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产品创新

价格 99.00对比
发货 广东东莞市
销量 暂无
评价 已有 0 条评价
人气 已有 1 人关注
数量
+-
库存100
 
联系方式
加关注0

博文图书网

管理员第1年
资料通过认证
保证金未缴纳

内容简介

本书是“赵福全研究院·汽车产业战略系列”的第七册,集中展现了“赵福全研究院”第十五季、第十六季的九场访谈,记载了赵福全院长与朱华荣、夏珩、古惠南、卢放、张晓亮、李骏、、祖似杰和练朝春九位汽车行业的企业家、技术专家汽车产品创新开展的对话与探讨。 本书从产品创论、产品创新需求、产品创新战略、产品创新方法论四个方面,对汽车产品创行了系统阐述,对汽车产业发展趋势、产品创新的历程和现状、产品创新的机遇和挑战、产品创新的内涵和原则、产品创新的方向和等问行了剖析,从电动化、网联化与智能化、共享化、化等视角对产品创新战行了解读,从企业战略创新、组织架构创新、研发与制造创新、销售与服务创新、协同融合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品牌建设创新、人才与产品创新等方面对产品创新方法行了探讨。 本书适合汽车行业及相关行业的企业管理人员、研究人员阅读参考。

目录

序一 有一种对话:酒逢知己,不吐不快 付于武序二 媒体定位与内容价值 刘爽前言部分 访谈 01 对话朱华荣——打造智能科技创新能力,驱动产品体验升级 02 对话夏珩——新造车企业要左手继承、右手创新 03 对话古惠南——既要做好产品创新,也要做好服务创新 04 对话卢放——定位造车“新实力”,聚焦产品零焦虑 05 对话张晓亮——不能用旧路书跑新赛道 06 对话李骏——从“汽车定义软件”到“熵减”开发理念 07 对话——蔚来服务密码是对用户的体验全程负责 08 对话祖似杰——整车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始终是集成能力 09 对话练朝春——五菱“神车”之路在于面向用户需行系统创新部分 论道车界一、汽车产品创论 01 汽车产业发展趋势 技术发展与产业需求双向产业重构 汽车产业正在发生四大改变 “新四化”为汽车产品创新开辟了新赛道 电动化和智能化成为传统车企转型的两大突破点 智能化将产业方向 高科技产业与传统制造业深度融合 无人驾驶与汽车共享的时代必将到来 院长心声 02 产品创新的历程和现状 中国汽车产品创新的四个阶段 企业应以创新为发展动力,而非点缀 本轮汽车产品创新的主要变化 自主汽车企业需掌握两项核心能力 院长心声 03 产品创新的机遇和挑战 自主品牌车企迎来后发赶超的历史机遇 本轮产业变革中的中国优势 传统车企应在转型中放手一搏 中国车企需把握住战略机遇的重要窗口期 自主品牌车企“十四五”期间的使命 中国企业要在电动汽车产业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 院长心声 04 产品创新的内涵和原则 汽车产品创新需要全局思考 汽车产品正在物种 车企应该牢牢抓住汽车动力和方向盘 “场景定义产品”驱动未来汽车创新 掌握核心技术的重要与基本原则 院长心声 05 产品创新的方向和 新时期汽车产品创新突破要靠转换赛道、交叉融合 车企必须掌握与竞争属和魅力属强相关的内容 面向出行需求提品及服务 软件、数据、芯片成为未来汽车发展的关键 自动驾驶汽车不能沿着单车智能技术路线发展 智能环境建设应在三个方向上并行 未来五年智能电动汽车的形态将会出现 产业变革期企业清未来并合理定位 院长心声二、产品创新需求 01 客户之声 汽车消费群体的三大变化 消费者对汽车产品的理解和诉求正在改变 汽车产品需求正在发生跳跃式提升 汽车作为身份象征的作用将逐渐弱化 新时期不能只靠客户之声来定义产品 市场需求调研应围绕用户群建立分析闭环 未来企业产品决策依赖于大数据支持 院长心声 02 车型 在质量过硬的基础上打造的产品体验 站在全局高度系统分析判断消费需求 打造低成本产品的三个要素 院长心声 03 用车体验 未来汽车产品开发更应围绕体验而能和能 汽车产品体验的三个层级 