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裕雄美学论集(精装)

价格 118.00对比
发货 广东东莞市
销量 暂无
评价 已有 0 条评价
人气 已有 1 人关注
数量
+-
库存100
 
联系方式
加关注0

博文图书网

管理员第1年
资料通过认证
保证金未缴纳

内容简介

《汪裕雄美学论集》收录汪裕雄教授生前公开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以及20世纪90年代为研究生授课的讲稿《康德美学导引》(未刊稿)。内容涉及审美意象理论、朱光潜宗白华美学思想研究、马克思恩格斯文艺理论研究、康德美学思想评析,以及作者评论中外文艺作品和同仁学术著作的文字。文集展示了汪裕雄教授开阔的学术视野、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在审美意象方面的理论建树,可供爱美学人参考。

目录

意象与中国文化

意象与中国文化

传统美学的“意象中心”说

从神话意象到审美意象

神话意象的解体与审美意象的诞生

西代“审美意象”论述评

“道”与“逻各斯”再比较

——论中西文化符号的不同取

玄学庄学化与阮嵇美学

《周易》的哲理化与“易象”符号的更新

审美意象与生机哲学

朱光潜、宗白华美学思想研究

美学老人的遗产与国内今日美学

朱光潜论审美对象:“意象”与“物乙”

“补苴罅漏,张皇幽渺”

——重读朱光潜先生的《文艺心理学》

中国传统美学的现代转换

——宗白华美学思想评议之二

艺境求索中的文化批判

——宗白华美学思想评议之三

审美静照与艺境创构

――宗白华艺境创构论评析

马恩文论研究

从艺术本质论看马恩的文艺观点体系

也释“莎士比亚化”的要义

——“马恩文论”学

“断简残篇”、普列汉诺夫及其他

――与刘梦讨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建设问题

关于马克思恩格斯文艺遗产理论意义的再讨论

康德美学导引

为什么必须读康德

康德的批判哲学和他的美学

康德美学要义

康德的自然目的论与康德美学

附:探寻康德的美学心路

——读朱志荣的《康德美学思想研究》

文艺散论

文艺心理研究漫说

关于审美心理研究的“哲学—心理学”方法

意与象谐

读蔡元培的《图画》

青春的旋律

——《查密莉雅》赏析

译贵传神

——读力《静静的顿河》新译本

实践论美学的更新与拓展

——评《美学引论》

不求名高务切实际

——读《中代文学大辞典》

编后记

摘要与插图

意象与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基本符号的构成,有一个引人注目的特点,即语言与意象行互补。这个“言象互动”的符号系统,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的载体和交流媒介,深刻影响着传统文化观念的形成与传播,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中国文化体风貌,它那重经验、尚感悟、趋向反省内求的,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这一符号系统,尤其是意象符号的文能。因此,从文化符号入手,着眼于意象的结构能的考察,对中国文化研究而言,不失为必要的向度和可行的途径。

一、“易象”即是意象

中国文化推重意象,即所谓“尚象”,这是每个接受过这一文化熏染的人都不难赞同的事实。《周易》以“观象制器”的命题来解说中国文化的起源;中国文字以“象形”为基础推衍出自己的构字法;中医倡言“藏象”之学;天文历法讲“观象授时”;中国美学以意象为中心范畴,将“意象具足”悬为普遍的审美追求……意象,犹如一张巨网,笼括着中国文化的全幅领域。意象符号系统,今运转于当代文化生活之中,仍然保有自己的生命活力。

意象符号的初始源头,可追溯到中国的神话意象。郭璞《注《山海经〉序》中所谓“游魂灵怪,触象而构”,所谓“圣皇原化以极变,象物以应怪,鉴无滞赜,曲尽幽情”,表明我国神话意象也同世界各地域各民族神话一样,其构成隐含着泛灵论、泛生论和变形的原则,能也是情感态度优位于认知态度。然而,当各民族文明时代的门槛,在神话解体、神话向自觉的自我意识转化之际,各民族文化各自取径,越来越明显

地分道扬镳。古希腊人借助其神话“人神同形同”的特点,通过使诸神人间化、神话世俗化的途径实现这一转化;中国人则申言“绝地天通”使人神分隔,将人神沟通的权能集中于巫祝卜史之手,通过“巫祝文化”向“史官文化”的过渡,实现了这一转化。殷周之际,周人承袭着远古骨卜与筮卜的双重传统,将殷人龟卜和自己的筮卜两种卜法卜理相融会,铸成《易经》这一文化宝典,地实现了中华民族历次文化整合。

《易经》使用的是一个复合符号系统,其中数、象、辞三个子系统被联结为整体。卜者针对欲决的疑难,因数定象,观象系辞,玩其象辞而判断吉凶,以数象辞的符号整体充当沟通天(神意或自然法则)人(人的意向行为)的媒介。“数”是神不可测的神意与天机的体现;“象”是圣人“观物取象”“立象尽意”的成果;“辞”指卦爻辞,既可“言象”,亦可言“变”,“各指其所之”@,具有很强的象征意味,是有别于日常语言的“微言”。从三者关系看,“数”是“象”的前提,是天意对“象”的限定;“辞”是对“象”的阐释和解读,又受到“象”的限定;而吉凶的判断,全靠“观象系辞”。可见,这个居间的“象”,作用为重要。《系辞》有言:“易者,象也。”夫之的解释是:“汇象以成《易》,举《易》而皆象,象即《易》也。”“唯其如此,《易经》早在春秋时代博得了“易象”的别名④。

“易象”指的是卦画符号。这一符号看似简单,其指涉内涵含三个递升层级:一级是数。不论作为基本记号的两,还是八经卦、六十四别卦,都意味奇偶数和它们的排列组合,而数的推演所依据的法则,则归之于“圣人”所得的天启。二级是自然物象。奇偶数所意指的阴阳两虽然命名较晚,但《易经》将三阳爻组成的纯阳之卦“乾”归为天,三阴交组成的纯阴之卦“坤”归为地,在这种天地相互对待的理解中,应含着阴阳相对并出的思想。而八卦所象征的八种自然物象(天、、风、水、火、山、泽),则可归为气、水、火、土,与古希腊人所称四大元素相同。六十四卦象征八种自然物象两两相对的联系和关系,暗寓四大元素之间的相生相克。三级是人文事象。它由自然物象及其相互联系所指涉,举凡农事、畜牧、畋猎、行旅、征伐、争讼、婚媾、教化等,多有涉及,不但留有远古风俗遗迹,还留有殷人的若干史影。卦象符号的三个层级,重重相互指涉,彼此构成象征类比关系,而以二分法一以贯之。数的奇偶,自然与人事,重卦中自然人事的两两相对,无不有两分法隐含其中,其终的统摄因素是天数——充满神意的必然。这样,《易经》便建立起具有神秘论色彩的两分类比的思维模式。

……

举报收藏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2021111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