黄初年间,设立中书监与秘书监对秘书令职行分离,中书监执掌中央中枢决策文书,秘书监则属少府,掌“艺文图籍之事”;魏明帝景初年间(237-239年)肃任秘书监,上表日:
魏之秘书即汉之东观,郡国称敢言之上东观,且自大魏分秘书而为中书以未,传绪相继于今,三监未有隶名于少府者也。今欲使臣编名于骆隶,言事于外府,不亦隳朝章而辱国典乎?②
自此,秘书监独立,“驱吏以上三百余人”。西晋“武帝以秘书并中书省”④之后,晋惠帝元年(291年)“复置秘书监,其属官有丞,有郎,并统著作省”①,强调了秘书监“掌三阁图书”“别典文籍”的图书管理职责,并脱离中书省的治辖,成为独立的图籍机构,南北朝(其中南朝梁则改监为省)乃因之。隋,秘书省辖太史、著作两曹,职掌国家图籍,唐高祖时期秘书省作为“六省”之一,从属于中书省,下设著作局、太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