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教育学学术型研究生课程建设报告》较为系统地剖析了我国各培养单位的教育学学术型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有益经验,比对、借鉴了五国的教育学学术型研究生课程建设实践做法,并开展了我国教育学研究生学位点的授课教师和研究生问卷调查,发掘了我国教育学学术型研究生课程建设的突出瓶颈和成因,探索并提出了加强和教育学学术型研究生课程建设的对策建议。《教育学学术型研究生课程建设报告》力求结构清晰、观点鲜明、论据实、简洁,为把握教育学研究生课程建设相关理论与实践提供综合参考。
目录
目录
前言
绪论 1
章 教育学学术型研究生课程建设研究概况 7
节 国内教育学学术型研究生课程建设研究概况 9
节 国外教育学学术型研究生课程建设研究概况 30
第三节 国内外教育学学术型研究生课程建设研究述评 35
章 国外教育学学术型研究生课程建设比较分析 39
节 国外教育学学术型研究生课程建设基本情况 41
节 国外教育学学术型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有效做法与典型经验 58
第三节 国外教育学学术型研究生课程建设经验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64
第三章 我国教育学学术型研究生课程建设实践与经验分析 71
节 构建契合实践的研究生课程体系 73
节 创新研究生课程教学模式 77
第三节 提高研究生课程教师教学能力和 80
第四节 加强研究生课程考核与教学监管 82
第四章 我国教育学学术型研究生课程建设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85
节 教师问卷调查结果 87
节 研究生问卷调查结果 122
第三节 对问卷结果的讨论分析 148
第五章 我国教育学学术型研究生课程建设的关键瓶颈与破解对策 153
节 教育学学术型研究生课程建设调研发现 155
节 加强教育学学术型研究生课程建设的对策建议 162
摘要与插图
绪 论
当前,在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背景下,以课程建设为突破口,梳理国外大学教育学学术型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有益经验结我国教育学学术型研究生课程建设的典型做法,并针对我国教育学学术型研究生课程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加强和教育学学术型研究生课程建设的策略,对于教育学学科持续健康发展、深化我国教育学学术型研究生教育改革、提高高校教育学专业高创新人才培养能力等有的参考作用。
一、教育学学术型研究生课程建设研究背景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对于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课程学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制度的重要特征,是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环节,在研究生成长成才中发挥着、综合、基础作用。重视课程学强课程建设、提高课程质量,是当前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其中,强化研究生培养单位的课程建设主体责任,构建符合研究生培养需要的课程体系,建立规范的课程审查机制,加强研究生选课管理,研究生课程教学过程,完善课程考核评价制度,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加强课程教学管理与监督以及强化课程政策和条件保障,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必要途径。
从政策层面看,2010年,《国家中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大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不断提高研究生是博士生培养质量。2013年,《 国家发展改革委 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一步要求,要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重视发挥课程教学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建立健全培养单位课程体系、优化机制,规范课程设置审查,加强教学质量评价;增强学术学位研究生课程内容的前沿;构建符合专业学位特点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方式;探索不同形式的实践教学。2014年,《关于和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意见》从强化研究生培养单位的课程建设责任,构建符合培养需要的课程体系,建立规范、严格的课程审查机制,加强研究生选课管理,研究生课程教学,完善课程考核制度,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加强课程教学管理与监督,强化政策和条件保障等方面,对加强和研究生课程建设做出了系统规划和完善的制度安排。2020年,《 国家发展改革委 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系统提出“培养单位要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完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审批机制,优化课程体系,加强教材建设,创新教学方式,突出创新能力培养,加强体育美育和劳动实践教育”,这为我国研究生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
从研究层面来看,学术界围绕研究生课程建设的讨论方兴未艾。研究者关注的议题主括以下四个方面:①已有关于研究生教育概念、特征和本质的论述;②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③国外研究生教育的相关研究;④对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有关建议。其中,关于研究生教育本质的探讨是构建研究生课程体系的前提和基础;对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现状的剖析,年来出现的一些令人欣喜的实证调查尝试,有助于本次研究访谈提纲和调研问卷的设计;对国内外有关研究生课程建设改革经验的具体分析,则为本次研究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提供了借鉴。
