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2018年3月,根据机构改革方案,组建了新的文化和旅游部,各地随后也相继完成了文化和旅游部门的机构合并。这一系列重大机构改革举措不仅在文化和旅游行业内,更在相关学术领域引发了强烈反响。在这样的机构改革现实背景下,如何以“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为原则,秉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思路而实现文化和旅游的“和合共生”目标,终推动中国社会主义新时代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大发展大繁荣,成为年来学术领域热议的问题。本书分为理论研究和案例两编,了十九篇关于文旅融合的研究论文,这些文章既有学理层面的深入梳理,也有现象层面。
目录
上编 理论研究 以人民为中心 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新时代 戴斌 机构改革背景下的文旅融合何以可能——基于五个维度的理论与现实分析 崔凤军 陈旭峰 论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内在逻辑 傅才武 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研究知识图谱分析——基于知网CSSCI(1998-2019)数据 张苏秋 顾江 英杰 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融合发展的思考 李国新 李阳 公共文化服务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实践探索和路径思考 毕绪龙 新格局下基于国家认同的红色旅游发展 张红艳 马肖飞 文旅融合视域下乡村旅游核心竞争力研究 刘玉堂 高睿霞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与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研究 耿松涛 张伸阳 文旅融合背景下的博物馆旅游发展思考 苗宾 文旅深度融合的内在机理、基本模式与产业开发逻辑 张胜冰 文化旅游产业的新发展动向陈少峰 侯杰耀 数字时代文旅融合新格局的塑造与建构 戴斌 虚实之镜:文化体验中的旅游场景建构 闫丽源下编 案例 古村落旅游社会文化影响:居民感知、态度与行为的关系——以广西龙安寨为例 唐晓云 基于共生理论的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策略研究——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为例 熊海峰 祁吟墨 创意旅游与集群型古村落再生:模式与路径研究 赵海荣 于静 周世菊 社区型文化遗产地的旅游空间生产与形态转向——基于惠山古镇案例的分析 郭文 我国“”沿线省份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的耦合协调发展 徐翠蓉 张广海 卢飞编后记
摘要与插图
根据中宣部的安排,我当代旅游发展成与经验、当前旅游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新时代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方向与策略,向学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思想、深化文化改革培训班的各们汇报一些个人的初步研究结论,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当代旅游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虽然旅游活动自古有之,但是世界公代旅游业发端于英国人托马斯·库克184pan>年组织的火车禁酒之旅。国人对旅游的认知则来自改革开放后的入境旅游市场的兴起,金发碧眼的欧美人、妆容精致的日韩人、“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的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他们不远万里而来,不为工作,不为求学,是为了登长城、看故宫、游山逛水,面对面地给我们普及了“旅游是人的基本权利和长存的生活方式”这一理念。从国家层面看,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后期,旅游发展主要是以创汇为导向。主要工作对外在于招徕外国人、海外华人和港澳台同胞来祖国大陆参观旅游,对内在于建设完善以旅行社、导游、酒店、大巴车、景区、厕所为主的旅游接待体系。类似于奥运体育战略,这个时期的旅游业有明显的国家意志、部门和非社会参与的属。
1999年国庆黄金周,标志着旅游经入国民消费为主的新时代,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同时兴起。旅游业开始走出部门范畴,成为全社会广泛参与的显话题,产业一步凸显,国有、外资、民营市场主体建设明显加快。国家旅游工作的是营造更加有利于旅游发展的宏观环境、调动地方的积极以及旅游市场治理。《旅游法》《旅行社条例》《导游人员管理条例》《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等都是这个时期起、修订或颁布的。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纷纷召开高规格的旅游发展大会,扩市场、上项目和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努力让广大游客满意逐渐成为旅游系统和社会各界共识。
党的以来,我国开始迎接大众旅游新时代。旅游入国民大众的日常消费,旅游活动空间和消费场景走出了狭义的旅游景区,走向整个目的地空间。我国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社会业综合贡献均超过10%,对世界旅游经济繁荣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显现,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交往的中心。争取高层重视和国内、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构建适应全域旅游发展要求的新型管理成为旅游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