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政治与世界变局

价格 78.00对比
发货 广东东莞市
销量 暂无
评价 已有 0 条评价
人气 已有 6 人关注
数量
+-
库存100
 
联系方式
加关注0

博文图书网

管理员第1年
资料通过认证
保证金未缴纳

内容简介

本书以此认知为基准,上篇探索了地缘政治的理论与战略的定位,辨识了地缘政治领域的相关问题,解析了地缘政治向中国传译的历程,论证了地缘政治与现实政治的关系,述论了地缘政治在军事、经济领域的典例。下篇探测了世界地缘政治走势,亚太地缘政治走势,中国发展的地缘选择,陆上丝绸之路地缘建设的相关问题,现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地缘问题,以及海上丝绸之路地缘节点的管控问题等。

目录

上篇:理论与历史

章地缘政治与战略的学理与历史定位

从地理学到地缘政治理论

地缘政治理论与政治地理学

地缘政治理论与战略的历史定位

章 地缘政治常混问题辨析

地缘政治与地缘政治学

地缘政治与地理政治

地缘政治论与政治地理学

第三章 地缘政治向中国的传译

地缘政治由战国策派译入中国

地缘政治译入中国之原因

战国策派译入地缘政治的历史命运

第四章 地绿政治与现实政治

对现实政治的勾勒

地缘政治对现实政治效

现实政治对地缘政治的应用

第五章美国向东南亚地缘政治扩张的历史脉络

美西战争是美国向东南亚地缘政治扩张的标志

美国向东南亚地缘政治扩张的合力分析

美国向东南亚地缘政治扩张的联动关系

美国向东南亚地缘政治扩张的历史脉络

结语

第六章亚洲开发银行的地缘政治动机与运作

美国的霸权之势与成立亚开行的地缘政治动机

日本的生存运作与成立亚开行的地缘政治动机

亚开行成员资格确认中的地缘政治动机

动机与运作的融合:从成员分布看亚开行地缘政治的布局

亚开行在行长和行址问题上的地缘政治运作

亚开行在人事及组织机构上的地缘政治运作

亚开行在发放贷款中的地缘政治运作

亚开行在援助中的地缘政治运作

亚开行在服务领域中的地缘政治运作

亚开行对洋岛屿区域援助的地缘政治运作

亚开行地缘政治运作与中国

结语…

……

下篇:发展与抉择

第十三章未来中国发展的地缘政治选择

中国的地位及其对环境的判断

中国发展的地缘政治布局

中国发展的地缘政治议程

第十四章古今丝绸之路地缘政治较析

较析古今丝路地缘关系无法回避的问题

古今丝绸之路地缘政治客观情势较析

古今丝绸之路地缘政治主观反应较析

古今丝绸之路地缘政治效果较析

第十五章对陆上丝路建设相关地缘问题的认知

对中蒙俄海赤乔次区域合作机制的地缘认知

中蒙俄发展对接中内蒙古的地缘价值

中蒙俄对接中蒙古国交通运输建设的地缘选择

第十六章现代海上丝路建设的地缘

对现代海上丝路地理意向的地缘认知

现代海上丝路面临的地缘考验现代海上丝路面临的地缘挑战

应对现代海上丝路地缘的思考

第十七章现代海上丝路建设中印度尼西亚的地缘价值

印度尼西亚的地理特征与国情

现代海上丝路建设中印尼的地缘经济价值

现代海上丝路建设中印尼的地缘政治价值

现代海上丝路建设中印尼的地缘文化价值

发挥印尼地缘价值的政策取向

参考文献

后记

摘要与插图

章地缘政治与战略的学理与历史定位

从地理学到地缘政治理论

在世界文明的史诗中,土地神是许多民族图腾崇拜的精神寄托。为什么会如此呢?是因为大地是人类之母,或者说地球是人类之家。人类与地球的这种关系反映在人类文明中,是人类既以的地理环境为生命的基点,又以的地理环境为活动的舞台,还以的地理环境为发展之目的。之所以以的地理环境为立足点,是因为人类所有的生命,从古今甚到遥远的未来,都要拥有的地理空间,否则,人类便无从生存,更谈不上发展;之所以以的地理环境为舞台,是因为人类所有的活动,不论是其对自然环境的顺天应命还是谋求自然状态的奋力抗争,不论是人与人之间礼尚往来的和谐相处还是攻城略地的战争较量,都是在的地理空间中谱写的一幕幕活剧:之所以以的地理环境为目的,是因为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在自觉不自觉地探索着地理环境及其运行的法则以服务于自身,都是以不屈不挠的精神拓展地理空间,以获取丰富的资源,维系其生命的无限延伸。

正因为地理环境与人类存在着如此密切的关系,或者是出于现实生存的需要,或者是出于交换往来的追求,或者是出于好奇探险心理的驱使,人类从一开始在探寻所处地理环境的结构及其变化规律,是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间题。尽管这种探索过程漫长和十分复杂,而且充满着无法预测的艰险,面对着不确定的结局,但终结果还是在人类文明中形成了一门独立的知识体系——地理科学。

地理者,山川限原条理及形态之谓也。作为一种知识体系的地理学,则是探究地球的自然机理和人地关系的科学。从时间的相延来说,地理环境的条件是实在的,地理形态因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而逐渐变化也是实在的。因此,随之而来的与人类文明同始源的地理学,也是随着人类认识自然方法的和程度的提高而不断发生变化的;从空间的广延来说,无论整体还是区域而言,形态各异的地理环境是客观实在的。但是,由于需求的不同以及使用标准的不同,人们对地理学科类别的划分也自然有别,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的划分是例证。从人类认记丢尽等一切 坫术和学术思想概因人类生活的需要和经验而产生,但人类在时空中的认知能力和科技却影响着地理科学的分化和综合的发展趋势。如果把地理知识体系比喻为一座建筑的话,那么,上述有关地理科学的哲学思维还不足以反映人类在地理空间中既丰富又鲜活的生活画卷。从人类生活的内容来看,不论人们居于何方以及处境如何,人类的生活都罗万象的,诸如经济的、文化的、政治的、科学的和技术的,等等,不一而足。这些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与形态各异的地理环境的有机融合,在人类的知识体系中逐渐形成了诸如经济知识与地理见解、文化传统与地理认知、民族地理环境、政治思想与地理观念等科学知识的辩证关系。

撇开其他的关系不谈,政治生活与地理现实的关系而言,从现象学的意义上讲,地理现象是一种客观的自然现象,政治现象也是人类一种客观的自然现象。但是,自从人类有了政治现象以来,客观的地理现象被纳入政治的视野中来。政治权力的行使者不论行战略和策略的政治活动还是处理复杂多变的政治关系,不论是设立纵横交错的政治还是规划政治权力的运行图式,常常都是根据利益的需要,从政治控制的角度来认识和利用地理系统的政治价值。如此而来,政治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政治,而且是以的地理空间范围为舞台的政治;地理也不再是单纯的自然现象,而是蕴含着政治博弈势态的地理。由于政治是地理空间的政治,地理是政治运作的地理,因此,在人类认识政治与地理关系的知识体系中出现了看似相似实则不同且齐头的两种科学领 域: 政治 地理学和地缘政 治学(本书称之为地缘政治理论)。

……

举报收藏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2021111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