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共八章,内括:绪论、新时期计算机教学设计改革、我国计算机教学现状与学生培养方向分析、新时期计算机课程体系与教学体系的改革、计算机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改革、新时期计算机慕课教学模式分析、校本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应用、校企合作计算机教育教学分析。
目录
章绪论
节计算机教学的发展历程
节高校计算机教育的基本经验
第三节高校计算机教育教学的新一轮改革
第四节计算机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章新时期计算机教学设计改革
节 教材设计改革
节任务设计改革
第三节流程设计改革
第四节 教法设计改革
第五节手段设计改革
第六节 环境设计改革
第三章 我国计算机教学现状与学生培养方向分析
节新时期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现状
节新时期计算机教学培养体系
第三节 新时期计算机学生培养方向
第四节 新时期计算机学生的培养目标
第四章新时期计算机课程体系与教学体系的改革
节课程体系改革
节 教学体系改革
第三节 教学管理改革
第四节 师资队伍建设
第五章计算机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改革
节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救学改革实践
节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第三节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改革实践
笫四节┄数据结构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第五节┄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核心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第六节基于教学资源库的课程综合设计改革实践
第六章新时期计算机慕课教学模式分析
节慕课的内涵及其对我国终身教育的影响
节慕课模式对我国开放课程的启示
第三节后慕课时代高校博雅课程教学模式分析
第七章校本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应用
台需求分析与系统设计
节专业核心课程与课程的教学资源库建设
第三节 慕课与微课资源库
第八章校企合作计算机教育教学分析
节计算机教育校企合作办学的必然
节校企深度合作办学
第三节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
参考文献
摘要与插图
章绪论
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也得到了突飞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随之发生了变化。计算机方面的人才不局限于简单的计算机操作,而是需要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兼具的高素质人才。为了满足社会需要和学展需求,高校需要对计算机教育教行改革创新,以培养新时代人才。本章分为计算机教学的发展历程、高校计算机教育的基本经验、高校计算机教育教学的新一轮改革、计算机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四部分,主括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国内计算机教学的发展历程、高校计算机教育的基本规律、高校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等内容。
节 计算机教学的发展历程
一,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一)电子管计算机
代电子管计算机是在战争中诞生的,它问世于1946年,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学院电机工程系和阿伯丁弹道研究实验室研制而成的,是世界上台全自动通用型电子计算机。作为始祖,该机体积庞大,占地面积170方米,共用18000个电子管,700只电阻和10000只电容器,每秒运算5000次,耗电150千瓦,质量约30吨,长达30米。目的在于计算炮弹及火箭、导弹武器的弹道轨迹。
这个时期电子计算机的操作指令是为特定任务而编制的,并且每种机器有各自不同的机器语言,因此所具有能会受到限制,运行速度也会比较慢。这一时期的电子计算机以真空电子管为主要元件,整机围绕中央处理器(CPU)设计,采用磁芯、磁鼓或延迟线作存储器,应用范围主要在于科学计算。其缺点是造价高,体积大,耗能多,故障率高。
(二)晶体管计算机
为了提高计算机的运行速度,来弥补代计算机的缺陷,科学家们想用一种较小的元件来代替电子管,于是1947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研制出了晶体管。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于1958年研制出晶体管计算机,揭开了代计算机的序幕。
这个时期的计算机用晶体管代替了真空管,以晶体管为主要元件,它还具有现代计算机的一些外部设备,如磁带、打印机、磁盘、内存、操作系统等。整机围绕存储器设计,采用磁芯作存储器。计算机的速度已提高到每秒几十万次,内存容量也提高很多,机器造价变低,体积及重量变小,耗能减少。
在这一时期也出现了更的COBOL和FORTRAN等语言,以单词、语句和数学公式代替二讲制机器码,使计算机编程更加容易。应用范围从军事转向民用,开始在工业、交通、商业和金融等方面得到应用。此外,计算机的实时控制在卫星、宇宙飞船、火箭的制导上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三)集成电路计算机
当计算机发展到晶体计算机时,它所具有能与目前使用的计算机有些相似了,但其还是存在诸多问题的。因此,为了能够让计算机更好地为人类服务,科学家们在代计算机的基础上又研制了第三代计算机。第三代计算机为集成电路计算机。集成电路的发一步提升了计算机的硬件能。
1952年,英国雷达研究所提出了集成电路的设想;1956年,英国的福勒和赖斯发明了扩散工艺;1957年,英国普列斯公司与马尔维尔雷达研究所合作;1958年,美国得克萨斯州仪器公司研制出振荡器。在数字、模拟集成电路均已出现的背景下,1964年,美国商用机器公司——IBM公司,推出了IBM-360型计算机,这标志着计算机跨入了第三代。
这个时期的电子计算机以集成电路为主要元件,出现了大型主机的终端概念,计算机体型变得更小,消耗的能量比前两代计算机减少很多,速度已达到每秒亿次。软件方面出现了实时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以及文件系统。在运用上,已和通信网络相结合,构成联机系统,并已实现远距离通信,多用户可以使用一台计算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