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重建在告庄、倚邦与革登、莽枝等多地的茶叶鲜活场景,把知识通过对话以及旁白牵引出来,在一个场景切换不同茶叶话题,力求在一本书中讲出普洱茶有意思的一面。普洱茶的难懂,是因为一直在变化。本书通过梳理和普洱茶的发程结山头茶的制作与古茶山的饮茶茶叶价格的变化与交易方式的变化,让读者既学到知识,又学会思考普洱茶变化逻辑。同时,本书展现了一个个普通家庭通过茶叶改变的人生命运。茶农的日常生活与喜怒哀乐,古茶山的饮食与节日、爱好及生态环境,为读者带来身临其境之感,了解更普洱茶的源头之变,了解更真实的革登、倚邦古茶山。
目录
坐茶庄/001
上茶山/024
曼松/024
倚邦:太上皇/034
倚邦:猫耳朵/045
倚邦:大黑山与大黑树林/055
弥补村:细腰子、龙过河两寨合一/068
曼拱:茶农对一杯好茶的理解/073
滑坡茶园:倚邦险峻的古茶园/079
老街子之变:茅房,木架房,夯墙房与水泥房/088
河边寨/098
革登:茶坑/103
革登:直蚌/119
撬头山:古茶园的反思/132
从新酒房到革登老寨:万善同缘/142
新发老寨:鹤立鸡群的古茶树/151
落日与云海,每一场都是之美/155
莽枝/159
下山记/175
摘要与插图
坐茶庄
“要喝什么茶?”刘婷笑眯眯地问我。
“额……”,我有点犯难,一般这种情况下,选择价格贵的茶准没有错。但贵的茶,却不是自己喜欢的。说要好的,又显得太主观。根据我的经验,茶店里好的茶往往是主人的个人趣味。刘婷身前身后都是茶架,放着一眼看不完的茶。
“有几天到的茶吗?”我问她。
她从身后拿出一个透明的塑料袋子,从里面抓了一把茶出来,投入盖碗。这种没有压制的茶,叫毛茶,由茶园的初制所加工出来。用小袋分装的毛茶,一般用来做样茶。紧压出来的茶,是常见的饼茶,属于精制茶。毛茶不算普洱茶,是农产品,不收税,微商经常把毛茶往牛皮纸袋里一装,开始在朋友圈卖。
毛茶盖碗,加水需要技巧,否则盖子都盖不上。
刘婷泡茶超过10万泡,但对待毛茶依旧小心翼翼。
“毛茶不好泡,表面上常常会有灰尘,冲急了容易起泡沫。”泡沫会依附在盖碗的碗盖上,看起来令人不愉快。刘婷停顿了下,“精制后通常没有了。那股青味也不是每个人都喜欢。”
对付毛茶,有经验的泡茶人会一手拿着盖子,一手执壶顺着盖子注水,盖子沿着盖碗一圈后形成一个漩涡,毛茶会被开水温柔地“驯化”
沿杯壁注水的方法早的记录可以追溯到赵佶所写的《大观茶论》,“环注盏畔,勿使侵茶”,那可是一个公认懂喝茶的年代,无论君臣还是百姓,都对茶如痴如醉。从陆羽的《茶经》开始,泡茶变成了一门艺术,“琴棋书画诗酒茶”滋养着国人,成为其精神生活重要的部分。
……