从我国各教育学学术型研究生培养单位对课程建设经验结来看,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改革措施与预期成效尚有差距,一些学位点对加强和研究生课程建设的反应较为缓慢和冷淡。目前存在的普遍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培养方案、培养目标与学展需求、社会需求存在程度的脱节。②以二级学科设置课程来培养研究生,导致研究生的知识结构窄化,适应能力较差。③课程体系和结构不尽合理。④课程内容的研究、前沿不够,研究生教材建设滞后。⑤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比较单一。⑥课程建设各主体的参与状况不理想,积极有一步增强。⑦课程建设相关研究与实践脱节的现象较为突出。例如,国内的研究生课程建设经验得不到有效交流和推广,对国外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在微观层面的深入挖掘、阐述和评价不够,缺少本土化过程,借鉴不强等。⑧多数研究侧重宏观层面,而对于微观层面的阐述较少,如对学科之间的差异和特殊的关注不够,对分科行课程体系设计和改革的论述不深入,对某一具体学科层面上研究生课程方案如何设置、课程内容如何选择、怎样实施课程评价等问题提出的相关主张显得较为宽泛,学科指向和针对不强。
的来看,研究生课程建设越来越被提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但对各具体学科研究生课程建设得怎样、受什么影响、巩固什么、借鉴什么、怎样,学术界、实践界与管理界各方见仁见智,意见并不一致,是关于教育学学术型研究生课程建设存在的实际困难和制度机制障碍如何破解等关键问题,既需要对实践经行梳理结,亦需要定与定量相结合的政策分析,还需要理论层面的凝练与提升。
二、教育学学术型研究生课程建设研究目标体思路
深入研究新形势下的研究生教育规律,借鉴和国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有效做法,了解目前我国教育学学术型研究生课程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可为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和操作建议。本书拟回答的具体问括:①目前我国教育学学术型研究生课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如何?②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的制订情况如何?③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材教案的建设情况如何?④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情况如何?⑤对于发达国家同一学科或学科学术型研究生课程制度建设的经验,我们如何借鉴?与上同一学科或学科比较,我国的教学模式有何差异,原因何在,今后如何?
本次研究体思路是:基于与发达国家教育学科的比较研究确定研究问题的,借助对我国各教育学研究生授权点课程建设典型案例的对比分析,明确研究的实践起点,然后根据研究问题对我国教育学学术型研究生课程建设相关的教师、研究生、管理人行访谈调查和问卷调查。*后,根据前期比较研究和案例研究发现的国内外教育学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有益经验,针对我国教育学学术型研究生课程建设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其原因,探讨今后有利于我国教育学学术型研究生课程建设的相关对策和有效措施,促使各学位点的政策环境朝着更有利一步教育学学术型研究生课程建设状况、提高培养质量的方向发展。
三、教育学学术型研究生课程建设研程
2015年11月,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下达调研委托任务。
2016年3月,北京师范大学课题组专门召开会议,领会调研精神,明确调研目标,确定调研方案,组建调研团队,切实调研工作的开展。
2016年4—5月,课题组在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完善和细化了调研方案,明确本次调研工作以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为主要形式。
2016年5月中下旬,课题组分3个调研小组,先后走访陕西、湖北、重庆、四川、湖南等,对陕西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南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6个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高校,以及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重庆师范大学、湖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5个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点高行了实地走访,开展教师和研究生座谈共计20余场,参与座谈师生逾300人次。在此期间,课题组对问卷的编制和试测工作也同时。
2016年6—7月,课题组完成问卷定稿,并开始对全国范围内26个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8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开展在线问卷调查,对括各学位授权点全体教师和学术学位研究生,时间为期一个月。*终回收有效的教师问卷575份、研究生问卷2102份。在这期间,课题组行了函件调研。
2016年8月,课题组着手对前期出差调研和10个博士点、23个硕士点函件调研获得的资行文字整理,并对在线问卷调查的数行统计分析。
2016年9—12月,课题组对调研材料和数据分析资行统一整理,撰写并修改完成调研报告。
2017年1月2020年10月,课题组反复讨论报告,补充调研数据资料,经多轮修改后形成教育学学术型研究生课程建设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