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结合学前教育幼儿舞蹈欣赏与创编教学的实际特点。该书共分为四部分, 主要讲述了舞蹈基础理论、舞蹈基础训练、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和幼儿舞蹈的训练及编创以学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 具体介绍幼儿舞蹈教育、舞蹈艺术创作、幼儿舞蹈创编、幼儿舞蹈创编方法、幼儿舞蹈排练与演出等知识。
目录
章舞蹈艺术的起源和分类
节舞蹈的产展
节舞蹈能
第三节舞蹈的种类
章幼儿舞蹈基础知识
节幼儿园舞蹈教育的意义
节幼儿舞蹈动作的发展
第三节幼儿舞蹈的特点
第三章中国古典舞基奉训练
节古典舞概述
节古典舞基本动作
第三节古典舞身韵训练
第四章芭蕾舞基本训练
节基本动作
节扶把训练
第三节中间组合
第五章民间舞蹈
节基本动作
.......
摘要与插图
; ;;章舞蹈艺术的起源和分类
;;;;节舞蹈的产展
;;对于“什么是舞蹈”,舞蹈学家有不同的解释和界定。《中国舞蹈词典》对舞蹈的定义是:“舞蹈,艺术的一种,是以经过提炼、组织、美化人体动作艺术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着重表现语言文字或其他艺术表现手段难以表现的人们内在的精神世界——细腻的情感、深刻的思想、鲜明的格,和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以及人自身内部的矛盾冲突,创造出可被人具体感知的生动舞蹈形象。以表达作者(编导和演员)的审美情感、审美理想,反映生活的审美属。”
;;一、舞蹈的起源
;;舞蹈作为人类的艺术之母,它的出现并不是突发事件,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要认识舞蹈的真面目,首先必须了解舞蹈是从哪里来的,即舞蹈的起源。作为现代舞蹈研究者和专家,研究这个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主要有三种:一是从史前远古时期的艺术遗产中获取,如洞穴壁画、岩画、雕塑等舞蹈形象;二是从文献古籍方面人手,研究有关舞蹈的神话传说或对舞行描述的文字材料;三是从保存下来的原始部落、民族的舞蹈遗风人手。由于研究专家的视野、角度、掌握的资料与研究方法存在差异,关于这一问题,千百年来有许多观点,概括起来主要有模仿说、游戏说、说、劳动说、情感说、爱说等六大类。
;;;;关于舞蹈起源,重要的是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模仿说。他认为,艺术本是对实物的模仿,而舞蹈的目的则是通过节奏的动作模仿格、情感和行为。这一论述成为整个舞蹈界所遵循的规律,更成为百年芭蕾占有重要地位的表现方式。如诺维尔“情节芭蕾”的理论,主张为后世芭蕾理论指明改革方向,他认为“诗歌、绘画和舞蹈都是,或者说都应该是对奇妙的自然界的忠实模仿”。
;;;;说是今在西方艺术界和学术界仍然流行的一种起源学说。当人们对许多事物无法做出解释时,他们祈求对未知的事物和世行把握,由此产生信仰和。今,有些原始部落还遗存着这种舞蹈方式.如北美洲的印第安人跳的“野牛舞”,当他们的族群没有食物而有可能饿死时,他们用舞蹈形行祈求,直野牛出现。在中国,人们一直把龙当作神圣之物,今还广泛流传的民间舞《龙舞》,是一种图腾舞蹈的遗存,是由过去人们用以祭拜求雨的舞蹈发展而来。
;;;;在我国,广受赞同的是劳动说。劳动是人与一般动物的本质区别,劳动创造了人类的物质与精神财富,也是艺术赖以生存的必要物质条件。从许多远古文物遗存中不难发现狩猎、追猎的舞蹈图,其画面都是祖先劳动的舞蹈场景。现今,我国舞蹈中仍然保留了许多再现劳动的场面,如的秧歌和花灯,其体态和步伐都是田问劳作所形成的定势。
;;;;除此之外,情感说和爱说也是学者认同的舞蹈起源学说。情感说认为,以舞蹈为媒介表现人们内在的情感需要和思想,当“言”“嗟叹”“咏歌”都无法满足表达时,舞蹈达到表达的高境界。爱说则认为,原始人生存条件的恶劣,使得繁衍下一代成为重要任务,而舞蹈被认为是表达爱的过程,是传授知识的一种具有崇拜意义的艺术形式。
;;;;二、舞蹈的词源
;;;;“舞”字是我国文字古老的文字之一。现在,我们见到的早的文字,是河南安阳出土的甲骨文.据考证是奴隶社会时期商代的文字。“舞”字在甲骨文中有许多种写法,初文作其形状为一人两只手各执一物。在卜辞三期出现“舞”的异形,即在早期人体的上方加了“雨”状,而甲骨文“舞”中手执之物是树枝,为燎祭求雨祭祀仪式。那么, ;“舞”和“巫”有什么关系.这种原始行为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舞”和“巫”在文字演程中,曾有大的渊源。在汉语中,用于称行的人的“巫”和称呼舞蹈艺术的“舞”,读音都是“wu”,只是声调不同。从字体的外形来看, ;“巫”字是由“舞”字产生。楷书中的“巫”字像一个人两手执两根牛尾,代表舞蹈艺术的“舞”字。甲骨文的“舞”字在后来也随着金文、小篆等文字的发展而发生变化,终演变成掌握兼舞蹈的人的“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