评价汽车产品体验的四个步骤 解决体验痛点主要是理念而非技术问题 软件是提品体验的关键 以科技实现汽车与人的情感互动 “产品+服务”是未来企业实现差异化竞争的关键 院长心声 04 底线 智能汽车预能开发体系亟待建立 企业对智能汽车领域应加大投入 智能汽车问题应通过标准法规解决 智能网联汽车:合作重于竞争 院长心声三、产品创新战略 01 电动化 电动化已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大势所趋 电动汽车是支撑智能化的佳产品载体 实现新能源汽车产品全生命周期内的“零焦虑” 面向用户体行电动汽车产品创新决策及验证 打造消费者买得起且愿意用的电动汽车 车企应掌握涉及产品迭代、和反馈的核心技术 车企应从产品定义的角度研究电池 车企不宜生产电池单体,但须强化电池技术能力 混合动力的创新方向是成本控制做减法 燃料电池将在2025年后逐步应用于乘用车 院长心声 02 网联化与智能化 自化能力是智能汽车的核心属 智能汽车必须具备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 智能汽车创新应抛弃“搭载”理念,采用“连接”模式 未来车企需要掌握整车层能的控制权 车企可按中等重要度来界定自己掌握的软件边界 未来汽车核心的技术是电子电气架构 电子电气架构的不同层级和开发规律 智能汽车的软件和硬件开发策略 车企应掌握车辆底层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 未来汽车硬件必须实现可定义化和可控化 未来智能汽车将形成专台 车企应适当掌握芯片的定义及设计能力 院长心声 03 共享化 基于汽车自身、使用环境及服务模式系统思考解决方案 共享汽车在设计上应与普通车辆不同 院长心声 04 化 未来全球汽车产业将发生巨大变化 新四化为中国车企化发展带来新机遇 中国的智能电动汽军海外会有优势 中国车企要抱团维护中国品牌的海外声誉 院长心声四、产品创新方法论 01 企业战略创新 新时期必须把创新视为战略而非战术 产品创新需突破超台、数据中心和运营能力 企业战略转型需认清大方向并坚定推行 院长心声 02 组织架构创新 以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创新支撑企业发展 化架构有利于提高交流和决策效率 打破内部组织壁垒,实现部门有效融合 新造车企业在组织架构和企业文化方面的 软件团队既要相对独立,又要有效连接 院长心声 03 研发与制造创新 汽车产品研发已经由打鼓变成了演奏交响乐 建立研发与市场部门之间有效沟通的机制 整车企业必须加紧形的集成能力 并行开发模式助力企业缩短产品开发周期 “合作制造”模式不是简单“代工” 院长心声 04 销售与服务创新 打通线上线下生态,满足用户服务刚需 车企既要负起服务责任,也要用好用足经销商 基于未来产品特点,打造“用不坏的汽车” 车企应将全程服务用户视为自己的责任 未来汽车服务可借助销量规模效应和网络规模效应 面对问题好的对策是及时解决 提升用户体验是车企价值创造的核心 数字化生态系统是车企做好服务的支撑 让服务用户成为全员共识和企业文化 院长心声 05 协同融合创新 未来车企对供应商要有不同的定位和管理模式 车企必须掌握产品集的权 未来汽车产品创新要求相关企业必须做好分工协作 院长心声 06 商业模式创新 车企应重新审视自我,构建开台 可移动与物联网结合将催生汽车新属 小额高频收费的商业模式将给产业带来重大变革 院长心声 07 品牌建设创新 塑造品牌要做到四个一致 品牌向上要走差异化路线 院长心声 08 人才与产品创新 新时期汽车人必须不断挑战自我、开拓创新 汽车人与互联网人需要相互理解、有效协作 车企管理软件人才应采用不同的方式 架构工程师是当前汽车产业稀缺的人才 院长心声附录 嘉宾简介 一、凤凰网汽车、主持嘉宾及本书作者 01 凤凰网汽车 02 主持嘉宾及本书作者 二、第十五季“赵福全研究院”嘉宾简介 01 朱华荣 02 夏珩 03 卢放 04 古惠南 05 张晓亮 三、第十六季“赵福全研究院”嘉宾简介 01 李骏 02 03 祖似杰 04 练朝春

