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麻国钧,中央戏剧学院学科领头人,文科二级教授。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4ZDB077)“中国傩戏剧本整理与研究”结项成果理论著作。历朝历代,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和各民族中,都有傩的存在,历史的、地域的与民族的差异,形成傩的丰富、复杂。傩之东传入日、韩等周边国度,业已融汇了许多傩文化之外的文化因素。因此,对输出的傩、傩文化与留存在本土的傩、傩文行比较研究更具有相当重要的文化价值与学术价值。
目录
绪论一、傩,在日本的流布与变异二、傩,在朝鲜半岛的流布与变异三、傩仪的戏剧文化价值·章东亚诸像节驱傩主神逞威风——关于方相氏…节魑魅魍魉舞蹁跹…章傩文化与东方古典哑剧·节东方古典哑剧源流·节东亚古典哑剧形态
第三节东方诸国的古典哑剧·第四节古典哑剧的艺术贡献…第三章 傩文化与东亚古典喜剧·节巫·优――东亚古典喜剧之源·节 东亚古典喜剧(上)讽刺揶揄喜剧第三节东亚古典喜剧(下)笑乐滑稽喜剧
第四章交臂与融合:傩中戏、戏中傩节佚曲《师婆旦》·巫女舞·巫女神乐节《碧桃花》萨真人捉鬼·《黑冢》山伏·第三节《仙官庆会》钟馗捉鬼·能《钟馗》《皇帝》…第四节《智勇定齐》与《采桑》第五节《柳毅传书》与傩戏《龙女》《骑龙下海》·第六节明传奇《跃鲤记》与傩坛大戏《庞氏女》与《安安送米》……254第七节《关大月下斩貂蝉》与傩戏《貂蝉》、歌舞伎《关羽》……257第八节《灌口二郎斩健蛟》《灌口二郎初显圣》·神乐《八重垣》第九节《长生记》道士斩妖·能《玉藻前》《杀生石》… …267第十节杂剧《太乙仙夜断桃符记》·假面舞《处容舞》·神乐《比良坂》第十一节《昙花记》之许旌阳、关公降魔与队戏《撵虚耗》……276第十二节《钵中莲》与傩戏《大娘补缸》…第五章神团与神迹——八仙和七福神·节八仙与七福神产生的文化根源·节八仙、七福神的演剧形态第三节多领域的艺术呈现第六章 驱逐与纳祥——东亚狮子舞节中国狮子舞节日本狮子舞第三节韩国狮子舞
第七章阴阳与五行——观念形态的艺术化节文本与阴阳五行…节祭坛、傩坛与阴阳五行:充满符号的文化空间第八章中、日、韩三国面具研究·节面具之于仪式与演剧……节 面具造型艺术论…
摘要与插图
文化像江河,有源有流。它从源头出发淌,纳百川,成巨流,浩浩荡荡。这条河缓常见,湍急不多缓无波,却为激荡积蓄能量;一时的激荡,为江河谱写高亢、华美的乐章。古老的东亚文化是在不断的流淌中散布、聚合、变异、,从而创造出看似迥异、实则有同质暗藏在表层之下的文化品种。在东亚大地上,中、日、韩传统文化有着拉不开、扯不断的密切关联。历史的,文化的变迁,各国间时断时续、或密或疏的文化往来,既使人认知文化的来龙去脉,也可能让人视野模糊、不辨源流,甚某些在此处久已定论的、却在他处陡生争讼。于是,深入审视文化的源与流,撩开文化表层的纱幔,深入揭开其本质,方可明确是非。其实,明确是非并不重要,重要的在于深入研究之后的理解,并看清东亚文化的某种同源异质以及异源却同质的复杂。与此同时,认识与明晰中国文化在他域变异之后而的与灿烂,才能让我们从内心深处升腾起民族文化的自豪感以及对异域文化的敬佩与叹羡。诚然,傩文化、傩戏不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小部分,在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中似乎微不足道,但是当我们把每个部分做实、做好、做透之后,自然会明白,中国古代文化是个组合体,它小小的个别组合而成,而这些或大或小的组合体又绝非孤立,它们彼此勾连、密不可分。傩,是中国文化的构成之一。当其被记载之初,不过是中国无数礼仪中的一种,尚显单纯。然而,在其流变过程中,不断与其他文化交融,变得越来越复杂而宏大,由周代简单方相氏,到汉、唐代的舞蹈化而从舞中脱胎而成戏;由商周时期单一的驱傩主神到大唐时期集合了方相氏、钟馗、波斯袄神以及印度佛教护法神等组成的联军一同驱傩的庞大阵势,等等一切,无不在变化之中,在融汇过程之中。历朝历代,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在诸多民族中,都有傩的存在。历史的、地域的、民族的种种差别,势必造成中国傩的差异,由此形成傩的丰富、复杂。与此同时,傩也不免被其他文化形态吸纳容,事实上,在全国各地,尤其在北方不少地域,傩已经融于历史同样的社火。这个问题很复杂,这里暂时不作讨论。放眼东亚广袤的大地以及江河湖海,同时回眸远视悠悠漫长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傩之东传入日、韩等周边国度,时在唐代,去周代已经久远。所以,傩在其输出之时,已经是变化之后的形态;在唐傩中,业已融汇了许多傩文化之外的文化因素。因此,在我们审视这些流传到外域的傩文化时,便不能单单以傩的视角去看待,眼界需要开阔。同时,输出的傩、傩文化与留存在本土的傩、傩文化在不同的文化土壤中存续,必然结出不尽相同的文化之果。在韩国演变为某种假面戏;而在日本,傩的某些成分与其他艺术成分融会贯通而演变为追傩的种种样态,继而影响到能、狂言等日本传统戏剧,同时傩文化以及附着在傩上的其他文化因素也被程度不同地吸纳,入于日本的神乐、田乐等民俗艺能之中。对上述问题的不断思考,让人由表及里,寻找那些勇于吸纳、善于融汇、大胆改革、努力创新之深层原因。我们似乎发现,在看似相对保守的中、日、韩三国的民族文化精神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保守与开放、吸纳与输出的强烈愿望。这种愿望经久不息,成为民族文化强大雄起的动力。同时,也成了东北亚文化在深层次上的同一。诚然,这样说并非否定各自民族文化根深蒂固的原本特。缘乎此,才有东北亚文化圈异同共在的、琳琅满目的、极为丰富的文化品种。正是这些文化的丰富与灿烂,引导我们不断探索,徜徉于其间,享受存在于其间的历史与现实的无限美好。一、傩,在日本的流布与变异发生很早、在周代已经被纳入礼仪的大傩,经秦汉迄隋唐已经蔚为大观。在继承汉代大傩礼仪基础上,唐代规矩整饬的三时傩礼已经不同以往,规模更大。而在大唐版图内的河西走廊以西,佛教、袄教、民间所信仰的神祇,竟然联合起来,组成“联军”共同完成驱傩的任务。试想,金刚力士、袄教神、钟馗、白泽等合编在一起,行走在街衢,鼓噪于市井,那一派光怪陆离的景象好看。这种打破固有传统的边区傩事以及动摇古傩传统的求一并延续下来,宋代越发不同凡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