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社会权力主要源自各种具有半自治特征的社会领域。各种组织或非组织的半自治社会领域具有内部的规则体系,而且普遍具有不同程度解决内部纠纷的能力,影响成员认同结构与行为选择的技术和资源。法律系统则为社会权力的展提供了制度背景,社会权力只有通过各种方式将自身的利益偏好和政策需要输入或反映到法律循环的过程中,才能为自身的展谋求更大的制度空间。本书尝试分析社会权力对于法律运行过程的影响,并探索社会权力在法律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和意义。
目录
导言 一、社会权力研究与法律反思 二、社会权力研究的理论形态 三、本书的研究思路与框架章 权力的一般分析 节 权力研究的理论误区 一、权力研究的两种简化论倾向 二、权力的产生与权力的策略竞争的混淆 节 权力研究的重要参数 一、权力的形式 二、权力的合法 三、权力的意志因素 四、权力的限度 第三节 权力的内涵界定章 社会权力的含义分析 节 国外社会权力研究的理论梳理 节 我国社会权力研究的发展与学术关注 第三节 社会权力的理论界定 一、界定社会权力的其他关键词 二、社会权力的内涵界定第三章 社会权力的基本结构 节 法律多元主义研究的启示 一、早期法律多元主义研究的理论关注 二、法律多元主义研究的理论转向 节 社会权力的存在结构 一、社会权力的两种解释模型 二、社会权力的主要存在结构——半自治的社会领域 第三节 半自治社会领域的自规范能力 一、半自治社会领域的内部规则生成能力 二、半自治社会领域的内部纠纷解决能力 三、半自治社会领域影响成员行为选择的能力第四章 社会权力对法律运行过程的参与 节 社会权力对立法过程的参与 一、借助立法程序的参与 二、借助信息供给的参与 节 社会权力对执法过程的参与 一、参与执法过程对于社会权力的意义 二、社会权力参与执法过程的具体形式 第三节 社会权力对司法过程的参与 一、参与司法过程对于社会权力的意义 二、社会权力参与司法过程的具体形式第五章 社会权力影响法律的不同维度 节 社会权力的法律决策维度 一、社会权力种面相:决策参与 二、法律决策研究的理论局限 节 社会权力的法律非决策维度 一、社会权力的种面相:非决策 二、社会权力影响法律的非决策形式 三、非决策研究的理论局限 第三节 社会权力的法律偏好影响维度 一、社会权力的第三种面相:偏好影响 二、“本质上争议的概念”:理解不同权力维度的一种分析框架第六章 社会权力的法律规制——反思理法的理论逻辑与实证分析 节 反思理法的产生背景与制度逻辑 一、法律系统与其他社会系统的自创生 二、法律的演化与反思理法的制度逻辑 节 信息公开与市场激励为基础的反思理法模式 一、传统环境管理模式及其局限 二、“欧盟生态管理和审计计划”及其反思理特征 第三节 沟通和协商为基础的反思理法模式 一、美国规章协商制定程序 二、规章协商制定程序的反思理特征 第四节 合同为基础的反思理法模式 一、反思整体责任机制的合同模式 二、反思理在合同治理中的运用——以美国私人监狱经营合同为例 第五节 反思理法的中国实践分析 一、我国国家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制度的反思理分析 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特许经营协议示范文本》的反思理分析结语参考文献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