摘要与插图

0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对话朱华荣

——打造智能科技创新能力,驱动产品体验升级

赵福全:风凰网的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来到风凰汽车赵福全研究院对话栏目,我是本栏目主持人、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的赵福全。今天荣幸请到了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来参加本栏目的第62场对话。欢迎朱董事长!

朱华荣:各位网友好,我是长安汽车的朱华荣。

赵福全:华荣董事长是本栏目的老朋友,之前曾经参加过一次专场对话,这次是您次来我们的栏目交流了。应该说,您是技术人才成长为企业领军人的典范,这一路走来,您从工程师到研究院院长,从裁裁,负责过技术,分管过销售,继而主抓工作,又升任长安汽车董事长。我想,这充分表明您多年来不懈努力取得的业绩和展现出力都得到了长安集团的高度认可。我作为同样技术出身的行业老兵,也作为您的老朋友,为您的成绩深感骄傲,同时也期待您能在新的岗位上做得更好,这不仅是对长安汽车的贡献,更是对整个行业的贡献。

记得我们上次对话是在20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年,那一年栏目邀请了9位车企的董事长经理与我一起探讨如何践行汽车强国策。转眼间四年过去了,汽车产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期间,长安汽车也经历过一段低谷,而您作裁面对经营压力始终没有动摇,一直坚持企业的转型发展,现在终于柳暗花明,迎来了逆势增长的喜人硕果。恰在此时,您又荣升为长安汽车董事长,这项任命既表达了长安人对您的信任,也传递了大家对您的期望。汽车是一个长周期的大产业,在我看来,长安汽车今天的其实源于三年前的正确战略和有效执行。同样,您今天播撒下的种子,将决定三年后长安汽车会结出什么样的果实。

我们讨论的个话题是:过去四年,汽车产业发生的哪些变化让您感触深?这些变化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

朱华荣:谢谢赵教授的肯定和鼓励。过去四年整个行业既有潜移默化的变化,也有波澜壮阔的变化,尤其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不仅推动了汽车产业的重构,也引发了整个社会的深刻变革。聚焦于汽车产业,结了以下四点重大改变:

一是汽车消费不断升级。以前单纯作为出行工具的汽车产品正迅速被淘汰,品牌化、产品化和产品个化,均已成为明显的发展趋势。

二是汽车产品快速升级。这突出表现在消费者对新技术应用的需求越来越高。三四年前,大家可能想不到智能化技术会发展得这么快,例如今天长安的集成式自适应巡航(Integrated Adapted Cruise Control,IACC)、自动泊车辅助5.0(Auto Pa Assist 5.0,APA 5.0)等技术都已经量产投放市场了,并且为广大消费者所接受,而这些技术在几年前还被认为是很难量产的。

三是汽车产业由硬件向软件快速转型。汽车产品早已不是传统的机械产品,而是承载多种新技术的高科技产品。汽车产业也不是有些人曾经认为的夕阳产业,而是古老的战略新兴产业。

四是汽车产业向后端服务市场拓展。这一点可能不少人还没有关注到,不过现在很多企业都在朝这个方向发展。这些几年汽车产业发生的重大变化。

赵福全:自20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年次参加本栏目到现在的四年时间里,您觉得产业既有潜移默化的式变化,也有波澜壮阔的式变革。是汽车产品不再是简单的出行代步工具,而是变得越来越智能化,有点像大手机,用户越来越要求汽车必须好玩、炫酷。那么,为什么这四年来汽车产业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是因为技术突飞引发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还是因为产业萌发了新理念、新打法,由此出现了新的者?请您和我们分享一下本轮产业巨变的原因。

举报收藏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2021111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